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如果知道民国时东北有多发达,今天的东北人都得哭晕过去

2022-05-19

现在的东北人,已经成了遍及全国的一个现象,打开电视,无论是音乐选秀,还是喜剧选秀,基本上东北人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好像是个东北人就会唱两嗓子,也会表演一段二人转。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不管在哪个地方,好像都能听到东北人那种标志性的大茬子方言,再加上特有的毫不忌讳的大嗓门,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东北风情。

曾经有专家分析过,东北人遍布全国的现象背后,其实是这几十年来东北地区经济衰落的表现。大量的东北人,尤其是东北的年轻人,纷纷选择离开家乡,正是因为东北的经济已经留不住人了。

今天的人提起东北,好像就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和天天唠嗑看戏的东北人,好像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从来就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但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到1945年时,甚至超过了整个日本的经济总量。据统计,1945年时全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东北地区占了85%,台湾占10%,其余地区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总共只占5%。

要是今天那些为了追求梦想而背井离乡的东北人知道当时的东北有多发达,恐怕都得哭晕过去。

东北地区的崛起,首先得感谢大帅张作霖。

张作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文化人非常尊重,从全国各地聘请了很多人来发展东北的经济。而且当时虽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东北地区一直没有遭受严重的兵乱,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大家都知道,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稳定”太重要了,东北有张作霖,山西有阎锡山,虽然都不是沿海要地,但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稳定”。

到张作霖1928年被炸死,东北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超过了长江地区,而且工业结构非常合理,既有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又有纺织、食品加工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这在全国各地区是水平最高的。

现在人提起民国时期的大都市,都会想起上海,大上海似乎已经成了民国都市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民国时期的哈尔滨、长春的城市水平丝毫不亚于上海。

哈尔滨,当时被誉为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居全国六大海关之首,还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啤酒生产基地,哈尔滨的火车站是当时亚洲最繁忙的火车站,有直达欧洲所有大城市的车次,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有直接业务往来,外资企业多达1809个。

还有长春,比哈尔滨更加现代化,全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仿照巴黎等大都市建造的,1942年时,长春的人均绿地面积达2272平方米,是日本大城市的5倍,被誉为世界“森林之都”。

另外,长春还拥有着好几个亚洲第一:

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

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

亚洲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

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

……

今天的长春人,该会作何感想呢?

不光是这些大都市,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非常高,据统计,1942年时东北的城市化水平就达到了23.8%,如果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可以看看1990年时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8.96%。

还有交通设施方面,1943年时,东北地区的公路总里程为60000公里,铁路总里程为11479公里。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感觉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1949年时,中国的公路总里程为80000公里,铁路总里程为22000公里,请注意,这两个数字都包含了东北地区。

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大东北,其发达程度,是今天的东北人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