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张三丰,历史上确有其人,且不止一位
众所周知在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中有位高人,此人就是张三丰,他不仅武功高强且德高望重,今天就由小编来述说历史上的张三丰,不止一位。
一,宋朝 张三丰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生卒年不详。
正史记载张三丰于南宋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生于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 。当时张三丰的国籍应该属于金朝(没办法,那时候中国n分)。据说他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颇有今天东北人的豪爽!
他是东北人本来这毋庸置喙,因为张三丰在大明时期被推崇,大明鼎盛时期辽宁阜新属于大明。但是后来出问题了,因为大明被后金(后来的清)欺负,阜新属于后金了,于是在崇道的特别是崇拜张三丰的大明,张三丰的祖籍成为禁忌——谁也比想让大明的超级偶像成为“沦陷区”居民!
元代的东北,少数民族杂居。所以张真人应该比今天的东北人(“ying”)更加豪爽,不拘小节,所以史书记载他“张邋遢”!
《明史•方伎传》记载张三丰“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张先生衣服虽脏,但实用性很强,无论流浪至何处都不会迷路—其道袍遍布污垢,看上去就是一幅谷歌地图。张三丰“寒暑惟一衲一蓑”,无论寒暑,永远只穿一套衣服。
很多书(武侠书籍)都说他曾经在少林学武,后来因为偷学武功所以被赶出师门。这里,根据记载他平生最为详细的《明史·方伎》都没有记载他曾经在少林寺学艺。
说他曾经在少林寺学艺可能是因为据史书说他武功高超,所以说他应该是在少林寺学艺,因为那时候学武艺都在少林寺!
二,元朝 张三丰
元朝有个张三丰,本名张阳,字三风,中岳武当山道士,中岳慈云寺佛徒,创张阳拳和二路通臂拳。这个张三丰又是道士,又是佛徒,身份更加神秘莫测。不过也出自武当山,也是武术名家,至于跟“永乐间”的张三丰是不是一个人,就不得而知了。
三,明朝 张三丰
所有记载张三丰的史籍资料中,以明史的可信度最大,其次的史籍资料或多或少都对张三丰进行了神化。可是根据这些史籍资料的记载来看,张三丰的活动时期达到了上百年,这一点绝对是难以置信的。不过根据张三丰传的记载来看,张三丰的一生绝对是神乎其神的。这一点肯定是不被后人相信的。古代的时候,将人物神化,是很常见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史记载了“所啖升斗则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单单从数月不食来看,就已经是难以置信的了,假如一个人能够达到一个月不吃饭,这怎么可能呢?其次张三丰还游历四方,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为了寻找张三丰的下落,明朝的皇帝都是付出了代价的,不过这代价大多是人力和物力。明朝16位皇帝中,朱元璋曾经两次召张三丰入朝皆不赴,不过幸运的是,朱元璋的一个儿子看到过张三丰,他就是第十一子蜀王朱椿。
张三丰云游巴蜀主动入成都见蜀献王朱椿,张三丰前往蜀献王朱椿处,没有给他看相算命,反而是劝他远离朝廷,而是专心修道。从蜀献王朱椿的描述中来看,张三丰更是出神入化的。张三丰是一个内炼高深,行踪不定,能辟谷,寒暑不侵,有轻功神行,知未来休咎,脱胎神化的一代宗师。有了蜀献王朱椿的描述,明朝的其他皇帝肯定是非常好奇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皇帝纷纷开始寻找张三丰。当时的朱棣为了见到张三丰,曾经多次修书到武当山道观,不过朱棣始终没有见到张三丰。不过在明朝时期,张三丰最为有名的弟子就是沈万三了。《三丰全书·道派》记载,沈万三曾经拜在了张三丰的门下。
其次对于张三丰来说,他的身体是非常厉害的,史书记载为“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这样的体格肯定是非常适合练武的。人们对张三丰肯定是非常好奇的,毕竟史书记载这样的厉害人物,人们肯定是要探究个所以然来。
即使是明史中,对张三丰的生卒年也是不详的。史书记载为“或言三丰金时人……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终莫测其存亡也。“不过后人根据一些史籍资料的记载,进行了推测,张三丰大约是金朝时人,经历金、元、明三个朝代,应该在明英宗时期去世。
后来明英宗给他赠了个“通微显化真人”的封号。
究竟是武当山曾先后出现过两个或三个张三丰,还是这些张三丰本就是一个人?学者们莫衷一是。《张三丰全集··前言》综合各种说法后认为:“张三丰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故称宋、称元、称明都可以,而以称元或称明更妥帖,主要活动为这两朝。”以一个真实的人而言,这种说法就太离谱了;不过作为一个宗教符号和文化符号,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是最“妥帖”的。
此外,南朝刘宋时还有一个张三峰,号朴阳子,著有《三峰丹诀》,其所创阴阳双修法由古代房中术发展而来,盛行于明代。也有人将此张三峰混同于张三丰;因为张三丰也主张双修,他在《无根树道情》中说:“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徒,太模糊,静坐枯修气转枯。”但张三丰主张的双修是清净双修,神交而形不交,与张三峰主张的“三峰采战”修炼法迥然不同,故后来道教斥“三峰派”为旁门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