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此人若是考上了科举,唐朝说不定就没那么快灭亡了

2022-05-19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王朝之一,不仅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经济上,在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代表,然而最终却因腐败毁灭,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此人若是考上了科举,唐朝说不定就没那么快灭亡了。

话说这个黄巢是山东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幼年时有些聪颖,五岁时,一次黄父与一老人以菊花为题作联句,那老人一时未就,一旁的黄巢见了却是脱口成诗:“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飒飒西风满院栽,森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在黄巢的童声响起时,黄父是两眼发光,众人也是对其是刮目相看,(可见凡成大事者都有一番励志的过去),只不过其吟的尽是些目空一切的歪诗、狂诗,惹得其父心里是忽上忽下、忐忑不安:“我靠,这小子将来若不是让黄家祖坟冒烟、光耀黄家门庭的大吉星,就是给家族带来祸害的大孽种,日后还得好生看紧点!

长大成人后,乡邻看好且又胸怀大志的黄巢同学循规循矩地按着其父设计的人生路线图三番五次去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没想到却是屡战屡败,令人大跌眼镜。原来唐代的国考并不完全倚重试卷,还要考虑其家世、地位;考试的范围还涉及到政经、军事、法律、盐政等各个领域,这样草根出身,又只懂得写诗的黄巢同志名落孙山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落榜之后的黄巢不由得愤世嫉俗,挥笔写下了《不第后赋菊》的豪迈诗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句句都凝集着一股英雄之气,惊人心魄。

本想规规矩矩当个普通公务员也就算了,别辜负了自已那么多年来苦读圣贤书付出的银子与光阴就行,哪晓得这可恶的科举制度却让他这一美好的理想泡了汤,因为没有考上公务员,那当官、光宗耀祖、甚至不费苦力挣个盆满体满的好事自然也就跟他不搭界了。看着平时各方面都比自个差,只会死读书的那些人,一旦考上个公务员就在自已面前吃五喝六、耀武扬威的,他就气不打一处来“老虎不发威,你就当成猫啊?终有一天,非把订立了这制度的皇帝给拉下马不可,让你这厮为当初怠慢俺付出大大的代价!”

眼看通过国考做个大干部的路儿是被堵死了,退一步说,想弄个招工指标什么的,因没路子也是没希望的。但饭总是要吃的,衣总是要穿的,于是他只能弃学从商,老老实实地在盐道上跑路,按算着娶妻生子,快快活活奔个小康生活就行。

正当黄巢因不得志日复一日地跑路时,唐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的一天,他偶然听说有个叫王仙芝的草根登高一呼、聚众造反,他也因此而加入了其中。

起义之初,黄巢和他的义军可谓爱民如子,甚至因此获得“率土大将军”的美称,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他攻陷长安。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当黄巢前锋未受到任何抵抗,顺利进入长安城时,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义军将士皆披发,束以红绫,身穿锦袍,手执兵器,簇拥黄巢而行。而黄巢则乘坐黄金肩舆,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对唐末酷政已忍无可忍的长安市民夹道欢迎黄巢和他的起义军,黄巢们也被当时的气氛感动得涕泪纵横。黄巢的副将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义军将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贫民,“往往施与之”,很有几分“黄巢来了不纳粮”的意思。以至民间甚至编出“正月十五挂红灯”,“端午时节插艾草”的故事来褒颂黄巢和他的起义军。

但是,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并于翌日,在含元殿登上皇帝宝座,建国号“大齐”,建元为金统起,作为分界线,黄巢和他的起义军就此变质了。黄巢几乎全盘接收了唐末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封其妻为皇后,尚让、赵璋等为宰相,郑汉璋为御史中丞,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孟楷、盖洪等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并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则官复原职。可见,大齐是由农民军文武官员与唐朝官员混合而成的一个政权机构。农民军憎恨官吏,对唐宗室、公卿士族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唐宰相及左仆射、右仆射、太子少师等藏匿民间,被义军搜出后“皆杀之”,连投降黄巢的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因匿公卿于夹壁墙中,事发后亦被杀。黄巢这时露出了他“我花开后百花杀”血腥的峥嵘面目。他的起义军,则开始像强盗一样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抢男霸女。或许他们本来就是明火执仗,肆意妄为的强盗。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已无法进行下去,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随之而来,黄巢的本性也开始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显露出来。有人题诗讥讽黄巢当了皇帝后,开始变得昏庸残暴。黄巢立刻组织人去查其作者,但是没有查出来,于是黄巢索性把长安城中三千多无辜的儒生砍了头;随着唐军的反攻,长安被唐军占领。但没几天又被黄巢夺了回来,对于长安的失而复得,黄巢却大光其火,他将之前的那次失利归罪于普通的长安平民,这个曾经被长安市民夹道欢迎的“率土大将军”,举起屠刀,血洗长安,将城中八万余名男丁杀戮殆尽。当黄巢于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再次被赶出长安后,率部出蓝田入商洛山。五月,黄巢派左军中尉孟楷为先锋进攻蔡州(湖北枣阳),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后投降齐军,孟楷随即由蔡州移师转攻陈州(今河南淮阳)。

陈州刺史赵犨是唐朝的著名将领,本人多次参加过围剿黄巢的战斗,是大齐军队的夙敌。赵犨担任陈州刺史后,就对部下说过:“黄巢若不死在长安,必定向东走,陈州是他必经之路,不可不防。”看得出,他刚上任就已预见到黄巢的失败,并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孟楷刚入陈州境内,赵犨趁其不备,果断出击,齐军大败,孟楷被俘。赵犨为表示与黄巢绝不妥协的决心,命人将孟楷斩首。孟楷是最早追随黄巢起义的重要将领,素为黄巢宠信。黄巢异常悲愤,立即与秦宗权合军将陈州团团围住,并“掘堑五重,百道攻之”,大有不拿下陈州决不罢休之势。

赵犨刚任刺史之时,就一直不断地修筑城堑,积蓄粮草,缮治兵器,在黄巢到来之前,就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方圆六十里内的居民迁入城中,同时募集大批勇士,由其弟和儿子分头统领,加固城防。赵犨对陈州保卫战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和到位,因此,黄巢攻打陈州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黄巢见自己带着几十万大军,却连小小的陈州都攻不下来,非常生气,干脆在陈州城下扎起营寨不走了。竟在陈州城下建起一座类似于皇宫的“八仙营”,并设置了百官曹属,“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结果,黄巢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却始终没能攻破陈州。而唐廷却不断调动军队,开始了对黄巢的围剿。

黄巢在陈州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唐军的进攻,而是没有粮食。他是在唐军的进攻下败出长安的,不可能带有多少粮食。赵犨在他到来之前就采取坚壁清野,也没有给他留下粮食。而他手上有着一支几十万的大军,这支军队人吃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可是这里没有粮食,那么,他们吃什么呢?黄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吃人。“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于是,这支曾经被称为“义军”的黄巢军队,成了一群吃人恶魔。据最保守估计,黄巢军队在这段时间至少吃掉了三十万人。这种吃人不吐骨头,以人肉充当军粮的行径,其野蛮凶残程度,确实冠绝古今。黄巢和起义军的恶行,也注定了他的最终失败。在唐军的合围下,黄巢惨败。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五日,众叛亲离的黄巢,被其外甥林言,杀于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黄巢自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起义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被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有八百万人(其中大部分为普通老百姓)死在他和他军队的屠刀之下,原来人口稠密的中原大地,又变成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了。由此可见,一次暴烈的革命,不但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而屠杀了人类文明。

这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长达十年之久,遍及今全国十二个省区,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从此唐王朝名存实亡,黄巢发动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却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之路,如果当时他考上了科举,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起义,唐王朝还能继续残喘多久也未可知。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