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宋朝进士的他,偏偏要在民间灭佛,等待他的命运是什么?
佛教在古代的中国,曾历经了三武一宗的灭佛,其中的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指的是后周周世宗。其中的后周世宗为了缓解国家财政的负担,废毁了大量的寺院。
不过周世宗过世后不久,赵匡胤就将后周取而代之,建立了宋朝。他改变了周世宗对于佛教的态度,由严厉打击改为温和恢复,并对于后周时毁坏的寺庙加以重建。不只是宋太祖,很多宋朝的地方官员也是推崇佛教,比如彰德节度使韩重赟,好佛教,经常发民力修建佛寺;护国节度使陈思让,也是十分虔诚的佛教信仰者,他甚至禁止所管辖的州县屠宰动物。
宋政府如此自上而下的推崇佛教,但是在宋太祖乾德四年的四月,宋太祖却遇到了一宗民间反佛的案件,是什么样的人可以惊动到当时的一朝天子呢?
原来在当时的河南府有一名叫做李霭的人(也有些史籍记做李蔼),这个人自幼就攻读诗书,对于儒道诗赋都是颇为精通,满腹经纶的他参加了当时的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进士。照常理来讲,等待李霭的就是一条仕途的金光大道,如果正常的做官,虽然也许不会名留历史,但是总不至于像一会叙述的结局那样凄惨。
可是这位李霭却偏偏对于佛教不感兴趣,不但自己不感兴趣,而且号召当地人都要不入寺门,不读佛经。后来他发现单纯的口号无法号召身边改变以往的观念,于是他开始立书做传,痛陈佛教的兴盛给当时宋朝带来的弊端,并且书中提出了一个很大的目标,叫做“号灭邪集”,也就是说他要把佛教全部灭掉。为了表示他的决心,他还四处收集佛经,当然他这么做不是用来读的,而把这些佛经做成了脚垫、椅垫、床垫用来踩着、坐着、躺着,以此来羞辱那些和尚。
这位李霭在当地做的有些太过火,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寺庙里的和尚,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他们组团到河南府官衙那里告了李霭一状。但是河南府当地的官员一看这案件却犯了愁,不知道如何决断是好,只好把这个案件推到了宋太祖那里。
此时的宋太祖对佛教正是方兴未艾,在这一年的二月,刚刚出资三万资助以行勤为代表的一批僧人出游西域,现在就接到了这样一个由僧人们举报的案子。他自然要重重的惩罚这位李霭,不但进士的头衔削去,而且给了杖责的惩罚,接下来更重要的处罚是发配沙门岛。这沙门岛是当时宋朝发配重罪犯人的地方,发配到那里的犯人,基本没有活着出来的,可想而知这位李霭到了那里要受多大的罪。
于是这一起在当时闹闹沸沸扬扬的进士灭佛案,以李霭重罚告终,此后佛教在宋朝的发展逐渐的迎来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