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这个不产象牙的象牙海岸曾创造非洲经济奇迹

2022-05-19

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畔的科特迪瓦(又名象牙海岸,按法语音译是“科特迪瓦”)是个风光秀丽的国家,独立后的几十年间,在发展经济方面走过了一段创造奇迹-陷入危机-全面复苏的马鞍形路程。经过努力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漫长岁月,逐渐增强了缓解自身危机的能力。

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

科特迪瓦在独立之父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带领下科特迪瓦快速发展

当科特迪瓦在1960年独立之时是法属西非最繁荣的地方,出口占了该区域的40%。博瓦尼成了科特迪瓦的第一任总统后实行以“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创造了“经济奇迹”。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 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他给予农民优惠的价格以进一步刺激出口。咖啡产量显著增加,把科特迪瓦推上了仅次于巴西及哥伦比亚的第三大咖啡出口国。到了1979年,科特迪瓦成了世界最大的可可出口国。科特迪瓦也成为非洲主要的凤梨及棕榈油的产国。推动这片通常称为“科特迪瓦奇迹”的荣景的是一群法国技师。在非洲的其他地方,欧洲人常常在独立之后被赶出去,但是在科特迪瓦欧洲人却是不减反增。法裔社区的人口从一万增加至五万,其中有许多人从事技师或顾问等等的工作。该国平均每年将近10%的经济成长率维持了20年,是非洲非产油国家中最高的。

非洲小巴黎阿比让

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西非法语国家中最繁华的都市,阿比让位于艾布里耶澙湖沿岸,在1950年弗里迪运河的修建沟通了澙湖与几内亚湾以后,成为西非首屈一指的大港和超级商埠。

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随着首都阿比让的发展繁荣,港口、服务业和金融业也发展迅猛。1960年代末至1980年中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象牙海岸经济奇迹”。那时候这里富的流油,法国人、越南人、黎巴嫩人、中国人(台湾)、西非诸邻国人都在这里淘金,象国获得了“黑非洲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尺”、“发展中经济的楷模”等美誉称号。

这座原本仅有27万人口的城市,只用了20年就超过200万人口。即时科特迪瓦现在经济之后阿比让城市也膨胀成一个已是拥有300-400万人口的西非著名大都会。独立后的20-30年间,科特迪瓦国内一直平稳,和整个黑非洲动荡不安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正因如此才使得科特迪瓦经济奇迹能够发生,到90年代初,美国合众国际社曾将科特迪瓦称为“黑非洲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尺”,法国人更是将这个曾经看不上眼的前殖民地,亲昵地称作“法兰西后花园”。

战争陷入贫穷的深渊

博瓦尼是采行铁腕统治,博瓦尼的一些计划也被批评为作秀,例如他花了数百万美元将他的村庄——亚穆苏克罗——建设成该国的首都的行为便常常为人所讥讽。1980年代早期侵袭科特迪瓦的干旱配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大大地打击了科特迪瓦的经济。由于过度砍伐原木以及砂糖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的外债增加了三倍。阿比让犯罪率的增加登上了欧洲的新闻报导。加之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状况恶化。科特迪瓦的经济奇迹就此结束了。

第一次内战爆发

加之近年来来由于科特迪瓦国内的骚乱、内战等原因,致使经济一蹶不振。乌弗埃-博瓦尼于1993年12月7日去世,由他的副手亨利·科南·贝迪埃接任。 1999年12月24日,贝迪埃被前陆军司令罗伯特将军推翻,他之前被贝迪埃解职。这是科特迪瓦历史上第一次政变,经济低迷随之而来。2002年9月19日,北部和西部的叛乱出现,将国家分为三个部分。

巴博与瓦塔拉

双总统局面爆发第二次内战

2010年科特迪瓦总统大选因为内战缘故还出现两个总统的尴尬局面,当时科特迪瓦总统选举两名候选人各自宣胜,分别宣誓就任总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反对派领导人、前总理阿拉萨内·瓦塔拉赢得选举,得票率为54.1%。然而,宪法委员会宣布废除布瓦凯等7个北部城市的计票结果,现总统巴博在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以51.45%的得票率获胜。

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欧洲联盟,美国和前殖民国法国重申支持瓦塔拉并呼吁巴博下台。然而,谈判来解决争端未能达成任何令人满意的结果。亲巴博和亲瓦塔拉游击队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造成数百人死亡,并且至少有一百万的人已经逃离,大多是从阿比让地区。 国际组织报道了许多双方侵犯人权的情况,特别是在城市迪埃奎。联合国和法国部队采取军事行动,以保护部队和平民的作为既定目标。瓦塔拉的部队于2011年4月11日在巴博的住所将他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