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热衷于御驾亲征的皇帝,最终惨死军营之中
古代皇帝之中不乏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其中明成祖朱棣不仅戎马一生,即使在即位之后也喜欢御驾亲征,堪称最会打仗的皇帝。
提到古代的御驾亲征,在现代人看来,这里面最大的意义就是鼓舞士气,让将士感觉到“陛下与我同在”。古往今来,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魏孝文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唐太宗(征高丽)、宋太宗赵光义、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皇太极(统一外辽)、康熙(亲征葛尔丹)都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不过说起其中的翘楚,那就是今天要说的这位,明朝永乐大帝朱棣,五次征漠北,次次都是身先士卒,绝对是中国历史御驾亲征第一人。
蒙古贵族势力在元末明初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分裂。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多伦东北)。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逃往和林,史称“北元”。明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兀良哈部聚居在今老哈河和辽河流域一带。三部之间经常互相残杀,并不时侵扰明朝边疆。朱元璋对蒙古贵族势力始终采取努力通好,积极防御的政策。明成祖继承了明太祖对待蒙古贵族的政策。
他一面与之修好,封蒙古部落酋长为王,赐予金银、布帛、粮食等物品,争取相安无事。如朱棣封瓦剌部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在鞑靼部首领本雅失里称汗时,成祖多次遣使通好。另一方面,如果蒙古贵族无理侵扰,就给予坚决打击。三部中以鞑靼部最为强盛,本雅失里因此而骄,对明朝抱不友好态度。明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派遣使臣郭骥去鞑靼,结果被杀,这个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朱棣忍无可忍,遂决心征讨鞑靼。
大明永乐七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王聪、火真副之,王忠、李远为参将,率精骑10万出征鞑靼。临行前,朱棣担心丘福会以兵力强盛而轻敌,特地告诫说:“毋失机,毋轻犯敌,毋为所治,一举未捷俟再举。”八月,丘福率军出塞,前锋抵达胪朐河南岸,歼灭了靼鞑的游兵,乘胜过河,俘敌官员1人。丘福不顾诸将劝阻,对俘虏的话信以为真,并让其为向导,结果,孤军深入,中了本雅失里的埋伏,五将军皆殁,全军覆灭。败讯传至朝廷,朱棣大为恼怒。为了消涂边患,决计御驾亲征。
第一次:大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并调用武刚车3万辆,运粮20万石,随军队行动。沿途每10天行程存一批粮,以备回返时食用。三月出塞,抵凌霄峰。四月,抵阔滦海。五月初,进至胪朐河流域,朱棣更名为“饮马河”。本雅失里闻讯明军大举进攻,尽弃辎重孳畜,仅率七骑西逃瓦剌部。太师阿鲁台则东逃。朱棣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攻击阿鲁台,双方交战于飞云壑和静虏镇。朱棣亲率精骑直冲敌阵,阿鲁台坠马,然后逃遁。朱棣乘机追击,斩杀无数。这时,明军食粮已尽,朱棣命令停止进攻,胜利还师。鞑靼部经过这次打击,向明朝称臣,每年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也给予优厚的赏赐,其部臣阿鲁台接受明朝给他的和宁王的封号。
鞑靼败后,瓦剌部逐渐强盛起来。瓦剌首领仗恃势强,出兵袭杀了本雅失里,并一再声称要进攻鞑靼。阿鲁台多次请求明成祖出兵攻打瓦剌,为其故主本雅失里报仇。阿鲁台还率余部奔至明长城附近。与此同时,瓦剌部不断要挟明朝厚赏,妄想占领明朝的宁夏、甘肃地区,屯兵边境,向漠南进逼。朱棣为了满足鞑靼部的请求,也为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决定亲率30万大军征讨瓦剌部。
第四次:大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鞑靼首领阿鲁台以为明朝放松了警惕,不会出征,决意率众袭扰明朝边境。朱棣闻悉阿鲁台又来侵犯,决定再次亲征,八月初,朱棣举行宴会,宴请从征五军将领。随后举行阅兵式。九月上旬,师至沙城。阿鲁台部众阿失帖木儿率部众降附。十月,明军继续北上。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来降。朱棣立即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余者皆有赏。十一月班师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