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深圳还年轻的城市是黑非洲外国使馆最多的地方
阿布贾是一个中国人都不太熟悉的地方,甚至你可以说根本没听过,但这里却是非洲的外交重镇,西非的政治中心。阿布贾可是富的流油,这里巨大的石油财富,造就了一帮富翁群体,就像北京一样,许多人“深藏不露”。
此都的气候较为宜人,地势稍高,不像沿海的拉各斯那么湿热,也没有北部内陆地区的那种干燥烤热,仅仅是会有些撒哈拉吹下来的沙尘暴,不过,这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上)进入阿布贾的“城市之门” (下)阿布贾最高档的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大厅(下)
希尔顿大厅
尼日利亚的旧首都是拉各斯,人口爆炸,五百万人挤在港口和维多利亚海岛上,全市总人口现在已达1500万。所以1980年尼国在其内陆的阿布贾建设新都,核心是宽阔的中央大道,国家机关列于两侧,毗邻国际会议中心和使馆区。阿布贾成为了尼日利亚的新首都、中部公路网中心和农畜产品集散地。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迁都呢?
迁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原首都拉各斯的地理位置有较偏处西南一隅的缺陷。
2.阿布贾位于国土中央,便于加强联邦政府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联系。
3.缓解西南的约鲁巴人、东南部的伊博人和北部穆斯林三者之间的矛盾。
4.解决原首都拉各斯规模过大,减轻拉各斯人口和基础设施的重负,过分膨胀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阿布贾 尼日利亚中央银行
在石油生产繁荣的1976年,当时的穆罕默德政府宣布了这一迁都决定。以容纳300万人口的城市来计划,设计始于1978年,1980年开工。但是,1982年实施的紧缩措施使该项工程减缓下来,过渡政府的这一目标被延迟到1990年,1991年阿布贾被正式宣布为尼日利亚首都。现在大多数政府部门以及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国家石油公司总部等均设在阿布贾。商业机构和外交使团迁移比较迟缓,但现在大多数在阿布贾都设立了外交机构,而主要的领事部门仍留在拉各斯,拉各斯仍然是国家的金融和商业中心。阿布贾市中心为国家政府机关和文教区、商业区,建有总统府、国会大厦和立法、司法部门等高层建筑。市中心以南为主要居民区,市南端规划为工业区。有机场以及通往各州首府的高速公路。
阿布贾市区整体规划由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负责设计,整体形状是新月形,代表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另一家豪华酒店
当年尼国的各机关从1991年12月正式从拉各斯迁入,至1996年各大部门的搬迁工作才逐渐结束。说起外国使团的搬迁工作,那时世界各国都不愿将驻拉各斯的大使馆迁往阿布贾办公,就像科特迪瓦把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坦桑尼亚把首都搬到多多马一样,根本没有国家响应,尼日利亚政府采取了断然措施,威胁断水断电,甚至强迫闭馆等手段,这才迫使美英法等主要国家的大使馆就范,转移至阿布贾,不过,至今大部分国家仍然在拉各斯设立总领事馆,很多国家只是把原驻在拉各斯的大使馆改为领事馆,去阿布贾开设一个新的大使馆办公而已。尼日利亚建设新都和迁都的成功,我想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二战前的土耳其-安卡拉和战后的巴西-巴西利亚的启发吧!阿布贾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
人口正在奔两亿的尼日利亚,是一个拥有无穷石油资源财富的国家,虽然大部分人都还在赤贫的死亡线上挣扎,但还是有一小撮富翁阶层的,200万人总有吧!消费力还是比较强的,美国和中国的石油进口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它的,这里的中国人已经十多万了,而且还在增加中。
由于是西部非洲第一大国,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世界各国均在此开设了大使馆或领事馆等外交机构,来此地设立外交使团的国家多达100多个,不仅仅限于大国、强国和富国。图中蓝色的国家都在尼日利亚设立代表机构了。
另外在埃及的开罗也是有很多外国大使馆的,因为那里是中东的外交重镇和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但是它不属于黑非洲;南非的首都比勒陀利亚也是非洲外交中心之一、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的外国领事馆也不会少,可那是“白人世界”,起码在1994年以前是这样,即便曼德拉上台了,南非也“不够黑”;内罗毕的外国大使馆也超过100个,是东非的外交重镇,但肯尼亚毕竟没有尼日利亚实力强大,外国使馆数量少些;最后一个就是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了,这里因为是非洲联盟的总部,所以非洲国家的大使馆超多,你想想非洲就有53个国家,再配上一些外洲的大使馆,也超出一百个。除此之外非洲各国的外国常驻大使馆都比较少,因为比较穷或比较小,在国际舞台上不重要,没有影响力,外国觉得没价值不愿意来开馆。
大清真寺和著名的大石头山“祖玛岩”是阿布贾的标志性建筑、景点。
中国在阿布贾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在拉各斯有总领馆,亚洲的日本与我国相同,两地均有使领馆;韩国除了在阿布贾有大韩民国大使馆外,在拉各斯还有“分馆”,大概相当于领事办公室吧!台湾当局则在阿布贾有“中华民国驻奈及利亚邦共和国商务代表团”,是在西部非洲的重要据点,也是非洲大陆上除南非和利比亚外的仅有的三个无邦交国家的代表处。
中产层市民居住的社区
阿布贾体育场的板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