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错误翻译:都是翻译惹的祸!

2022-05-19
导读:“误译”不但会影响历史进程,也会反过来重新润饰乃至扭曲历史本相。<br/>马戛尔尼使华寻求平等通商,被无名翻译们译作“进贡”<br/>近日有新闻曰:“中国高铁出口‘洋相’:刮雨器译成抹布丢订单” ,可见翻译出纰漏,多么要命。其实,错误的翻译,不单能令公司丢订单,也能改变历史进程。试举几例:<br/>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勋爵率使团访华,寻求通商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使团启程之前,先通过东印度公司董事长Francis Baring,致信两广总督,将访华一事提前告知。据英方档案,信的开篇,是这样写的:<br/>“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①<br/>英方这封信,有英文和拉丁文两个版本,全都送到了署两广总督郭世勋手里。郭接信后,一番折腾,译成中文呈递给乾隆皇帝时,其中的英文版,成了下面这个样子:<br/>“我本国国王管有呀哺毗嘧吨嘶噶哂嗳喻等三处地方,发船来广贸易。闻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盈。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举辅国大臣吗嘎尔呢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②<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F7/D1/F7D183C4D312D9A08DFF2EB9E08B58D8.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错误翻译:都是翻译惹的祸!"/><br/>严复和他翻译的《天演论》。该书打着洋人赫胥黎的名头,实际上其内容旨意完全与赫胥黎相反<br/>“误译”不但会影响历史进程,也会反过来重新润饰乃至扭曲历史本相。譬如,苏俄在1918-1921年间,曾实施一项粮食政策,名曰“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енная развёрстка”,中国的大、中学历史教科书,普遍将其翻译为“余粮收集制”,顾名思义,给读者的印象是,苏俄当日,征收的是农民吃、用以外的“余粮”,是一项比较“温和”的政策。而实际上,该政策应该被译作“摊派征粮制”,实际征收的,并不是农民的“余粮”,而是“保命粮”,所以,在该政策实施期间,农民曾“报以无数的反抗乃至起义暴动”。这种误译,是有意或是无意,尚无人考证。⑦至于今人将“Chiang Kai-shek”(蒋介石)译作“常凯申”,则仅是等而下之、不学无术的笑谈罢了。<br/>注释:<br/>①(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P38。②③《译出(口英)咭唎国字样原禀》,故宫博物院:《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P3-4。收录于《掌故从编》第1辑,1930。④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⑤谌旭彬:《社会达尔文主义扭曲中国转型之路》,转型中国第19期。⑥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P185-197。⑦赵旭黎:《“余粮收集制”是一个错误译名》,北京日报2014年05月26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