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引后人争议千年,未到乌江,自刎或是虚构
说到楚汉相争大家都会想到,楚霸王项羽,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他最后的结局就是乌江自刎,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项羽乌江自刎,引后人争议千年,未到乌江,自刎或是虚构。
项羽,字籍。项羽是一位秦末时期著名的起义家,项羽的一生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仿佛是一位开了挂的君王一般俯瞰着秦末生灵涂炭的大地,他用他的热血豪迈在验证着他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我可以取代秦始皇”。时至今日,项羽的一些事迹依然被人们所乐道!这一期小编就和各位客官来了解一下项羽的霸气历史吧!
第一件大事,举鼎聚兵。项羽跟随叔父项梁隐居江东,时值天下大乱,项羽杀吴中太守敛兵起义。项羽在收编江东时,曾有一部落与项羽打赌,若项羽能举起门前大鼎,则举兵归顺。于是,正如历史长河所安排的,项羽举鼎,吴中人士莫不畏惧,纷纷投靠。项羽共聚起八千人马,号称子弟兵,日后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劳。
第二件大事,破釜沉舟,击败章邯。楚怀王命令以宋义为帅,项羽为副帅,北上进攻章邯军,营救赵国。时逢大雨,宋义于是驻扎军队于河对岸,隔河观望。项羽前去建议,应立即进军过河。而宋义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为由,拒绝出兵,想做一只螳螂身后的黄雀。项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秦军实力大,吞并赵国后,肯定会更加庞大,以战养战,何来消耗一说,届时秦军气势如虹,再想击败难上加难。从项羽和宋义的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项羽有着非常独到的战略眼光,他能灵敏的嗅到战场稍纵即逝的战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项羽杀掉宋义,带领部队过河,留下三天口粮,船只锅碗全部凿碎,与全军将士同进退,三日以后,要么粮草用完,坐以待毙,要么消灭秦军,以图天下。最终的结果是项羽胜利了,项羽以少胜多,九战九胜,这一战杀出了楚军的威风,杀出了楚军的威名,同样也成就了一位千古霸王项羽。
项羽拥有得天独厚的军事天赋,然而他的政治眼光相对来说却不够长远。他为农民揭竿起义,却在遭遇抵抗时随随便便屠城,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却又分封诸王,他军事上果敢善断,却又在鸿门宴上放掉刘邦。最终楚汉相争时,他又听信谗言,致使身边的能人志士离他而去。他是优秀的,但他却不是完美的,他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同样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遗憾。
公元前202年12月,垓下一战,项羽大军大势已去,乌江畔项羽自刎而死,这一年他31岁。
那么为何他不过乌江呢?
有人说:“项羽如果过了乌江,可能中国的历史可能会不同!”对于项羽过了乌江,往好的方面想,江东子弟会跟项羽重新出征,但既然韩信能击败项羽一次,就能击败项羽两次,而韩信率领除江东以外的军队,对抗项羽。
那么项羽基本上还是要输,但即使项羽赢了,那么也会让江东子弟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即使项羽克服各种困难赢了,一个妇人之仁的项羽,在刘邦被捉后,可能项羽听了两句好话,就放了刘邦,而刘邦就能卷土重来。
而且刘邦手下拥有大批的武将谋士,而项羽却人才稀薄,且项羽不注重武将谋士的培养,自己就是孤零零的一个。又怎么能对抗足智多谋的韩信呢?刘邦输了一次两次都没关系,但项羽绝对输不起第二次。
这就是项羽在大部分人心中的印象,也就是说,项羽在乌江自刎了。可是在一篇报纸的史学专版中,出现了一篇名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项羽的死亡地点不是乌江,而是东城。这就让人感到诧异了。
这是第一次有史学家提出了项羽没有在乌江自刎的看法,后人根据这个看法,在《史记·灌婴传》《汉书》以及《郡县图志》中仍然没有得到有用的东西。就是说这些史籍中,都没有记载项羽是在乌江自刎的。这些史籍证明了项羽没有在乌江自刎。
这个看法除了文章《项羽究竟死于何地》的作者之外,还有在这些史籍资料中,都只是记载了“灌婴等追羽,赤泉侯杨喜斩羽于东城”,“项藉败垓下而去,婴以追项藉至东城,破之,将卒五人共斩项藉”。这就是说,项羽被汉将斩杀在东城,东城距离乌江有150公里的距离,这样的误差未免是太大了,显然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只不过项羽在乌江自刎,流传了上千年的历史,后人对此已经是铭记在心了。通过史籍的记载来看,项羽肯定是没有在乌江自刎的,至于项羽有没有自刎,大概率是不可能的。项羽最后下马走着与刘邦的将卒对阵,身上有很多伤,“丛戟攒击”而死。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学者进行的研究来看,项羽根本没有机会到乌江自刎。客观条件不允许,此时数千汉将重重包围项羽,项羽根本无法再突破,故而楚霸王死前,没有到达乌江岸。其次项羽在这时候已经身负重伤,别说自刎了,能够活着就已经是不错了。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 上一篇:五胡之中最为残忍的羯族,最终的结局如何?
- 下一篇:官渡之战【第八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