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日本海军耍小聪明造轻型航母,结果被坑得很惨

2022-05-19

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获得的航空母舰总排水量虽然有81000吨,但两艘大型航母赤城和加贺就占掉了53800吨,咦,有点怪吧,两艘明明是三万多吨的改造航母,怎么一共才53800吨?这是日本海军报告给裁军会议的官方排水量,反正他们把大型航母的水尺刻度改一下也能应付,所以赤城加贺就变成26900吨型大型航母了。

但即便这样,剩余吨位也只有27200吨了,嗯?那你把日本最早的航母凤翔就撇开不算了吗?

是的。

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排水量在一万吨以下军舰即便能够起飞和降落飞机,也不占用航空母舰吨位,因为这样的母舰不会有太大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在裁军会议眼中,标准排水量7470吨的凤翔号是打了码的。

“马赛克是个好东西。”——小栗孝三郎中将

在裁军条约签订后的1923年6月,海军航空调查会成立,为的就是分析一下日本海军以后应该建造什么样的航母才能少花钱多办事。海军航空调查会的会长是当时的海军中将(后升为大将)的小栗孝三郎。

经过这个调查会的详尽分析,最后形成了一个报告,报告很长,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其结论了,只拣出一条对本文有意义的结论。

那就是——应该建造排水量一万吨以下的航空母舰(海军航空调查会还给这种航空母舰起了小名叫航空补给舰),而且应该多造。

这种小航母好啊,裁军会议是无视的,不占用航母吨位份额,不用去华盛顿摇号。

没过多久日本海军高层审议了这份报告,表示比较满意,把三艘这种小航母的建造安排到了1925-1930年的六年计划中,那么就开干。

万吨以下小航母开始整备!

设计全新的小航母的光荣任务,交给了舰政本部的鬼才藤本造船大佐。

也许你是在舰c里才认得此君的,不过没问题,不传奇的话,就不能叫藤本了。

藤本到底牛掰在哪儿?舰c里面的各路小学生——驱逐舰的初始画风就是他开创的。

其代表作就是惊世骇俗的凶猛小学生——吹雪(特型驱逐舰之辉煌,敬请自行搜索)

绘图板支好,展开蓝图,起笔,藤本君画出了一条青叶型重型巡洋舰的船体。

其实龙骧号的设计,可以说就是青叶型的航空版,抹去原有的全部上层建筑改为一层机库,并减少一半的轮机和锅炉,标准排水量8000吨,轮机总功率65000马力,载机24架。

小型航空母舰龙骧的船体,1929年11月终于在海军高层的关系户——横滨船坞顺利开工。

看到日本这种小聪明眼看就要得逞,英美岂能视而不见,于是说还有些事儿咱们需要谈谈,到伦敦来一趟吧。

凭着无可比拟的政治影响力,英美代表就在伦敦条约上要求签约国必须把万吨以下的航母也纳入到航母的总吨位里加以监督,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字:

日本海军的代表们懵了,啥?现在你跟我说限制?可是人家的小航母已经开工了啊。

没占到便宜就感觉自己胸口中了一箭,本来就缺钱还被坑了的日本海军立即进入了暴走状态。

此时的龙骧才刚刚完成舰体部分,很快被拖曳到横须贺海军船厂等待下一步的打算。

藤本君立即就被军方高层命令在一层机库的地基上改两层机库的大楼,其大小约相当于今天的小半个华联商厦。

违章建筑决定!大干快上!

藤本君和欧美设计师的身份是不同的,他是军人身份,上峰的命令就算打点折扣好歹也得执行。

再加上藤本君对电焊、薄壁装甲和自己的重心计算的坚信,不信邪的藤本在龙骧舰体上搞出了一栋相当庞大的大楼。

这下龙骧的上部重量和总重量都大幅增加,吃水将变得很深,水线位置一寸寸的上移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

藤本君说这不是问题,让手下的干将们立即给龙骧加上防鱼雷护体,膨胀出来的腹部提供了额外的浮力,水线恢复正常~

经过设计上的各种修修补补,横厂工人的挥汗苦干,9米多高的大厦终于耸立了起来。

终于完工的新锐空母龙骧,外形大公开~

乘坐小艇转到舰首时再观看威武舰容,小船上的民间有识人士和海军高级军官们都稍微有点懵。

这~这~~

1933年完工时全速试航的龙骧号

其单薄的舰首不但是很容易上浪,而且由于中部的重量造成与上层建筑的结合部应力较大。

全速转弯时,龙骧号的横倾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让横须贺船厂经常负责舰艇试航的老司机们都觉得心惊胆战。

此时一个大浪打来,整个突出舷外悬挂的小艇被海浪直接拍打击碎。


日本舰船研究泰斗福井静夫当时还是学生,在横滨见到龙骧号时的第一印象就是“头重脚轻,倾斜时似乎很容易翻掉。”

龙骧号名义上的标准排水量为8000吨,实际已超过一万吨。

正当日本人为龙骧号能搭载36架常用机和12架备用机而得意的时候, 1934年3月12日,友鹤号水雷艇在佐世保外海的三角波拍击下倾覆沉没。

和平时期由于气候问题翻船,这事儿的严重性自不必说,日本海军立即展开了调查,结果也十分明确,新造的大批舰艇武备过重中心过高。

调查委员会列出了包括1艘航母、4艘重型巡洋舰、30艘驱逐舰、1艘潜艇母舰和40艘小型舰艇在内的庞大名单,这些船的稳性全部都有问题。

所有这些舰艇设计上的主要责任人——藤本君也被关了禁闭。

“先容我吐一口血。”——藤本喜久雄

第二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日军舰艇埋下诸多隐患的藤本君在失意和愤恨中因脑溢血去世。

但是龙骧这么大一条船还是得赶紧改改接着用,首先,沉重的武器中的两座127毫米高射炮被拆除改成了25毫米96式神炮;其次把桅杆、舷外通道和一切可修改减轻的上部结构都修改,再给船底塞入500吨压载物,总算是把稳性拉回到正常范围。

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友鹤号的倾覆,1935年第四舰队事件时翻肚的船将很可能是龙骧,那可就是个大新闻了。

稳性大改造后试航的龙骧,外观上的明显变化是每一舷只有两座127毫米双联高射炮了。

经典物理规律在低速世界是无情的,企图戏弄规律的人都将受到惩罚,在龙骧号改造完成仅仅一年后的1935年9月26日就又发生了第四舰队事件。

1935年9月26日,正在岩手县东方200多海里外演习的第四舰队遭遇台风,本来舰队要开走避台,但松下元这个倒霉蛋中将竟然觉得穿越台风核心区有助于提升训练水平,于是大票军舰就奔着台风去了。

迎接他们的台风最大风速超过36米/秒即时速129公里,还伴有超过20米高的狂浪,在风暴中初雪的舰首部分被折断,睦月的舰桥被巨浪压垮,几乎所有舰艇都遭到结构损伤。

下图为掉了脑袋的初雪号驱逐舰。

至于舰队主力之一的龙骧则惨遭打脸,高大的箱型舰桥被大浪打扁,另外,愤怒的大海还把大量海水从机库屁股的大门处源源不断的灌进机库,军舰的稳性储备严重丧失,想到这条船的稳性本来就有问题,船上的官兵估计全都面无人色。

被巨浪拍击的舰桥已无法使用,其下方的备用操舵室的舷窗过半时间被涌上来的海水所淹没,什么也看不见。

二十名士官和士兵作为瞭望哨腰里绑上粗缆绳,在狂风和大浪中艰难的豁出命去走上飞行甲板,用电话汇报海况和其他舰只位置。

终于回到港口以后,调查组拍摄的龙骧遭打脸的情况。


惨遭打脸后,日本海军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对龙骧进行第二次大改造,将舰首提高一层甲板,封闭机库屁股上的大开口,检查船体焊缝的裂纹并进行铆接补强。

第二次大改造后的龙骧号的公试排水量增加到12732吨,航速下降到约28节。

1942年8月,龙骧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考验,一直没拿轻航母当正经兵力看待的日本海军,在东所罗门海战中让龙骧单独行动并首先发起攻击。

结果龙骧很快被美军发现,海军和陆战队飞机一顿胖揍,龙翔终于带着满身大火沉入大海。

从这时候起,日本人真的可以不用再为龙骧的性能担心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