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揭秘'勇敢者的游戏':为什么盗墓者大多不得好死

2022-05-19
导读:盗墓者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当然最基本的是不要怕掉脑袋。盗墓是见不得阳光的勾当,还没有哪一位敢如街头小混混“我是流氓我怕谁”般地狂言——我就是盗墓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案发,盗墓者很难被严惩。<br/>这时候,社会道德、人类伦理的威力便开始发挥作用了。社会通过法律之外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对盗墓者进行谴责,甚至祭出“诅咒”的撒手锏,给盗墓者设计出了“遭报应”的人生结局——盗墓者多不得好死。此即《易·坤·文言》(“上经”第二卦)里所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以此规劝盗墓者“回头”,不再做伤天害理逆人伦之事。<br/>报应,应该是古代民间对盗墓者最为厉害的惩罚方式。<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D7/F0/D7F029645D3F866497526F234B44DE7B.jpe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刘义庆所着的《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晋朝有个会看风水的人看过羊祜家的墓地后说:“以后能够出受命于天的君主。”羊祜步害怕让皇帝知道了,遭灭门之灾,就让人掘断祖坟地脉,自坏风水。见此情况,风水先生又称,“墓地的地势虽然被破坏了,还是要出摔断胳膊的三公。”<br/>不久,羊祜就坠马摔折了胳膊,后来果然官至三公的高位。这件事里,报应与因果相连,虽然故事不足信,但说明古人是存在报应意识的。《搜神记》(卷15)里记录了一个广川王盗墓故事:“汉广川王好发冢。发栾书冢,其棺柩盟器,悉毁烂无余;唯有一白狐,见人惊走;左右逐之,不得,戟伤其左足。是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吾左足?’乃以杖叩王左足。王觉,肿痛,即生疮,至死不差。”<br/>这个广川王叫刘去(亦称“刘去疾”),为汉武帝刘彻之兄刘越的孙子。刘去盗墓时将墓中跑出的一白狐狸左足弄伤了,结果当晚回家就觉得自己的左脚不对劲,红肿了起来,生了烂疮,结果终生不愈。刘去“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毕弋无度,国内冢藏,一皆发掘。”盗墓后患上了烂疮之恶疾,合了民间的所谓“报应”一说。[page]<br/>报应现象二:意外伤害<br/>好奇掘墓的温放之“坠马而卒”<br/>在报应现象中,得病生疮还是轻的,厉害的当是不得活。刘义庆是南朝宋人,其所处时代盗墓现象频发,而类似的记录作品亦多。《异苑》即为同一时期的刘敬叔编撰。这也是一部类似于《搜神记》、《太平广记》的志怪类奇书。书中第七卷专门记录了与盗墓有关的逸闻趣事。<br/>其中“温放之开冢”条——“苍梧王士燮,汉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雾,灵异不恒。屡经离乱,不复发掘。晋兴宁中,太原温放之为刺史,躬乘骑往开之,还即坠马而卒。”王士燮的坟墓有怪异的现象,墓上常会有雾罩着,盗墓者不敢盗。时为刺史的温放之不信邪,偏偏要掘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鬼怪。结果在回来的路上,从马上跌下来,活活摔死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22/B7/22B7F104E1A5FC7EB18DE6148D63C79C.jpe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袁枚辑着的“奇闻集”,卷九中“掘冢奇报”的故事流传甚广——杭州有一位靠盗墓发家的朱某,用今天的话来说,朱某是圈内的大腕级人物,见识广,经验足,连令人汗毛竖起来的僵尸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有紫僵、白僵、绿僵、毛僵之类,一生盗墓无数。<br/>“最奇者在六和塔西边掘坟,有圈门石户,广数丈,中有铁索悬金饰朱棺,斧之,乃犀皮所为,非木也。中一尸冕旒如王者,白须伟貌,见风悉化为灰。侍卫甲裳似层层茧纸所为,非丝非绢。又一陵中朱棺甚大,非绋索所悬,有四铜人如宦官状,跪而以首承棺,双手捧之,土花青绿,不知何代陵寝。”可能有人会认为,盗墓者都是无神论者,其实不是,盗墓者实际上也信鬼神。虽然干着盗墓的营生,朱某却很迷信,盗墓前喜欢占卜问卦,以此向神灵咨询吉凶和将盗墓古冢陪葬品的丰厚与否。<br/>当时西湖边上有一座供奉民族英雄岳飞牌位的“岳王庙”。有一天,朱某问卦,岳王显灵说话了,你盗墓取死人之财,罪恶超过了一般盗贼,如果再不悔改,我将把你斩杀。岳王神的原话是这样的,“汝发冢取死人财,罪浮于盗贼,再不悛改,吾将斩汝。”朱某听罢,吓得半死,从此洗手不干了。一年多后,朱某的手又痒了,同伙劝他再占卜一卦看看。<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C/8B/5C8BB2D1CD29EF03BB926945C2C4E28F.jpe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刘邦胜有玄机<br/>生病、死伤算什么的,最大的报应是当不上皇帝。这种“报应”比较着名的是发生在楚霸王项羽身上的一起,最后导致江山都丢给了刘邦。《汉书·楚元王传》(卷36)透露,“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项羽是否真的盗掘了秦始皇陵,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真假难辩(详见本书《人物篇:最牛气的盗墓狂人项羽》)。但这事确实害惨了项羽,让其战争对手刘邦抓住了机会。<br/>自古视盗墓为恶行,属“奸事”之列,颇不得人心。所以,刘邦借此恶搞项羽,将其掘秦陵行为列为“十大罪状”之一:“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大大抵损项羽的形象,笼络了人心。<br/>前期,刘邦并不是项羽的对手,但经过这刘邦一番误导,社会民众对项羽的看法改变了,项营内部也出现了裂变。多场战役之后,当初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终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楚汉相争,刘邦胜,刘姓得汉家天下。当时有迷信者称,这是一种报应。事实上,是刘邦及其一帮谋士善于利用人心,秦始皇的*再怎么遭人恨,但盗掘其陵在过去一般人心中都认为是大逆不道。“不道”自然不得人心,即所谓失人心者失天下,刘邦占胜项羽的玄机大概在此。<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7A/D5/7AD5C581D98C40FA4C5AEDDF5A5C31BB.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陈胜在内的陵墓得都安排人看护,严禁盗掘。[page]<br/>报应现象五:子孙不兴<br/>曹氏魏国仅历46年即亡<br/>曹操子孙不兴、魏国国运不济,过去迷信者也认为,是曹操盗的墓太多,得罪了鬼神,坏事做绝,遭到报应,让其子孙不兴。曹操所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很猖狂的盗墓时代,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从军人到百姓,多以盗墓为生存,“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曹操在军中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营盗墓的机构,梁孝王陵便是曹操盗掘的名陵之一。梁孝王叫刘武,是汉文帝刘恒的小儿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弟弟。其陵豪华、陪葬甚丰,据说在曹操盗掘之前,已被盗过一次,但曹操仍盗得了大量的财宝。当时曹操亲临发掘现场,“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露尸,略取金宝。”(详见本书《人物篇:最专业的盗墓狂人曹操》<br/>凭着盗墓掘来的不义之财,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在三国鼎立时期出尽了风头。后其儿子曹丕受禅称帝,始立魏国,终夺得刘家天下。但遗憾的是,从公元220年至265年,曹氏连头连尾仅行了46年的帝王运,就让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大儿子司马炎钻了空子。曹操的孙子曹奂,即历史上的魏末帝“元皇帝”,被废为陈留王,司马炎当上了西晋的第一任皇帝,曹氏完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4E/68/4E683654B5728E8F2C27BB1E7860F40F.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陈琳,替袁绍起草过一份檄文,声讨曹操的不仁不义:“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身处三公之官,而行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可见,曹操当年所为,与项羽盗掘秦陵一样,确实是不得人心的。遭所谓子孙不兴、国运不济的“报应”,实际是历史的必然。[page]<br/>报应现象六:官司缠身<br/>唐皇亲韦坚被李林甫谄害<br/>项羽、曹操这样的“报应”,在今人看来更有附会之嫌,有点好笑。但如晋时刺史温放之从马上摔下来丧身,盗墓者结局多是非正常死亡,确是社会的客观存在。除了盗西湖朱某那样“自杀”后果外,不少盗墓者则是被官府抓住遭杀。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外戚叫韦坚,其妹妹为皇太子妃,本人为宰相李林甫的表妹婿,地位相当显赫。<br/>《新唐书·韦坚传》(卷147)称,“玄宗咨其才,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运使”。韦坚在做水运使时,渭水曲折淤浅,不便漕运,他亲自主持征调民工,在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壅渭为堰以绝灞浐二水,向东作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渠道,在华阴县永丰仓附近复与渭水汇合。又在禁苑之东筑望春楼,下凿广运潭以通漕运,使每年至江淮载货之船得以舶在潭中集中。<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92/CA/92CA7FF66ABCFFE4A275F8AD582B74C4.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揭秘“勇敢者的游戏”:为何盗墓者大多不得好死"/><br/>军人虽不迷信,置生死于度外,但仍不能免其遭死亡之灾。上面“张绍军卒”的故事,似乎就是这种意思。从现代来说,盗墓的军人也都没有好的下场,盗清东陵的孙殿英、王绍义,一个病死狱中,另一个被判刑枪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