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

2024-07-14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能打赢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讨伐东吴的起因,其实就是因为东吴偷袭了荆州,击杀了关羽,使得蜀汉损兵折将,颜面尽失。关于荆州之失我们不过多赘述,反正东吴背盟偷袭确实是挺令人不齿的,且这种行为于长远来看,对东吴也并没有特别大的好处,反而是使得吴蜀双方再也没有信任基石了,再难通力合作。于短期利益来看,东吴获得了荆州,完成了全据长江的目的,但本质上来说,东吴的这种做法是断了自己争夺天下的希望了!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作为第二的东吴,要想把魏国这个老大给拉下来,东吴唯一的希望就是联合老三一起搞老大,结果东吴的做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把蜀汉这个盟友给按趴下去了,得不偿失。

  东吴的背盟,偷袭荆州,斩杀关羽,这无疑是给了蜀汉众人当头一棒,更是给了刘备一大耳光,使得刘备怒不可遏。待到蜀汉从汉中之战恢复过来后,刘备终于是忍不住了,发动了伐吴之战。关于刘备的伐吴决定,史书中展现给我们的场面和我们的认知非常不同。现在的我们大都认为刘备的伐吴决定是错误的,因为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打的大败,蜀汉损失了大量精锐人才,不过从史书上来看,当时的蜀汉众人大多还是比较支持刘备的伐吴决定的,就连诸葛亮本人,也没有明确记载,说诸葛亮反对刘备。

  后人之所以认为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其实主要是因为在夷陵战败后,诸葛亮说了这么一番话。

  《三国志》: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说,如果法正还在,肯定能劝阻刘备伐吴,就算不能劝阻,有法正相助,想必也不会遭此大败。历来众人对诸葛亮的这番话解读,都认为诸葛亮是不赞成刘备出兵伐吴的,不过我们翻遍史料,其实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刘备提出伐吴计划之时,诸葛亮曾说过反对的话语。

  在本文看来,夷陵之战过后诸葛亮说出法正要是还在,可以阻止刘备出兵的话语,很有可能是马后炮,也就是附和众人的想法,毕竟夷陵之战败得这么惨,刘备是第一责任人,诸葛亮此时也不好替刘备开脱。而占据荆州、益州,待天下生变时,两州同时出兵北伐乃是诸葛亮的独创战略,可见诸葛亮对荆州的重要性也是认识得非常深刻的,所以当初荆州丢失后,很可能诸葛亮是赞成刘备出兵伐吴的,毕竟荆州一丢,蜀汉再想争夺天下,机会就会小很多了。

  很多人会感到疑惑,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那为何他不随刘备出征呢?

  事实上,这就是演义和正史的区别了。在演义中,诸葛亮从一出山就是擅长军事谋略的军师,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所以由诸葛亮陪伴着刘备出征,是大家最想看到的。

  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前期却并不是非常擅长军事的。正史中的诸葛亮,在前期最擅长的其实是大的战略和治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出征益州时期,带的谋士是庞统,他是让诸葛亮留在荆州处理国事的。而且在入主成都后,诸葛亮也是被留在成都总览后勤、国政等一应事宜,而外出作战的谋士之职,则交由了法正。

  可见在当时刘备的心目中,诸葛亮其实在处理国事上的才能是高于军事能力的,所以刘备才屡次让诸葛亮留守后方。这也是为何刘备伐吴时,并没有带上诸葛亮的原因。

  诸葛亮处理国事的能力很强,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很差呢?和演义中大不相同?事实也并非如此!

  现在网络中的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就是个搞后勤的,能力不咋样,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诸葛亮此人,乃是一个全才!

  首先,诸葛亮的战略能力非常强,颇有大局意识,隆中对时他曾为刘备做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也正是基于他的这项能力,才为刘备打开了思路,最终成功地奠定基业,东吴要是拥有诸葛亮这般战略意识之人,三国最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说不定东吴还真有干翻曹魏的可能!

  除了战略能力,诸葛亮处理国政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刘备每次出征,都将大后方交给诸葛亮,足见他对诸葛亮处理国事能力的认可。而当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处理国事的能力再次惊艳了众人。当时由于夷陵之战蜀汉败得非常惨,损失了大量的精锐人才,所以外部东吴一直对蜀汉虎视眈眈,而蜀汉内部也是蠢蠢欲动,各地反叛不断,在这种危急时刻,作为蜀汉的精神领袖,刘备却突然离世,更是使得蜀汉局面雪上加霜,在很多聪明人看来,蜀汉接下来的局面将会非常难堪,能不能撑过去都是一个未知数!

  作为对手的曹魏上下,甚至一致认为蜀汉短期内再也没办法恢复实力了,干脆就把防备蜀汉的兵力大部分调往了东线,用于和东吴的作战。结果现实出乎了众人意料,诸葛亮顺利地完成了蜀汉大权的交接,很快地稳定了蜀汉内部,并平定了内乱,将蜀汉重新安定下来。之后诸葛亮更是大力发展民生,训练军队,短短数年,使得蜀汉国力恢复如初,并打造出一支强悍的军队,令世人称羡。

  最后在说到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如他的理政能力,这话其实说的没有错,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诸葛亮的理政能力是天下第一,他的军事能力虽弱于理政能力,但并不能就因此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很弱,事实上,经过实践与学习,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后期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恐怖的高度,说他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军事家无可厚非!

  司马懿多么的厉害,逮谁干谁,每次都能将别人打得大败,结果面对诸葛亮时,虽拥有优势兵力,却只能固守营垒,连唐太宗李世民都看不下去,多次出言讥讽,可见诸葛亮的军事实力是有多么的强悍,司马懿是有多么的怕他!如果说大家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那他为何能以劣势兵力压着司马懿的优势兵力打?难不成司马懿也很菜?我想,作为西晋的奠基之人,司马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吧?

  综合来看,诸葛亮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全才,不过在前期,他的军事能力确实不怎么显眼,因为他最擅长的是处理国事,所以刘备在用人的时候,并没有将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人才来使用,而后期诸葛亮之所以大显军事才能,其实也是形势逼迫,没办法,蜀汉太缺人才了!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如果当初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吗?

  本文认为,刘备时期的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锻炼并不是非常充分,所以他此时的军事能力还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换句话说,以诸葛亮此时的军事能力,他也不一定是陆逊的对手。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诸葛亮就一定打不赢,因为伐吴队伍中,还有一员大才,只要用好了这个人,击败陆逊还是很有可能的!

  夷陵之战中,真正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人,其实是黄权!黄权这个人,其实和法正比较相似,如果说法正是刘备的谋主,那黄权就是谋主加军事将领的综合体!汉中之战,大家都知道刘备是靠法正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最开始打汉中,被夏侯渊阻拦于阳平关寸步难行,到后期转战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再到后期坚守不出,熬到大反攻,这背后都离不开法正的身影。而事实上,汉中之战,除了法正,刘备的身边还有另外一大谋士,这个人就是黄权!对于黄权的认识,其实在三国志中已经是描写得比较清楚了。

  《三国志》: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从“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这几个字我们可以看到,黄权的能力,当时之人都还是比较认可的,说他的才能不输于法正,估计是不会有人反驳的。那么为何黄权跟着刘备伐吴,却还是导致了夷陵惨败呢?

  事实上,这就是刘备的用人失误了。刘备这人,打小仗还可以,可以做到屡战屡胜,但是打大的会战能力就跟不上了,当初汉中之战要是没有法正黄权,估计刘备就很有可能打败。伐吴之战时,刘备并没有把黄权留在身边做参谋,而是把黄权派去了江北防备魏军,以至于刘备身边缺少有远见的参谋军师,最终做出错误的决定,让水军弃船上岸,失去了机动性;后来更是让大军于密林中扎营,给陆逊火攻提供了一大机会,最终被打的大败!

  事实上,要是黄权在刘备身边,以他在汉中之战的表现来看,在和陆逊相持的这几个月中,他很可能就找到机会击败陆逊,当年的夏侯渊不就是像陆逊一样坚守不出吗,最终不还是被黄权他们调动出来了吗?退一步说,就算黄权没办法击败陆逊,那也肯定不会犯下刘备这样的错误,使得军队失去机动性,被陆逊一举击破。

  如果诸葛亮代替刘备出征,能否打赢陆逊,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看诸葛亮能否善用黄权,只要用好了黄权,把他留在战场前线,那么此战就很有可能胜利,陆逊没有机会。而如果没有用好黄权,像刘备一样,把黄权打发到江北防备魏军,那夷陵之战,诸葛亮也有可能大败。据史书来看,诸葛亮和黄权二人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两人互相之间都是比较欣赏的,如果诸葛亮出征,本文认为,他还是会将黄权带在身边的,所以此战,诸葛亮会有很大的赢面,至少是不会大输的,而陆逊那边,则肯定是没有全胜的机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