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一代大儒朱熹,南宋理学家,却因娶了一尼姑,导致声名狼藉,他到底是个虚伪人渣,还是被恶意抹黑的真君子?

2022-05-19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传奇人物,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是一代大儒朱熹,南宋理学家,却因娶了一尼姑,导致声名狼藉,他到底是个虚伪人渣,还是被恶意抹黑的真君子?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就这样一个理学大师,满肚子的道德文章,大家对于他的评价有好有坏,最受大家议论的就是关于朱熹的作风问题。据说他和自己的儿媳有让人不耻的关系,还曾荒淫的娶过一个尼姑做小妾,究竟历史上的朱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朱熹到底有没有被污蔑?

在古代纳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凡是古代的达官贵人几乎每家都是妻妾成群。在古代娶妻越多也代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越高。

别人纳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朱熹不同,他是儒家的著名学者,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宋史》卷三十七有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

即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

意思是说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最后,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也就是说所谓“纳尼为妾”并非空穴来风。

他也因此被冠上了“衣冠禽兽”的骂名,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让朱熹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之后一病不起,没多久便病逝了,究竟这次打击对朱熹有多大呢?

就拿当时的局势来说,金国与宋朝关系紧张,双方在边境摩擦不断,为此朝中分裂成两派,一派认为必须抵抗到底,另一派认为应该求和,避免争斗,朱熹作为坚定地主战派成员,因为政治观念不同,平时小心翼翼,但是无奈还是卷入到了“庆元党案”中,没有退路。

公元1196年,御史沈继捏造事实,细数朱熹“十大罪状”并且对“理学派”发动进攻,作为理学代表人物,朝廷上下掀起了清算理学人士的不正之风,朱熹首当其中受到迫害。

这十大罪状中,有背叛祖国,有侵占百姓财产,还有引诱尼姑这样为人不耻的事情,几乎每一条列出来都是杀头大罪,还有与儿媳妇通奸等伤风败俗的事情,其实真相如何已经无法查证了,令人惊奇的是朱熹竟然承认了与尼姑和儿媳之间的纠缠,为何这些事情最初没有人站出来揭露呢?

归根结底还是朱熹的身份不同了,他的所作所为都被人看在眼里,朱熹曾经担任皇帝老师,这样的身份让朱熹名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同样这样的身份也让想搬倒朱熹的人考虑考虑,如果直接对他下手,无异于以卵击石。

许多人抓住这些把柄,请求处死朱熹,虽然朝廷没有下旨处斩,朱熹还是受到严重打击,被罢免官职,相关门生遭到流放、下狱等惩罚,随着朱熹被查办,许多敌对势力都站了出来,朱熹自身确实有问题,本来位极人臣之后,可以安度晚年,但是朱熹不甘心这样做,看不惯的事情都要插手,很多时候仗着身份干预皇帝政策,皇帝虽然表面上附和,内心却十分恼火。

朱熹本以为自己仗义执言是为了朝廷发展,但是他忽视了政敌的影响力,平日里作风直率,为自己树立了很多意见不合的人,想想惹怒了皇帝与众多同僚,日子能好过吗,当然作为皇帝的老师,再怎么样朱熹也不会以重罪处理,不过被逼急了的皇帝直接对老师下死手,朱熹也想明白了,直接认罪伏法。

为何一代大儒会承认与尼姑、儿媳有染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呢?这不是否认了自己辛苦创立的一切学说嘛?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保的手段,一个人太过完美,结果被皇帝责罚,岂不是间接说明了皇帝无知,朱熹通过牺牲名誉保全了自己,从这场斗争当中顺利脱身。

当然对于学者来说,名誉高于一切,朱熹这样做的原因无从猜测,庆元五年朱熹染上脚疾,对于朱熹来说他慢慢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了,因此不顾一切抓紧时间著书立说,结果正如他所料,两年之后朱熹病逝,享年71岁。

朱熹死后皇帝也表示出了忏悔之心开始为老师平反,朱熹被追封为徽国公,一代大儒的人生追究落下了帷幕。

从此,关于朱熹的种种丑闻开始流传起来,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信以为真,但是康熙没信、陆游、辛弃疾等一大帮子文人志士都没有相信。

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熹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