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上书救父”中的淳于意,医术究竟有多高,医学方面有何成就?
说到“缇萦上书救父”相信许多人都有所知晓,那么主人公淳于意,他医术究竟有多高,医学方面有何成就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淳于意是山东临淄人,当过太仓长,主管当地的粮仓。他对做官没兴趣,喜欢医术,还拜了当时有名的神医公乘阳庆为师。公乘阳庆家里有黄帝、扁鹊等神医传下来的医书,并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公乘阳庆已经七十多岁,却没有能够继承医术的后代,正在为此事发愁,淳于意恰好前来拜师。公乘阳庆便把一生所学统统传授给他。淳于意学了整整三年,掌握了全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于是,淳于意通过面相,便可判断病源和治疗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诊疗,很快就名气大燥,被人们称作神医。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达官显贵们也经常请他去看病。
作为医生,淳于意取得的成就已经很不错了。但问题是淳于意对医学理论的兴趣,比给人看病更大。他常常云游四方,寻访医术高手一起研究医理,或者采集珍稀草药,提高治病功效。
这样一来,病人想找到他就比较困难了。大家都知道,亲人生了病,却找不到医生,这种感觉是很让人恼火的。当地的贵人们几次三番都没找到淳于意看病,不由得火大。医生不呆在家给人治病,到处乱跑,这不是失职吗。一纸诉状告到官府,判了他一个肉刑。
他的五女缇萦闻讯上书文帝,愿以身替父赎罪,由此感动了文帝,淳于意得以免刑。从此,他专心致志地从事医学研究,为发展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那么他的医术有多高超呢?
相传有一次,齐国有个侍御史得了病,头痛难忍,许多医生都把他的病当头痛病治,结果都治不好,仓公诊了他的脉搏以后,知道侍御史的病已经很重了,无法可救,便对病人的弟弟说:“你哥哥的病是治不好的,他得的不是头痛病,头痛是表面现象,病根在肠胃中,肠胃上面长了一个疽,五天后肿胀,八天后化脓,病人一定会吐出许多脓水而死。导致发病的原因是喝酒太多,伤了肝脏,已经无法可治,快准备后事吧!”
后来,病人果然在第八天吐出许多脓血后死去,应了淳于意的话。
有一个郎中令得了病,请了许多医生看,大家都说病因在内脏,治来治去总治不好,淳于意诊断病情后说:“这个病是一种涌疝,表现是某一内脏表面肿起,多见于腹股沟,病人大小便困难。”病人说:“一点儿不错,已三天解不出大小便了。”淳于意用药后,三天之内,病情好转,病人立即能起床了。
由此可见其医术之高,诊断之准确。
作为医生除了自身医术奇高外,他在医学成就方面还贡献了“诊籍”。诊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病历。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称《扁鹊仓公列传》,说他为提高医术,到处访师寻友,先从淄川唐里名医公孙光学医,后又从临淄元里名医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仅3年时间,医术就有了很大进步。当时,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等都曾请他进府做侍医,他都拒辞不受,集中全部精力钻研医学。
淳于意为百姓行医看病非常认真。他对每位患者的治疗都记有诊籍。他写的《诊籍》,记录了诊治疾病的经验,但现都已经失传,现存的只有《史记》中记载的25例医案。其中有妇女病例、小儿病例等。这些疹籍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职业、病症状、脉象、病名、诊断、病理、治疗方式和预后推断及效果等等,均有详细记载。淳于意创立的诊籍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而且比西方诊籍的创立早数百年之久。
淳于意死后,被称为“仓公”,司马迁著《史记》,将淳于意和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列在同一个传里,后代人们往往只知道“缇萦救父”的故事,却不知道淳于意是个很了不起的医生。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 上一篇:赵云真的有小说中那么神奇吗?后世对他评价如何?
- 下一篇:瓦口关【第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