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史才知道,被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究竟有多厉害?
三国时期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谋士,例如,诸葛亮,郭嘉,周瑜,荀彧等这些人物,今天我们就说说这其中的荀彧,那么被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究竟有多厉害?
曹操一直在夸郭嘉,但是咱们要知道曹操夸起人,那可以说是技术了得。不管是谁,只要是自己能够用上的,那将是非常的会夸。曹操也的确是非常喜欢郭嘉,可是那只是因为只要郭嘉最懂得曹操的心意,他陪伴了曹操十一年的时间。但是虽然是跟了曹操那么久但是曹操却没有给他过什么大的职位。只是曹操身边的军师,这是因为郭嘉的作风很不好,为人也不够正直,因此即使再怎么了解曹操,曹操也没有提拔他。
可是荀彧就不一样了,一开始是让他当司马,后来还当上了尚书令。后来还要给他更大的官职,可是他不愿意接受,最后曹操就赐给了他两千户封地。而郭嘉最后死了也不过只有一千户食祀,跟荀彧简直是没办法相比的!
那么他有多厉害呢?我们先从他的家族说起。
荀家的早期历史实际上模糊不清,只是从荀淑这一代开始,才成为颍川郡内颇有影响的地方豪族。
荀淑品格高尚,也很博学,是著名党人领袖李膺的老师,但他对儒家学说却没有什么兴趣。生前曾做过当涂县的县令、朗陵侯国的侯相,尽管任职时间不长,但由于为官清正,很得两地百姓的爱戴。他对颍川荀氏的最大贡献,就是生养了八个极其优秀的儿子,当时被称为“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就是荀淑的次子,官至济南相。鱼豢《魏略》和范晔《后汉书》都说,当权大宦官唐衡很想把女儿许配给汝南人傅公明,但傅公子实在不想做宦官的女婿,拒绝了这门亲事。这时,荀绲为了巴结唐公公,就为荀彧娶了唐小姐。
对此,裴松之表示了极大的怀疑。裴氏置疑的理由,一是号称“八龙”之一的荀绲,并非浪得虚名之徒,他不大可能贪图唐衡的权势;二是当荀彧成为唐家姑爷的时候,他的岳父已然过世多年,唐家早已不是昔日权倾朝野的唐家。荀或字文若,生于桓帝延熹七年。他虽然很早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但由于受到第二次党锢之祸的牵连,直到二十七岁那年,才被颖川太守阴修举为孝廉,随即担任了守宫令。国画块,《三国志·荀彧传》说,荀或的任职中央的时间是在永汉元年。永汉是献帝的第一个年,从公元189的九月到十二月。在此期间,荀彧的叔父荀爽迫于董卓的压力被迫出仕,并在董卓的操纵下,在短短93天内三度升职,从一个隐居的学者,成了朝廷的司空。因此,荀或的出任守宫令,也应该是董卓的意思。
荀彧对汉室忠心耿耿,他虽然很愿意做朝廷的命官,却无法容忍董卓的不择手段,因此在守宫令这一职位上没呆多久,很快就请求外放,做了兖州任城国亢父县的县令,随后又辞官回了老家。大概在献帝初平二年夏,他接受老乡、冀州牧韩馥的邀请,带着部分族人避难冀州。荀或之所以愿意接受韩馥的邀请,关键并不在于老乡关系,而在于他们曾经共事过,彼此都有好感。在韩馥的眼中,荀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在荀或的印象中,韩馥则是个克尽职守的汉室忠臣。但是,出任冀州牧后的韩馥已经不再忠于汉室,初平二年正月,他与袁绍一道自称大将军,密谋拥立大司马、幽州牧刘虞。《吴书》记载说,他还曾经写信给袁术,谋求袁术的支持。韩馥这人野心不小,能力却相当有限。这个窝囊废在初平二年七月禁不住袁绍的威胁和利诱,将冀州拱手相让。
因此,当荀彧满怀希望地抵达冀州之时,出面接待他的,已经不是发出邀请的韩馥,而是新任冀州牧袁绍。尽管袁绍给了荀彧很高的待遇,但野心勃勃的他,显然不是荀彧理想中的人选。而且,袁绍对于意欲离去的荀彧,并没有加以挽留,虽然他也了解荀彧的才干。不能任才使贤,这是袁绍生最大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荀彧之所以投奔当时还势单力薄的曹操,原因就在于曹操迄今为止的表现,确实当得起汉室忠臣的称号。往事姑且不论,仅就眼前的伐董事业来说,曹操意欲伐逆定乱的诚心无可置疑,他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二十九岁的荀彧,有足够的理由认定曹操就是他期待中的足以完成拨乱反正重任的最佳人选。曹操对于荀彧的来投,自然欣喜万分,欣喜到把荀彧比做西汉的开国功臣张良。虽然荀彧的才能与张良在伯仲之间,曹操的这句话却很不合适,至少对荀彧来说,很不中听。
荀彧的才能不在于两军对垒时的出奇制胜,却也曾客串过一把临阵指挥的统帅角色。那是在献帝兴平年上半年,曹操第二次亲征徐州牧陶谦期间,他的老朋友张邈和部下陈宫陡然翻脸,攻占了曹操几乎所有的地盘,然后拥立吕布做了兖州的新主人。在这一突发事变中,为曹操留守后方的荀彧,处变不惊,不但身人虎穴,成功劝说兵临城下、蠢蠢欲动的豫州刺史郭贡保持中立,而且委派程昱去范、东阿,激励两地守将的斗志,让他们据城坚守,这就保全了鄄、范和东阿三城,也为曹操杀回兖州、收复失地,创造了条件。
荀彧是一个谋略高手,善于在形势转换时,制订战略决策。兴平二年夏,陶谦病死。正与吕布作战的曹操,很想乘机攻取徐州,然后再回头收拾吕布。荀彧予以明确反对,他一方面结合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论证了收复兖州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又从当前的利害关系,分析了争夺徐州的利弊得失。
正是在他的劝阻下,曹操放弃了不成熟的念头,倾力对付吕布,最终把吕布赶出了兖州。
荀彧一生留下最大的谜团,那就是荀彧之死。这个谜团主要是死因,那么荀彧究竟因何而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荀彧去世的背景故事:
曹操一统北方,官至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时候了。当曹操刚接到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时,荀彧竟然第一个反对,而且态度坚定。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演义》将这段话总结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这段话柔中带刚着实让曹操难堪。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对不仅朝野震惊,就连曹操本人都是万万没想到。曹操因此记恨荀彧,荀彧也因此远离曹操集团核心。
关于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荀彧被排挤后留在寿春,抑郁成疾而终;另一个版本是《魏氏春秋》所记载,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而引用之: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便服毒自尽(高手之间的对话,真是一切竟在不言中),享年五十。
核心问题根本不是这两个版本孰真孰假,而是荀彧为何会跳出来反对曹操?还有就是曹操真的是要荀彧死吗?
关于这两个问题,观点有二
观点一:荀彧尽心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汉室,而当曹操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并将其边缘化时,荀彧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阻止曹操,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正是自己极力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自己也成了协曹灭汗的主要推手,其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尽。所以,荀彧之死乃死于心灰意冷,并且死于曹操之手。
观点二:当时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荀彧乃王佐之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僭越之心,那么荀彧不遗余力的献计曹操本意就是要帮助曹操完成霸业。而荀彧上表反对曹操加九锡,其实是一种自我救赎,以此来掩盖自己助曹为虐的人生污点,乃沽名钓誉之所为。
笔者个人还是倾向观点一,原因有三:
1、曹操早年真心是一腔爱过热血,在自己实力远不及董卓十分之一情况下,决意征讨之。而袁绍、袁术之流虽手握重兵,讨伐董卓流于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获得自己的利益,毫无真心匡扶汉。因此荀彧弃袁投曹之举,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之理想。
2、曹操“取而代之”之心,是随着自己实力的强大而变化的,更是荀彧无法左右的。那为什么荀彧不选择离开曹操呢?当时的人(尤其是名仕)是很讲究忠诚的,当时的价值观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侍奉二主。曹操并没有亏待荀彧,荀彧有什么理由离开曹操?你说曹操要篡位,曹操表态了吗?所以荀彧没办法离开。其实从荀彧生平记载来看,荀彧为曹操出奇策,多是在曹操创业初期。官渡之战曹操做大之后,已经鲜有荀彧主动献计的记载了,荀彧多是做本职工作,只有曹操问到荀彧,荀彧才简单表述一下己见。并且曹操极力推举荀彧为三公之位,荀彧却是尽力推辞,侧面也反应出荀彧的心态。
再者从荀彧上表反对曹操文字来看,其言辞柔中带刀,深刻揭露曹操道貌岸然之本质,足以让曹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荀彧这么做,无疑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真有为挽回汉室荣誉和维护自己的初衷,做最后一搏的架势!
3、以死来沽名钓誉,代价明显过高,不符合常理。其实当时绝大多数德高望重之人,都已经“忘记”汉朝而归顺曹操,所以荀彧彻底归顺曹操也无可厚非,并无值得世人非议之处,正所谓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说荀彧为了名誉,不惜豁出去性命,真的很难说得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正是荀彧为人处世恪守之道,我们有理由相信,荀彧真乃德才兼备之真君子也!
历史评价
曹操:①吾之子房也。 ②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 ③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 ④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 ⑤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潘勖:夫其为德也,则主忠履信,孝友温惠,高亮以固其中,柔嘉以宣其外,廉慎以为己任,仁恕以察人物,践行则无辙迹,出言则无辞费,纳规无敬辱之心,机情有密静之性,若乃奉身蹈道,勤礼贵德,动咨事间,匪云予克,然後教以黄中之叡,守以贞固之直,注焉若洪河之源,不可竭也,确焉若华岳之停,不可拔也,故能言之斯立,行之斯成,身匪隆污,直哉惟情,紊纲用乱,废礼复经,於是百揆时序,王猷允塞,告厥成功,用俟万岁。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 上一篇:郭嘉在曹操心中地位如何,看曹操三哭郭嘉就知道了
- 下一篇:镇潭州(一名:九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