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揭秘:历史上功劳比诸葛亮还大的一个三国谋臣

2022-05-19
导读:三国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应是指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280年吴国被灭,这六十年的时间叫做三国。但是《三国演义》没有受这个限制,实际上是从东汉后期,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写起,达百年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风起云涌,各地的军阀都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三国演义》把大大小小的战争写得非常精彩,我们看看他写战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重点对战场上厮杀的描写,而是重点写战争前后双方的智谋较量。有的学者统计过,《三国演义》里面一共写了四百多处智谋的较量,而这些计谋,绝大多数出自于谋臣。<br/>一般来讲,谋臣比较有才干,有思想。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个人生的哲学,那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也有一点儿双向选择的意思,君主要选择一些谋臣为他做事,谋臣也要选择君主。所以说诸葛亮在择主时是那么谨慎。<br/>如果说特别突出个人的作用,对于历史发展的解释也可能不是很科学的,但是《三国演义》充分体现了这种人谋的重要性,则很值得注意。不是老讲,魏吴蜀,分占天时、地利、人和嘛。诸葛亮在很多地方讲人谋,人谋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三国演义》把这些谋臣写得非常生动。首先《三国演义》所写的关于全局性的谋略都是由谋臣提出来的。<br/>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天下大势有非常准确的分析,从而确定了联吴抗曹的总体战略。东吴的鲁肃,他对当时整个形势也作了分析:曹操“不可卒除”,不可能马上把他消灭掉,我们现在应“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然后“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这对孙权来讲也是极大的启发。曹操也是,他取得了极大成功的策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策略,而提出这个策略的恰恰是他手下的大谋臣荀彧。当汉献帝历尽艰辛回到洛阳时,荀彧告诉曹操:一定去把汉献帝请回许都。由此确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5/E0/35E0F438A83431D4FA783E94925C4337.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这几次战争的描写是非常生动的,但是我们看战争最后胜负的决定都依赖于谋臣的策略,突出表现了谋臣的作用。大家看官渡之战,这场战争对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战胜袁绍才能使曹操统一北方,所以官渡之战的胜利对曹操来讲是关键的一步。这场战争,在我们中国的战争史上非常有名,为什么?它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因为当时袁绍是七十万大军,曹操只有七万人马,相聚于官渡,曹操在官渡坚持了两个月,觉得没希望了,处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许都留守的荀彧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在现在的情况下,第一要坚持,因为当时曹操很想撤退了;第二等待形势的变化,荀彧看到了形势要有变化;第三用奇谋。曹操接到这封信,大喜,在官渡坚持下去,最后以少胜多。这是荀彧给他出的主意。荀彧的眼光是非常犀利的,看得见当时形势的变化。而在具体细节上,曹操的胜利也是靠了一个谋臣——荀攸,荀攸本是袁绍手下的谋臣,但是袁绍是一个没有大志的人,所以荀攸离开了袁绍,投靠了曹操。正是荀攸的计谋,曹操才取得了胜利,因为荀攸告诉他,袁绍军队号称七十万,他的粮草都在别的地方,到那里把它烧了,他必然就乱了。荀攸非常厉害,给曹操出了这个主意,曹操就是按照荀攸的计策去做,结果大破袁军,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