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国

2022-05-19

崇祯18岁登极,35岁自杀殉国,在位17年,享国时间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排名第七。在明朝历任皇帝中崇祯可以说是争议最大的皇帝,像朱元璋、朱棣虽然有杀戮过当的过错,但开国奠基的成绩摆在那里,连历史都绕不过去;像正德、天启等人荒淫怠政,过错摆在那里,又没拿的出手的政绩,争议也不大。 可崇祯算是个另类,一方面他刚愎自用,待大臣如奴仆,维图自用,果于杀戮,有用人不明之失;另一方面他兢兢业业,简朴勤政,有“非亡国之君”之誉。虽是亡国之君,却博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情,也有过人之处。

崇祯最大的成绩是既非常迅速地拿下了魏忠贤,又保持了政局的稳定,这件事奠定了崇祯的执政基础,也开创了崇祯的执政局面,所以这也是崇祯一生最没有争议的业绩。 我们先看一下崇祯皇帝的对手,反方人物魏忠贤:这位“死太监”中年自宫,号称“九千九百岁”,遍地生祠,而且进入孔庙,配享孔子,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气势、权势、财势在中国太监史上堪称第一。天启五年入阁以后的大臣,大多数是魏忠贤的党徒,其亲近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五虎”为文职,包括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一年内由太仆少卿六迁至工部尚书的吴淳夫、一年内由大常少卿升至兵部尚书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焕、左副都御史李夔龙。“五彪”为武职,包括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东厂理刑官孙云鹤和田尔耕的心腹杨衰。至于“十狗”“十孩”“四十孙”则更加复杂,总是这个“死太监”的能量绝对超过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对决刚开始的时候,崇祯只是有顶皇帝的帽子,魏忠贤虽然是个“死太监”,但是实力和政治经验都远远超过崇祯,崇祯并不占优势。 崇祯以亲王承帝位,旁观者清,对魏忠贤一党的实力有深刻的认识,深知自己并不占优势,只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毕竟皇帝就是最高权力和道德高地的象征,只要他不跟着魏忠贤走,魏忠贤就会沉不住气了。当时全国各地建造魏忠贤生祠的活动仍在进行,魏忠贤见崇祯对自己不冷也不热,于是想投石问路,在9月25日自己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请求停止全国各族群众对他的崇拜活动,崇祯仍然非常冷静,极其简单地提出“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同时,把他哥哥天启帝的奶妈客氏,也是魏忠贤的对食(名义的上夫妻)请出了皇宫,我哥都死了,用不着吃你的奶了,你自然不能继续留在皇宫里了。这两个回合,崇祯都是被动接招,中规中矩,既未否定以前建祠活动,稳住魏忠贤,防止其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又向反对魏忠贤的同志们表明了态度,新皇帝对魏忠贤并不像天启皇帝那么感冒。

朝廷中反魏忠贤的势力准确地接收到了这两个信号,开始行动。他先发动了外围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所修上书弹劾魏忠贤党羽,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太仆寺少卿陈殷、延绥巡抚朱童蒙等人的父母都在他们任职时去世,按明朝的规矩应该辞职回乡守孝,但朝廷都未遵守,而是留任。这有悖于“以孝治天下”的原则,请求崇祯准许他们回家尽孝。顺手,杨所修也批评吏部尚书周应秋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尽到职责。按照明朝的惯例,官员受到弹劾,不管情况如何,首先要主动停职,以便接受组织调查,于是崔呈秀、李养德等人都陆续请求辞官,周应秋也请求罢官(这几位可都是魏党的核心人物)。——崇祯的处理仍然中规中矩,既对几位受到弹劾的魏党成员进行了慰留,对杨所修对领导干部要求过高提了几句批评,但以杨所修却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情的处理。进一步向反对魏忠贤的同志们传递了”可以弹劾魏党“的信号。

一大批处于观望状态的官员们开始转变,纷纷加入反对魏党的阵营。最先攻击魏党的重要成员御史杨维垣,杨维垣把握机会,高举大义灭亲的大旗,猛烈攻击兵部尚书崔呈秀,用详实而生动的资料证明了崔呈秀是一个贪污腐化、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崇祯顺势而为,同意崔呈秀的辞职回乡守孝申请。这个信号太明确了,所有争取进步的官员都争先恐后地抨击昔日的九千岁。10月22日,工部主事陆澄源直接弹劾魏忠贤,此后,弹劾魏忠贤的声音此起彼伏,魏忠贤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在1627年10月27日向皇帝提出了“引疾辞爵”的辞呈,以退为进。 (崇祯皇帝的御笔) 崇祯的批复仍然简单:“许太监魏忠贤引疾辞爵!”

既然你提出了我就同意,不能驳”老同志“的面子嘛。魏忠贤一走,树倒猢狲散,那些攻击魏忠贤比较晚的、态度不够激烈的开始后悔行动晚了,纷纷以更大的火力攻击魏忠贤,此时批评魏忠贤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最高标准,成为“革命”与“反革命”的分水岭,广大官员和人民群众也被动员起来,大明朝的舆论已经成了“不杀魏阉,天地水容,神明不安”,崇祯再不杀魏忠贤“广大人民群众不答应”,只能“顺应民意”,随即将魏忠贤贬向朱元璋老家凤阳的祖陵司香,11月6日,魏忠贤行至阜城县南关,随从一夜作鸟兽散,一个人困居在一间小旅店中,万般无奈之际,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凄凉的小曲哼歌:“势去时衰,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桂枝儿》) 凄凉的月色,空空的房间,低矮的房檐,这阵歌声直似追魂索魄的午夜凶铃,从万人之上的九千九百岁,到现场的孤魂野鬼,魏忠贤无计可施,也再无生意,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死太监魏忠贤真的死了。 这一切距离朱由检的上台还不满百日,可谓完胜。然而,正是由于过分欣赏自己的才干,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却让他从自信变得自负,最后变得刚愎自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