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这个来自福建的和尚 改变了日本宗教与文化

2022-05-19

在日本,有一种家喻户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叫“隐元豆”,却很少人知道其来源于中国福建禅宗大师的法号。

没错,他就是来自福建的和尚--隐元。

隐元,俗姓林,名隆琦,字曾昺,号子房,福建省福清市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剃度出家,法号“隐元”。周游各地,遍访名师后,成为佛教临济宗正式传法者,之后任黄檗山万福寺住持。四出募化,扩建寺院,使万福寺成为中国东南名刹。经过隐元的努力,万福寺僧众达数千人,出了不少得道高僧,隐元被尊为一代僧杰,名扬海内外。

永历八年(1654年),隐元应邀率三十位知名僧俗,从厦门启航赴日本长崎。不仅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禅宗的一个流派——黄檗禅,而且隐元及其弟子所带去的中国文化和诸般技艺,给了当时锁国的日本一个十分鲜活的刺激,使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再次勃兴,史学界把隐元赴日以后的17世纪的日本称为“日本华文化最高潮时期”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为何要东渡

当时邀清隐元赴日之行的是日本长崎兴福寺第三代住持逸然性融(1644年渡日)。当时寓居逸然门下的无心性觉是隐元法嗣也懒性圭的禅友。恰值崇福寺住持空缺,该寺檀越邀请也懒赴日,不幸遇大风浪,船毁人亡。无心悲痛万分,

恳请逸然邀请也懒本师隐元。逸然几次礼请隐元。为了表达感谢他邀请的真诚之心,隐元将寺院后事交代完毕,毅然赴日。除此之外,当时的战乱等也是促使他东渡的因素。

改变日本的宗教与文化

隐元东渡,开创了黄檗宗。日本黄檗宗称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为“古黄檗”或“唐黄檗”,道出了两地黄檗间的渊源。

隐元在宇治市动建了“新黄檗”,并专门从福建泉州请雕塑师范道生雕塑佛像。制定了新黄檗的规约,促进了新黄檗的兴隆发展,使中国佛教古黄檗的传统、法式得以弘扬。给长期处于锁国状态下,力图摆脱固定化、形式化束缚的日本佛教界带来了活力。隐元的禅净双修与密教祈祷主义相融合的佛教思想特色,令日本佛教界另眼相待。

备受日本朝野的推崇的还是隐元禅师的高风亮节。不论是皇室、朝廷、幕阁、幕臣,还是各地大名、藩士、信士、庶民,他们或亲自参谒,或求诗偈、题赞,或为外护,竭尽所能援助黄檗山的经营,赞助禅师语录、诗偈集的出版,促进了新黄檗在日本的发展。

当时,随隐元东渡的还有黄檗禅僧和文化人,直接传播了明清文化,在思想、文学、语言、绘画、书法、篆刻、建筑、雕塑、印刷、音乐、医学、饮食等方面,都对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檗僧多能诗善赋,时有“诗南源,文高泉”之说。隐元与其弟子木庵性韬、即非如一三人的书法作品广为世人珍藏,被誉为黄檗三笔。

不仅如此,隐元还给带去日本中华医学理论,以及民间验方偏方。“吾邑福清之盐,谓之海盐,居民于海边掘小坑……不半日结成冰霜,其色莹洁,其味甘美,颇胜诸盐也。……附救急神方,备防不虞,谅不嫌”(《福清县志续略》即非如一著)。

在饮食文化方面。有日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隐元豆”,还有由黄檗禅僧传入日本的“普茶料理”。此外,已成为日本茶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煎茶,也由黄檗禅僧传入日本。

如今,黄檗宗寺院在日本已发展到五百多座,信徒众多。

在新黄檗山万福寺的具有典型的中国明代禅寺建筑风格殿堂内外,悬挂的众多匾额和楹联,都是出自隐元及其弟子手笔。

隐元带去的中国建筑、雕塑、书法印刻、雕版印刷、医药学和音乐等,日本称之为“黄檗文化”,已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和纽带。(历史里的日常生活,它可能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确定性的答案,不过更加有趣。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