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解密档案——毛泽东四会赫鲁晓夫(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毛泽东曾四度与他进行会晤。这4次会晤成为中苏关系从蜜月到分歧、从分歧到争吵、从争吵到决裂的标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作为中苏两国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举足轻重甚至一言九鼎。他们年龄相仿,但两人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交往给中苏两国两党的关系打下了深刻的个人烙印。
“对外应多加磋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
在对内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逝世后,赫鲁晓夫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在苏联高层权力斗争中大获全胜,于1953年9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第一书记,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深知:若要确立和巩固他在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就必须获得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支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5周年国庆庆典之前,赫鲁晓夫应毛泽东之邀参加庆典,并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来中国。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党政代表团飞抵北京。这是苏联自成立以来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来华的最高规格的代表团。中国党和政府对赫鲁晓夫此次率团来访极为重视,刘少奇、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前往机场迎接,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10月1日,毛泽东率领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党政代表团,并一起出席了国庆庆典、国庆宴会、天安门城楼观礼和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等一系列活动,中方始终把赫鲁晓夫安排在毛泽东身边。
10月3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中方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苏方为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毛泽东首先说:“今天我们可以谈谈,交流一下意见。一般地说,我们之间的问题或意见都是随时提出,随时解决,没有积累下什么问题。今天我们有这个极好的机会,再交换点意见。国际形势总的说来对我们有利。首先是各国人民积极地行动起来了,抬起头来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被煞下去了好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嚣张,盛气凌人,轻举妄动。实际上,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赫鲁晓夫基本上同意毛泽东的看法,但也表示了细微的差异,他说:“帝国主义却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样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着。”毛泽东说:“自然我们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放松自己的警惕性。我们现在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应充分利用它,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过这个时期究竟有多长很难说,因为这不是由我们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如果我们能有20年的和平建设时期来发展经济,那么战争的危险性就会减少很多,甚至可能打不起来了。过二三十年后,如果帝国主义要打,那就是结束帝国主义存在的时候了。”随后,双方就各自国内的建设情况、中心工作,成绩和缺点交换了看法。
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为了显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地位,主动问毛泽东:“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坦率地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毛泽东的要求出乎赫鲁晓夫的预料,对于核武器这样的尖端技术他不能给中国,又不好拒绝。他考虑了好一会儿才搪塞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毛泽东没有回应赫鲁晓夫,其他中国领导人也不说话。赫鲁晓夫接着说:“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反应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这是一个切实可行办法,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毛泽东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赫鲁晓夫又建议中国领导人把人民生活保障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要中国领导人别考虑发展核武器。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和国际活动中,应多加磋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和生产建设上,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这不是很好么?”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赫鲁晓夫连声叫好。
接着,中苏领导人又进行了3次会谈,就若干问题达成协议。10月12日,双方会谈结束,中方代表周恩来、苏方代表米高扬签署了《关于中苏举行会谈的公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出席了签字仪式。会谈公报把中苏会谈的成果公诸于世:双方签订了《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联合宣言》、《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苏关于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由中国完全支配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将各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联合公报》、《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苏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五亿二千万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中苏关于苏联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建十五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一百四十一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等文件。此外,苏联还赠送中国拖拉机198辆,汽车40辆,摩托车24辆,机力犁100辆,播种机120架,耕耘和粗耕机100架,耙1600个,净谷机16架,割草机16架,无线电台16个,拥有100个号码的电话总机1个,各种修理机床14台,电焊设备两套,流动电影放映设备1部,并派若干专家前来协助工作。
10月13日,赫鲁晓夫一行离开北京,前往东北参观了大连、鞍山、长春和哈尔滨。10月16日,乘专车从哈尔滨回国。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第一次会晤所取成的成果体现了中苏两国在对外战略上密切协调、步调一致。苏联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大力援助中国,并废除了斯大林强加在中国头上的有损中国主权和权益的协定和条款,赢得了中国党和人民的好感,使中苏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时期。
“你赫鲁晓夫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持”
195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会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和批判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社会主义阵营当中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共产党虽然不完全同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评价,但是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稳定的考虑出发,仍然给予赫鲁晓夫支持,协助赫鲁晓夫平息了秘密报告在东欧引起的风波,同时还对赫鲁晓夫发动的针对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的党内斗争予以支持。在中国的有力支持下,赫鲁晓夫渡过了难关,但地位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巩固。因此,他提出利用各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祝活动的机会召开各国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建议,并很快就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回应。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率领高规格的代表团赴会,表示中国“以苏联为首”的态度。
11月2日,毛泽东率领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郭沫若、康生、王稼祥、陈伯达、胡乔木、杨尚昆抵达莫斯科,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等苏联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到机场迎接。苏联方面尊重毛泽东欢迎仪式一切从简的意愿,以简朴的仪式和高规格的礼仪欢迎中国代表团。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了简短讲话,对苏联的邀请表示感谢,高度评价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盛赞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议的伟大成就,充分肯定“以伟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保证世界和平的坚强堡垒,是一切不愿意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人民的忠实朋友。”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苏共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刚刚踏上苏联的土地,就旗帜鲜明地肯定十月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肯定“以苏联为首”的提法,这是对苏共和赫鲁晓夫的有力支持。
欢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根据赫鲁晓夫的亲自安排,住进了克里姆林宫中最豪华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寝宫,而其他国家兄弟党的领导人都住在列宁山等处,足以可以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的尊重与需要。毛泽东在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晚上,就和赫鲁晓夫等苏联党政负责人举行会谈,就即将召开的各国兄弟党会议交换看法。会谈一开始就讨论会议文件问题。赫鲁晓夫告诉毛泽东,苏共中央将根据中共中央的意见修改原来的草案,在提反党集团的时候不提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的名字,把文件搞得短一些。毛泽东听完后说:“现在的稿子可以压缩一半。从内容上说,原来文件中百分之九十或更多一些,我们都同意。”毛泽东向赫鲁晓夫建议,由中国代表团的一些同志和苏联同志一起研究修改这个宣言,并指定邓小平、陆定一、陈伯达、胡乔木参加,同时建议推迟召开会议,使宣言的修改时间更加充裕。赫鲁晓夫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会谈中,赫鲁晓夫再次提出要办一个指导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刊物,要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以代替之前解散的情报局。向来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毛泽东认为各国情况不一,各国党应当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因此,他不赞成办一个刊物,也不赞成在近期内成立组织。他建议以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交换意见,由苏共作会议召集人。赫鲁晓夫只好表示同意。他还请求毛泽东出面同波兰领导人会谈,帮助缓解紧张的苏波关系,毛泽东表示同意。
11月6日,毛泽东出席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上午,赫鲁晓夫作长篇报告,下午则由毛泽东第一个讲话。毛泽东一出现,全场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即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再次热烈地赞扬了伟大的十月革命,高度评价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从来就是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上,毛泽东作了全面分析后指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否则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或修正主义的错误。最后,毛泽东把讲话的落脚点放在团结问题上,他说:“在我们胜利前进的时候,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保护和增强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保护和增强全世界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毛泽东的讲话在与会者引起强烈反响,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在纪念大会后,毛泽东频繁地会见了波兰、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重要的共产党领导人,同他们交换意见,并做了一些说服工作,努力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为随后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的成功召开创造了条件。
11月14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苏联、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党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南斯拉夫代表团没有参加。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专门讲“以苏联为首”的问题。他说:“我们这里这么多人,这么多党,总要有一个首。就我们阵营的内部事务说,互相调节,合作互助,召集会议,需要一个首。就我们阵营的外部情况说,更需要一个首。我们面前有相当强大的帝国主义阵营,它是有一个首的。如果我们是散的,我们就没有力量。”他接着说:“以谁为首呢?苏联不为首哪一个为首?我们中国是为不了首的,没有这个资格。我们经验少。我们有革命的经验,没有建设的经验。我们在人口上是个大国,在经济上是个小国。我们半个卫星都也没有抛上去。这样为首就很困难,召集会议人家不听。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党,它是经验最完全。”“苏联共产党在几十年来,总的说来,是正确的,这甚至敌人也不能不承认。”针对各国党内因斯大林时期苏共大党主义的作法引起的抵触情绪,毛泽东又做了说服工作。他说:“有些同志因为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犯了一些错误,对苏联同志的印象就不大好。我看这恐怕不妥。这些错误现在没有害处了。”“各国共产党过去相互关系中间有些不愉快的事,不仅别的国家有,中国也有,但是我建议我们要看大局。”
11月16日,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结束,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共有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这是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次盛会。
在18日的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长篇讲话,集中论述了国际形势和团结这两个问题。关于国际形势,毛泽东指出,现在的国际形势是人类历史继十月革命之后的又一个新的转折点,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他列举了二战以来发生的10件大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3件大事都有苏联有关。在谈到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时,毛泽东风趣地说:“苏联卫星上天,了不起!美国吹得神乎其神,为什么连一个山药蛋都没有抛上去呢?这个意义很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毛泽东接着又认真地问赫鲁晓夫,“你们再加把力量,能不能用10年时间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超过美国?”赫鲁晓夫想了想立即回答说:“我们努把力还是可能的。”毛泽东接过话头说:“我们都选择一个目标,你10年赶上美国,我们15年赶上英国!”之后毛泽东又幽默地表示了中国党对赫鲁晓夫的支持。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你赫鲁晓夫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毛泽东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赫鲁晓夫听了之后更是激动不已。
毛泽东在第二次访苏期间的活动和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以苏为首”,帮助“多灾多难”的赫鲁晓夫渡过难关,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