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村名里告诉你鲜为人知的“银户县“
皇甫村隶属涝店镇,本村建于南北朝延昌4年前,以姓氏皇甫得村名皇甫村,沿用至今。乾隆《户县志》记载村名为:黄付村,民国《重修户县志》记载为:皇甫村。魏四郡太守皇甫驎为本村人,有墓。
围棋寨隶属户县甘河镇,唐、宋年间,围棋寨原名白家壕,村中人以白姓为主。。宋以后,李姓人迁入,并渐渐坐大,村中遂起派争,加之匪乱,白姓人在村中失势,悉数奔走他乡,易村名为尚义寨,取崇尚仁义之意,至明初,村中围棋成风,易名围棋寨。
唐旗寨隶属草堂镇管辖,太平河以东,据村碑记载,唐代已有此村。唐高祖李渊在太平峪中修建太平宫避暑,秦琼和敬德带领负责警卫保护的御林军在此地和草堂寺驻扎,驻扎草堂寺的得名草堂营。驻扎在此地的御林军,大旗迎风飘扬得名唐旗寨。
南索村隶属余下镇管辖,相传此处原有一天然大涝池,在今南索村西北处,东南至西北走向,状如蝌蚪,面积甚大,池内有荷莲,人称“莲池”。明景泰三年(1452)前,涝池旁散居户在池东南端逐渐填池索田,并于上定居建村,因池尽村生,故名索村。
富村隶属户县大王镇,以香醋名誉四方。此村自古为咸阳户县交通要道,《户县地名志》记载:宋时始有人居,村老人言:明弘治时期成此地为“千家富村”“金驹富村”,足见此地人物之盛。后遭遇兵灾,村民外逃,村庄缩小,清朝时分为南北二村。原中央军委某部办公厅副主任兼三局局长姚警尘,南海舰队万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姚峰,安徽省副省长姚克,均为本村人。
祁村隶属渭丰镇管辖,毗邻涝河、渭河。地处河滩三角洲地带,明朝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人口大迁移,山西太原祁县白阳教教徒迁移传教关中渭南,流入户县。祁县教徒在此地修建佛堂,诵经拜佛传教。相聚成村,因来自山西祁县,故取名祁村。本村有微缩景观“公输堂”
东尧村隶属户县甘河镇。在周至县西南部秦岭北麓。二曲镇西南135公里有一处山前塬坡。古称榄麦塬,明弘治十八年(1050年)称揽麦原,有不论旱涝均能丰收之意。后雅化为今兰梅塬。清时镅邬岭北麓多洼滩,周至兰梅塬王姓来此垦荒而居,民国初年友姓来此,合聚成村。
上涧子村隶属天桥镇。本村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村名所来,据村碑介绍:清咸丰4年以前,本村先民在涝河西涧上群居成村,得名:上涧子村。
小王店村地处户县城以北十公里处,属大王镇政府管辖,据传,元至元八年(1271)前,有王姓兄弟二人(人称大王、小王)在今大王镇开设客店,析居后,其弟搬迁于此,仍设客店,人称“小王店”,居人成村后,亦称小王店。
莫寺坡又名秣师坡隶属苍游镇。据传,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前,退役军人严、鲁、化、师、大王、小王五姓六人在此屯积粮秣,在坡地上垦荒落户,故名“秣师坡”。明末《户县志》军寨栏有“莫师坡”。清乾隆《户县新志》均记载为“秣师坡”。辛亥革命家华孝康为本村人。
草庙村隶属草堂镇管辖。村名所来,传说元朝至正年间,此地有一座三官庙,四处杂草横生,村民环庙而居,得名:草庙村,如今这里绿意莹莹,户太8号葡萄初具规模。革命英烈唐承民为本村人。
牙道村隶属户县苍游镇,据传早年有谢、孙、宋、刘四姓在此居住。西晋时成为谢家庄,谢家庄有谢玄入朝为,官居道台,回家时常理民事,所以本地人称谢宅为道台府,因常理民事称为道台衙门。本村取“衙门及道台”之意,所以谢家庄也被成为衙道。孙、宋、刘、三庄即称为牙道村。明朝山西右布政使张贤为本村人,民国农运先锋杨地德也为本村人。
韩旗寨村隶属五竹镇,据传明初有韩姓人在此居住,称“韩寄寨”,又说明代实行卫所制度,关中有28卫,曾有韩姓首领旗牌官驻扎于此建立军寨,而得名:韩旗寨村。后以潭河为界分为东西堡。名曰:韩旗寨东村、韩旗寨西村。抗日老英雄杨顺礼、杨志亮为本村人。
黄家庄村隶属涝店镇。据村碑记载:明朝崇祯17年间有黄姓居此,故名:黄家庄村。清乾隆42年,因土地贫瘠,欲图复兴,随改名:“复兴寨”民国22年又改为原名:黄家庄。清乾隆《户县志新志》有载:“复兴寨,俗名黄家庄”
许村隶属苍游镇。据村碑记载:明朝年间有许姓居此,故名:许村。明弘治11年什王村胜光寺铁钟有“许村”字样,后许姓有人在外当官,又名:“许关寨”。清末有人前往村西落户,故分为东西二堡,今合并一村,仍名:许村。
双槐村隶属渭丰镇。据村碑记载:大明崇祯17年前,因村头有两棵大槐树而得名:双槐村
渭曲坊隶属渭丰镇,分南北二村。本村建于明朝万历25年,本地言“先有秦家庄,后有渭曲坊。”古时传说秦二世胡亥登基,秦始皇子女多遭残杀。秦始皇子女中有一支逃出咸阳,隐姓埋名,落户于此,以国号为名,此地得名为:秦家庄,因渭水弯曲绕村而过,得名:渭曲。解放前,此地临渭河南北两村因农家精于酿酒,且人数众多,曲香四溢,,而得名:渭曲坊。
周贵坊村,分为南北二村,隶属户县五竹镇管辖,户县有“四硙八坊”之一。崔玉理《读书剳记》谓。“户有周官坊
在周之郊
当是成王曾作周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