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聪明的贾母是如何掰谎来保护宝黛相恋的?
2022-05-19
大观园里的金钗们,个个都是教养良好的名门淑女,即便玩笑也是优雅风趣的,低俗的人进不了大观园,淫邪的事跟清白的女孩子扯不上边。尤其是林黛玉,百花中的芙蓉仙,自然是不一样的清幽。但这个优雅的女孩子,其实也有过一些出格的举动。在荣国府设宴庆祝元宵佳节,贾母令宝玉为在座的各位亲友斟酒,这时候的宝玉是贾母的行为代表,宝玉斟酒实际上也代表着贾母为在场的各位家人亲戚斟酒。所以,宝玉所斟到的每一位都诚惶诚恐地一饮而尽,但到了黛玉跟前出了问题:“至黛玉前,偏她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道:‘多谢。’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br/>每当看到这一段,足足替黛玉捏了一把汗!如此庄重的场合下,人人都正襟危坐,偏偏黛玉要耍点个性,自恃自己和贾母、宝玉超乎寻常的亲密关系,来了这么一出十分不庄重的现场表演,而且还当着这么多亲戚的面,实在是煞风景!在王夫人看来,岂会心中愉快?也难怪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即使是换了别的什么张夫人、李夫人同样也不会待见黛玉!试想:天底下有哪位母亲会喜欢一个如此明目张胆地与自己儿子调情的女人呢?<br/>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个女孩把自己盛酒的酒杯送到了一个同样青春年少的公子哥儿的嘴唇边儿,而那位公子一饮而尽,这样的一幕难道还称不上暧昧吗?相信当时两人的眼中肯定是有些含情脉脉的,断然不会有公事公办的严峻肃穆,不然也不会紧接着就有凤姐儿的调笑打趣了。当时在座的不光有贾家的府内女眷,还有李纨的婶娘及堂妹,更重要的还有薛姨妈和薛宝钗!这些都是出身于诗书名门大宦之家的太太、小姐,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是什么感觉?一对小儿女的调情,即便是纯洁的,也足以令旁人深感尴尬。<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8/CB/38CB88CBA9A65D9B624A2FC1B8EBBF43.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揭秘:聪明的贾母是如何掰谎来保护宝黛相恋的?"/><br/>所以,贾母的话名义上是批评话本作者,实际上也暗讽了宝钗母女。这话一出口,气氛肯定是尴尬的,薛姨妈和李婶赶忙站出来表白澄清,说自己家里从来不给孩子听这些杂话。实际上当然不是,宝钗就曾经亲口说自己小时候也曾看过《 西厢记 》、《 牡丹亭 》等“杂书”,后来被家里的大人发现了,还挨过严厉的批评教训。所以气氛一僵,就只有凤姐出来救场了:“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且让二位亲戚吃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她)一面斟酒,(一面笑说,未曾说完,众人俱已笑倒。两个女先生也笑个不住,都说:“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br/>所以说,凤姐在贾府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关键时刻她得充当调和剂。当然,凡是凤姐突然跳出来圆场之际,也就证明是场上的危急之际了。所以凤姐的作用在于救场,做个合格的消防员,像这样的一个人,也正是豪门大户钩心斗角所必须要有的一个角色。不论怎么说,贾母在这一回里,是正式向王夫人一族开火了,从这回之后,书中不再有贾母对薛氏母女敬若贵宾的描写。实际上,这一段故事,也正是贾母对于宝钗、宝玉所谓“金玉良缘”的反对表现。作为贾母,在“二玉”的婚姻问题上,是最有力的支持者。<br/>第六十六回,尤二姐、尤三姐向小厮兴儿打探宝玉的感情状况,兴儿说:“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儿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呢,故尚未及此。再过二三年,老太太便一开言,却是再无不准的了。”<br/>可见,连贾府里的小厮都明白贾母的态度,何况是主子们。贾母的态度早在第二十九回时就已经表明了: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什么意思?就是为了争取时间。第六十三回,在群芳夜宴占花名的文字中,宝钗和袭人同龄,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可见宝钗也比宝玉大两岁,而黛玉又比宝玉小一岁。宝玉是男孩子,不怕晚婚,黛玉年纪尚小,也不着急。但比宝玉还大两岁的宝钗可就得着急了。清代法律规定:“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嫁。”这项法规一直清末才有改变。所以,薛家即便再拖,也拖不过宝玉,因此薛姨妈才说“宝钗命里不该早嫁”,其实在薛氏母女的心里并不好过,女儿一天天长大,希望却一天一天减少,如何不急,从这个角度来看,宝钗实际也很可怜。<br/>然而,宝玉和黛玉这对小冤家偏偏不理解贾母的苦衷,一味地任性,逼得贾母发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悲叹。所以续书中凤姐、贾母在宝玉配偶问题上的偷梁换柱调包计,实际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对于贾母的形象实际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颠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