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海瑞逼死女儿:看待海瑞不能抛开历史的局限性

2022-05-19
历史是有局限性的,海瑞作为一个生活在500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物,自然也不能逃脱这个局限。在海瑞的时代,最高道德标准就是两个字:忠、孝。直到300年后,纪晓岚仍旧喊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的名言。而海瑞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员,以极大的自觉性坚定地执行了这一标准。这也就直接催生了他的两个“悲剧”故事。<br/> 《孝经·开宗明义章》里说“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在古人的眼中,子女就是父母的一部分,父是一家之长,在古人眼里,父要子亡,损伤的是自己的身体。<br/> 海瑞逼死五岁女儿的事,先不去讨论真伪。若放到现在,即便是把海瑞拉去枪毙三回我看也不为过。但对身陷于历史局限中的海瑞来说,他逼的不是女儿,而是自己,他做的不仅不是一件惨无人寰的事情,而恰恰是用当时最高的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2/17/1217307FF9BA47851E7AAABBF83731BA.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皇帝的觉醒,但这个舍生取义的希望落空了。<br/> 400年后,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毅然自投罗网慷慨就义,“我以我血荐轩辕”,要的就是用自己的性命去唤醒沉睡中的中国民众。但传说在上刑场时,老百姓却拿大菜帮子往他脸上扔。<br/> 海瑞也好,谭嗣同也好,怀揣的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但他们都不能逃脱历史的局限。海瑞按照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的时代,尽他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国谋公、为民谋利,随百遇困苦而矢志不渝。应该说,海瑞这个人的性格确实是偏激甚至死心眼的,但他是个好官也是个好人。作为后来人在评价他的时候,首先要看到的就是历史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才能得到更客观准确的答案。老百姓纪念海瑞,我们颂扬海瑞,不是说他因“失节”逼死女儿是对的,也不是说他愚忠昏君是好的,而是要纪念和传承他“一世清廉,刚正不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品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