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大书法家钟繇也“盗墓”,但他当摸金校尉却让人拍手称快
熟悉书法的朋友,没有不知道大书法家钟繇的,他的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并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并称“钟王”
(历史书中关于钟繇盗墓的记载)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当政,官拜太傅的钟繇手捧一帧写在丝绢上的《力命寿卷》,来到了魏王府。魏王曹操马上就要到65岁的寿诞了,钟繇献贴是要给魏王祝寿。
(钟繇)
可在魏王的书房中,钟繇发现了前朝书法大家蔡邕《熹平石经》中的一张底稿,看着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的蔡氏字体,钟繇不禁大大地汗颜。这副《熹平石经》的底稿是光禄寺少卿韦诞献上来的,韦诞和钟繇同为汉末书法名家,可是韦诞视才傲物,两个人也没有太深的交情,可韦诞是从哪里得来的《熹平石经》的底稿呢?
钟繇从魏王府出来,买了八彩的礼物,坐着马车来到了韦诞的府邸,看门的家人认得钟繇,钟繇也没用禀报,直接走进了书房。推门一看,韦诞正坐在书桌边,入迷地看着手里一本桑皮纸的古书。钟繇透过韦诞的肩膀一瞧,只见那本古书上写着——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钟繇刚看完这五句,就不由得高喊了一句——妙!
(韦诞)
这一声喊,倒把韦诞吓了一大跳,他一见钟繇盯着自己手中的书两眼放光的,暗叫一声——不好,他“啪”的一声,急忙把书合上,钟繇紧看著书皮上写着的《九势》两个字,嘴唇哆嗦着问道:“韦兄,您这本宝书可是蔡邕蔡大师的遗作?”
韦诞将《九势》藏到了怀里,迟疑着答道:“不错,正是蔡大师妙论书法的遗作!”
钟繇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高价收买,韦诞就是不肯将妙论书法的《九势》借给钟繇看,要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钟繇现在的书法成就已经压了韦诞一头,真要叫他把这本《九势》研究明白,韦诞恐怕这辈子也再无出头之日了!
(蔡邕)
钟繇等了三年,韦诞终于一病不起,在临死前,让儿子将蔡邕写的《篆势》《笔赋》《笔论》和《九势》这四本宝书全部随棺陪葬,用以断绝钟繇的所有念想。
钟繇听到韦诞的死信,当时就兴奋了起来,九九八十一天后,超度完毕的韦诞棺椁入土,就在第二天夜里,钟繇坐在马车上,领着20多个身高体壮的家丁,摸黑来到了草山坟场,望着青砖垒成的韦诞的坟墓,钟繇用手拍了拍着坟头上的黄土,感叹道:“韦诞兄啊韦诞兄,活着你不肯把《九势》借给我看,死了我又朝你借书来了!”钟繇讲完,一挥手,他手下的家人们抡起了板锹大镐,一时间墓土纷飞,两个时辰后,装殓韦诞的桐木棺材就被挖了出来。启开棺材盖,几个胆大的家人跳进尸臭刺鼻的棺材中一搜。棺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书法秘籍!
钟繇伸头靠进了棺材,他指挥着几名家人把棺材的各个角落都搜查了一个遍,真的没有找到《九势》那本奇书。
钟繇只觉得身上的血都涌到了头部,人一急“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难道韦诞把《九势》毁了不成?钟繇不甘心,他纵身跳进深深的墓坑寻找,可是墓坑中除了半湿不干的墓土,真的是啥也没有!
钟繇想了一会,忽然一拍脑袋叫道:“快,拿我的令符,找京天监衙门,叫他们大人给我从牢里把那个最有经验的盗墓犯黑五提过来!”
管家钟福答应一声,骑着快马回到了京城,两个时辰后,七八名京天监衙门的差人就押着批枷带锁的黑五赶了过来。钟繇指着坟坑对黑五说道:“帮我找到《九势》奇书,算你立功,我会在天监衙门替你开罪的!”
几名衙役打开了盗墓贼黑五身上的铁链和木枷,黑五将信将疑地跳进了墓坑,他爬在墓坑底下嗅了一会,然后要来了一把铁锹,往底下挖了两下,站起来“嘿嘿”一笑,说道:“大人,这叫双棺迷葬,再往底下深挖六尺,才是墓主人真正的棺椁!”
(《荐季直表》)
原来这个韦诞真够狡猾,他竟在自己的真棺上面,埋了一口用做掩护的假棺,这假棺中埋的是一个患病而死的老乞丐!钟繇命人继续下挖,终于把韦诞真正的棺椁挖了出来,启开棺材盖,在韦诞尸体的脑袋底上,找到了一个挂着黄金小锁的檀木盒子,扭开锁头,那里面就是钟繇朝思暮想的书法奇书。
钟繇用盗墓的非常手段得到蔡邕所著的四本奇书后,书法终于大成。可是韦辉却不干了,他连哭带嚷,跑到魏王曹操面前告状,曹操一听真是哭笑不得。这钟繇做事可真是不顾一切,他还没听说过有太傅盗墓的!人都说刑不上大夫,那就只好赔钱吧,钟繇拿出一万两雪花白银,韦辉也就撤状不告了。
钟繇70岁的时候,书法终臻至大成,他曾经写了一篇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的《荐季直表》,传至清代,被乾隆皇帝刻入了《三希堂》珍典,并列诸篇之首。
世人评价钟繇的字——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钟繇所创造的“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同是我国书法史上两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影响极其深远。
盗墓之举历来为人所不齿。可是钟繇盗的既非金玉,也非钱财,而是一部书法秘籍。再者,中国的读书人向来认为“窃书不算偷”。所以,钟繇盗墓只能算白璧微瑕,没人拿他当“摸金校尉”。
钟繇百年之后,并没有像韦诞一样将《九势》《笔论》等书带入九泉之下,而将它传了下去。韦诞虽然在书法成就上也有些名气,可与钟繇一比,便矮到地缝里了。
今人恐怕无法想象,如果钟繇看不到《九势》和《笔论》,他会不会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呢?中国的文字会不会书写成现在这般模样呢?就让我们一起感谢钟繇,感谢他那次非常的“壮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