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无能的皇帝咸丰,清朝科举的一场冤假错案,揭露了他不为人知的残酷一面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咸丰皇帝,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无能的代表,可是你知道么,他还有不为人知的残暴一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科举的一场冤假错案,揭露了咸丰不为人知的残酷一面。
咸丰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一位很不称职的皇帝,因为他不称职,所以他就接着发生第二个错误,就是咸丰皇帝的第二个错,就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逃离了皇都北京。咸丰皇帝登上宝座之后,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忧就是在国内太平天国的起义,道光三十年,年初,道光就故去了,咸丰继位的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折合成公历是1851年1月11日。按照年号来说这时候还是道光三十年,就是咸丰刚一继位就碰到太平天国的事情,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之后,后来就占领武汉,占领了安庆,占领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号太平天国。中原地区的战争,从康熙以来有三次大的战争,第一就是平定三的战争,第二是嘉庆时期的白莲教的战争,第三就是咸丰,同治时候的太平天国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太平天国这次战争,地域之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银之多、影响之深,自清以来所没有的,这一场战争对清朝来说,元气大伤,这是对内。
外患就是英法联军侵入中国侵入北京,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七年,就是1857年,英国军队攻占广州年,咸丰八年,就是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到了天津大沽口,攻陷了大沽,同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到咸丰九年,就是1859年,英法联军又到天津要求换员,但是清朝军队取得了小胜,咸丰很高兴,把《天津条约》撕毁。撕毁之后,英法联军重整旗鼓,又来到天津,在北塘登陆,攻占天津,这时候清朝派大臣去谈判。咸丰这时候是战和不决,犹犹豫豫,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沿着运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咸丰派大臣去谈判,谈判破裂,在载垣、穆荫几个大臣又擒了英使巴夏礼,又到北京,事态扩大,英法联军打到八里桥,打到北京城外,这个时候咸丰怎么办?咸丰就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让他去木兰秋打猎去,借这茬儿就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在北京主持这些事情。
这件事情对中国历史,对清朝历史太重要了。第一是割地,第二赔款,赔英法等军费及其他白银1600万两,第三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圆明园。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初三,阳历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毁了,大火数日夜不熄。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和杰作,被付之一炬。特别是园里面收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物宝藏或者被焚毁,或者被抢掠。大家知道,前几年收回了一个12生肖的猴头,一个猴头价值数以千万计,很多的文物比这猴头贵重多了,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圆明园收藏了不仅仅是清代文物,而是中华有史以来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收藏在里面。
圆明园被焚毁,被抢掠,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第四,英法联军等侵略者进了北京,进了皇宫,进了天坛,甚至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拍照留影。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人民遭受涂炭,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外国侵略者侵入皇都北这是第一次,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是中华五千年的奇耻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空前浩劫。
但就是如此这样的咸丰帝也有残暴的一面。
话说清朝时期,负责科举考试的无一不是当朝有名的学士和重臣。然而每当发生考试舞弊时,皇帝往往会大兴惨案,株连许多无辜的官员。有时甚至是因为南北教育水平不同,最后却归咎于考官身上,并株连几族。而柏葰,就是清朝科举案中非常著名的一位。
柏葰是清朝著名的学士,并且还是当朝一品重臣,地位堪比宰相。有一年的乡试的负责人,便是柏葰。按理说柏葰作为当朝有名的学士,负责一场乡试,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就连柏葰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这场乡试送了性命。
此案还要从一位名叫平龄的考生说起,他是这场乡试的第七名,然而却被人举报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御史调查之后发现,平龄竟然真的没有参加考试,之所以高居第七名是因为贿赂了考官,因此他将此案上报给咸丰,皇帝得知后震怒,下令严惩相关官员。
对于考试徇私舞弊进行严惩,咸丰的做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柏葰来说,可谓是受到了无辜牵连。其实此案当中,柏葰并没有接受贿赂,对平龄也并不知情,但由于他是本场考试的负责人,便受到了牵连,被咸丰下令处以死刑。
不过,得知结果的柏葰却并没有慌张,他不仅没有哭天喊地,还嘱咐自己的儿子让他准备行李。柏葰这样想当然是有道理的,一方面他是朝廷重臣,另一方面他虽然监管不力,但毕竟没有贪污,怎么着也罪不至死。加上柏葰得知朝廷里有许多为自己求情的人,因此他坚信咸丰会改变注意,免除自己的死刑。然而柏葰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竟真的被咸丰处死。
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很多人看来,柏葰是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虽然有渎职之罪但罪不至死,他们没有想到咸丰最终竟真的杀了这位一品大员。不过咸丰自己心里却非常清楚为什么非要杀柏葰不可,在他看来,柏葰有罪无罪不重要,斩杀了柏葰,便是在向其他官员警告:我连没有接受贿赂的一品大员都敢杀,更何况其他舞弊的官员?
客观地讲,咸丰的目的达到了,柏葰被杀后,清朝的科举考试舞弊的现象少了许多。不过,对于柏葰来说,咸丰的做法实在太过残酷。其实,除了柏葰之外,在明清时期还有许多科举大案。想必这些通过科举做官的人怎么都没有想到,最终自己会因科举而死。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 上一篇:生病了不治是不是有病?秦庄襄王竟然死于这个原因
- 下一篇:伐东吴【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