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为什么清朝覆灭后依然争相步入深宫

2022-05-19

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 小名留金。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令人奇怪的是,孙耀庭竟然是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此时的清王朝已经覆灭,中华民国已经建立,社会竟然依然还是争先恐后的想要进入深宫当太监,这又是为何?


图:1917年孙耀庭

孙耀庭是晚清时期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家里兄弟四人却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迫于生计,孙家早想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但不久,1911年,武昌城枪声响起,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了。如此,孙家送子当太监的路被堵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虽然这场闹剧在人们的唾骂声中倒台,但封建帝制的思想依然深深地刻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住在养心殿的溥仪还是能够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仪公然不顾民国的禁令,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这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企望。可笑的是,这进宫当太监奴婢的职位还真不好抢,不托人找关系哪能有头绪。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终于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年15岁。


图:少年溥仪皇帝

为什么人们会争先恐后的想要进宫当太监呢?大家大多可能会说是因为穷,吃不上饭,进宫了最起码能够吃饱穿暖。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如果当上太监,只是为了有个工作,混口饭吃,未必就能蛊惑那么多人冒着充军、杀头的危险,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向自己的小弟弟挥出那一刀。真正的诱惑,恐怕正是在那些皇帝身边发号施令、翻云覆雨的太监们起的榜样作用。


图:孙耀庭结束了八年的太监生涯

回想历史,很多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威震全国的太监而不是丞相——比如明英宗身边的王振,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大军被歼灭,皇帝被俘。此人在英宗复辟后还被“平反”,纪念得极富荣耀。再比如英宗后期的太监曹吉祥,差一点就谋夺了大明的帝位。明宪宗时代的汪直、明武宗时代的刘瑾谷大用等人,以及明神宗时期的冯保等等,个个呼风唤雨,不仅自己能疯狂敛财,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能左右政局、控制大臣后宫藩王乃至皇帝。虽然人生会有些不同,结局也不一定完美,但获取的利益和权利的诱惑是如此之大,这才是导致大家疯狂自宫以入宫最主要的原因。


图:晚年孙耀庭

但是,时代变了,如果说孙耀庭能够在封建时期入宫,不说能够左右皇权,肯定也可能当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太监,但时势已变,那时的社会别说太监,连皇帝都无法生存了。所以,他的入宫也注定了他此生的步履维艰。


图:孙耀庭活到94岁

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候,听说这人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灵的人,就忽然开恩,命孙耀庭参加戏班。对于一个干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太监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此后,他又离开了戏班,进入了司房。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图:孙耀庭和广化寺住持

1924年直奉战争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但到此他的好运也用尽了,离开婉容,回乡也是没钱过活,最后选择了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40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生活也依然是很艰辛,不得不捡点煤渣,垃圾维持生活。解放战争后,新中国成立,末代太监们才能够领着政府给接济的工资在兴隆寺安稳的生活下来。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独一无二的“活历史”。直到晚年,孙耀庭才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