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掌控晚唐与五代历史进程的突厥小部落:沙陀

2024-07-14

说道东亚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原属于突厥的沙陀人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存在。从一个人口只有万人的小部落开始,最终占据东亚半壁江山数代人。更是在近30年的间里,让中原天子尽出其军中。他们的传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左右了唐末到五代结束的历史进程。以最不起眼的方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初的沙陀人 只是突厥系大家族中不起眼的一个

最初的沙陀人是突厥治下的一个小部落,在当时又名处月部。他们散居在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到天山山脉东部的巴里坤一带。

由于过于边缘和渺小,我们已经不清楚他们的骑兵是否曾经随突厥主力一起,同唐太宗谈笑风生。但历史资料网载比较清楚的一点事,他们在西突厥王庭被唐朝打败后,便转投长安麾下。

唐太宗在成为天可汗之前 也曾被迫出城给突厥人赔笑

在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人趁唐朝主力东调之际,夺取了安西都护府的大片西域地盘。逆来顺受的早期沙陀人也就此投降吐蕃,被新宗主迁往今天甘肃的张掖附近生活。由于觉得沙陀人作战彪悍,因此吐蕃人将他们纳入自己复杂的军事系统内。

每次作战时,经常让沙陀人的骑兵作为前锋,为擅长步战的本族主力军队开道。这对于骑兵力量不强的高原霸主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军事资源。只是双方的联合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吐蕃不仅要用沙陀人做骑兵,也要压榨和欺辱他们的部落民。沙陀也将臣服吐蕃视为一种权宜之计。

鼎盛时期的吐蕃帝国

后来吐蕃人就怀疑沙陀人暗中勾结北方兴起的回纥突厥人,打算将他们整体迁往青海一带。消息一出,就让沙陀人的举族惊恐。吐蕃对沙陀的统治素来暴虐,此番举动更是让沙陀人怀疑吐蕃打算将其部落尽数消灭。当时的沙陀酋长朱邪尽忠和其子朱邪执宜商议后认为,觉得相比于吐蕃,唐朝的统治更加温和。最后决定,与其冒着亡族绝种的危险在条件更恶劣的青海一带生活,不如逃到唐朝境内安全。

于是在公元808年,朱邪尽忠父子就带领全部30000多部众东涛,奔向大唐掌管的东亚世界。吐蕃人闻讯大怒,派出部队追杀,双方一路酣战不休。由于部众中妇孺老弱众多,沙陀人要应付吐蕃军队的追击并不轻松。在吐蕃人连续不断的追上中死伤惨重,就连酋长朱邪尽忠也在激战中战死。然而凭借部落成员间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纽带,求生欲强烈的沙陀人在绝境中,依然维持了组织的完整。

曾大肆追杀沙陀部落的吐蕃军队

最终朱邪执宜带领部众,躲过重重追杀,来到唐朝控制的灵武。此时其部众只剩下万余人,其中包括了2000士兵,而骑兵只剩下有区区700人。在当时,任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部落,在未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镇守灵武的唐将范希朝,深知沙陀人骁勇善战,战斗力远在一般的草原部落之上。因此想借他们的兵力抵御其他游牧民族的侵犯。于是便替死里逃生的沙陀人购置牛羊,让他们在盐州地区休养生息。

后来唐朝还是担心盐州靠近吐蕃,万一日后吐蕃入侵时,沙陀会再次倒戈。因此将他们又迁移到了远离西域的河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境内。唐军则从沙陀人中选拔精锐猛士加入自己军中服役,其余部众安置在定襄川地区放牧戍边。

大举东迁的沙陀部落

自从加入唐朝军队,沙陀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在多次战争中崭露头角。

公元810年,唐宪宗遣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的六镇兵马,讨伐叛逆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朱邪执宜奉命以700沙陀骑兵作为前锋,干起了昔日的老本行。当唐军前进到木刀沟时,王承宗埋伏在此的数万大军杀出。一时间,箭矢如雨点般倾泻在沙陀军阵中。若是唐军的一般部队,遇到这样的突然袭击,恐怕早已溃败。

然而,经历过生死劫的沙陀人,却在此战中展现了惊人的战斗意志和军事素养。面对数万严阵以待的敌军,朱邪执宜带领700沙陀骑兵,直接横冲叛军阵地。他们猛打猛杀,竟然在正面将数万叛军钉在原地,成功抵挡住了敌方的攻势。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后方在其他唐军趁机绕到敌人侧翼发起进攻,一举击破叛军。沙陀骑兵为木刀沟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沙陀人在进入唐朝境内后 就成为了帝国倚重的军事力量

此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沙陀人又多次是为唐朝作战,屡立战功。可以说那里有战争,那里便有沙陀兵的身影。一些将领在出征前,往往都会主动要求调用沙陀骑兵加入自己的部队。

公元814年,在讨伐蔡州军阀吴元济的战役中,沙陀人又跟随大将李光颜一起,强攻蔡州叛军正面。在时曲之战中,蔡州叛军在清晨包围了李光颜的大营,使得唐军无法出营展开。眼看自己的部队要被困死,突厥出生的李光颜索性自己拆掉军营的栅栏,率领包括沙陀人在内的精骑向蔡州兵发动猛冲。在大量敌军的包括攻击中,沙陀骑兵四进四出,犹入无人之境。李光颜自己的盔甲也被敌方的箭矢射的犹如刺猬一般,却依然坚决不后退。最终还是以地方募兵为主的蔡州军,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战斗。最终抵挡不住唐军骑兵的连续冲击,反被击溃,死者数千之多。原本只是仆从军的沙陀人,也让数量众多的主力步兵成为了自己的辅助力量。

在时曲遭至惨败后,吴元济被迫把防御重心放置在北面。结果就给了李愬雪机会,通过迂回夜袭蔡州的豪赌,将叛将一举擒获。

沙陀骑兵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东亚可谓 鹤立鸡群

到了后来的开成、会昌年间,沙陀开始在北部边境遭遇屡被迫东迁的回纥人。这些人被另一伙突厥系出生的黠戛斯人击败,不得不向东寻求生存空间。但面对更的沙陀人,他们也一败再败。

公元847年,吐蕃趁唐朝国丧之际,伙同鲜卑后裔党项人和回纥残部攻打河西。唐朝让河东节度使率领代北诸军迎战,并习惯性的让沙陀人作为前锋。此战中,面对草原上的诸多同行,沙陀人再次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多次突入敌军深处,勇冠诸军。打的吐蕃、党项、回纥的三族联军难以抵挡,不由惊呼沙陀首领朱邪赤心为赤马将军。

不过,此时已经在唐朝境内生活多年的沙陀人,也和刚来时有了变化。原来早在公元830年,河东节度使柳公绰提出,唐朝之前安置在云州、朔州等地居住的粟特人,民风彪悍,汉族官吏难以治理。但粟特人却十分惧怕比他们更善战沙陀人。于是,本着以胡治胡的原则,他建议朝廷让朱邪执宜带兵去管理当地的粟特人部落。

在朝廷采纳了柳公绰的建议后,沙陀人便顺利的将和粟特人的安庆、萨葛部落吞并融合,实力进一步扩张。沙陀三部落的说法也就此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唐朝的国力衰落,以及各地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低下。

两个粟特部落的加入 让沙陀在人力和武器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作为传统的突厥式骑兵 沙陀人在骑射和近战方面都有一手

作为传统的东方式通用骑兵,沙陀人中有不少可以同时担任远程和近战任务的骑术高手。他们的骑射能力,在唐人的史料中,被认为比吐蕃贵族更加强悍。但其近战功力也非同小可,比很多单纯倚重骑射的草原部落民要更可怕。这也是真正让沙陀人威震天下的原因。

纵观之前的战例,我们不难就发现他们的厉害之处。沙陀人曾多次在被敌方伏击、包围的情况下,临危不乱,顽强作战。冲入敌阵,挥舞着铁锤痛殴对手,更是沙陀人屡试不爽战法。无论是吐蕃、回纥,还是日后的契丹人,都曾在沙陀骑兵的冲锋中败下阵来。这也说明沙陀人不仅战术得当,在勇气和意志力方面也非常强悍。随着唐朝军力的衰退,沙陀军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给了沙陀人继续繁衍壮大的大好时机。

部分装备更好重甲的沙陀骑兵 在中原战场上如鱼得水

公元868年,唐将庞勋发动兵变,率领部下割据徐州。朝廷派多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为主帅,与神武大将军王晏权、羽林将军戴可师一起,统领率魏博、鄜延、义武、凤翔等藩镇兵马,前往镇压。临行前,主帅康承训特意向中央请求,调突袭系的沙陀人和鲜卑系的吐谷浑等游牧部落兵参加。

结果,这支规模浩大的平叛军,在初战中被叛军打的一败涂地击败。大将戴可师被叛军偷袭杀死,另一位大将王晏权也是屡战屡败,被打得不敢再战。

然而即便叛军连战连胜,唐军主帅康承训还是依然凭借手中的沙陀精兵,逆转了战局。当叛军和康承训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涣水河畔,埋伏于此的叛军趁唐军渡河时杀出,成功的包围了唐军主帅康承训。眼看叛军胜利在望,朱赤心率领手下500沙陀骑兵一起,发起了奋勇冲锋。他们挥舞着铁锤,在叛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最后不但救出了主帅,也击退了叛军。

沙陀骑兵的优异表现让很多将领出征前都要带上他们

之后叛军再度试图夜袭包围唐军,结果又遭到沙陀骑兵的冲锋反击。如同当年打算趁着夜色包围李光颜的蔡州兵一样,不能承受如此高强度作战的徐州兵也很快被沙陀骑兵击溃。随后,唐军以沙陀骑兵为最主要的突击力量,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的歼灭了庞勋叛军。沙陀人勇冠诸军的威名也开始为天下人所知。朱邪赤心更因此战的功绩,被赐皇族的李姓,改名李国昌。

李国昌15岁的儿子在战斗中,表现出众。数次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一手骑射技艺更是全军上下无不叹服,被军士们尊称为“飞虎子”。他的名字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李克用

依靠战功而获得威望与赏赐的李克用

如果说歼灭割据一方的庞勋,还只是沙陀军在晚唐舞台上第一次作为主要角色亮相。那十余年后,席卷天下的黄巢起义就让沙陀人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在黄巢大军攻克长安,并与多路藩镇唐军僵持2年后,唐朝特意请来新任沙陀酋长李克用,统帅率领12000步兵和5000骑兵南下关中平叛。李克用的参战,很快就改变的黄巢与唐朝僵持的局面。沙陀兵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战场,将黄巢的几十万农民大军击的粉碎。暴民盗匪为主的叛军,在遇到藩镇兵痞时还能抵挡一阵,遇到沙陀人就难以为继了。

战后,论战功和兵力都位居诸将之首的李克用,被唐朝封为河东节度使。沙陀人也就此从为人卖命的雇佣兵,一跃成为将要争霸天下的“北境之王”。

黄巢起义的风波让沙陀人进一步做大

盛极而衰

黄巢之乱后,随着皇室直属的禁军的覆灭,唐朝朝廷对各地藩镇的约束力也几近于零。在这种局面下,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开始了逐鹿天下的野望。

在众多势力中,手握沙陀铁骑、虎踞三晋之地的李克用,很快就脱颖而出。尽收黄巢叛军余党、获封宣武节度使,并执掌开封的朱温,是他们最大的对手。两批出生截然不同的人,都因为黄巢掀起的大洪水,成为时代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之间的斗争,也就成为了直接决定天下大势走向的巅峰之战。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的前期,朱温凭借更胜一筹的政治经济与外交运营,迅速兼并众多藩镇。因而在土地、人口和兵力上都远胜李克用。这也让他得以用强大的兵力优势,去压制李克用的沙陀精锐。甚至两度围攻李克用的老巢太原,逼的李克用想要逃亡草原避难。但霸权基础脆弱的朱温,在获得极大优势后,必然走上了历代开国皇帝的老路。一系列的屠戮功臣,使得诸将寒心。

反观李克用一边,以约为父子的中亚军事兄弟会模式,笼络军中的勇士。因而在李克用去世后,他麾下诸将依然全力帮助其子李存勖征战南北。最终,才华军略更胜其父的李存勖,率领麾下精兵,屡次以少胜多,逆转了战局,最终消灭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沙陀人建立的后唐政权,也是五代十国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

期间,以沙陀人为核心的后唐军,还曾以5000骑兵在平原上直面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通过他们最擅长的冲锋模式,以劣势兵力击溃了阿保机麾下的上万契丹骑兵。

在李存勖建立后唐后的30余年里,中原地区又先后崛起了后晋、后汉、后周这三个短期王朝。他们在后来史书上的口碑都不太好,但也都有过击败北方契丹人南下的不错战绩。有趣的是,这些王朝的建立者都出自河东的沙陀军事集团。不是沙陀本族部众,就是加入沙陀军事集团的汉人。在一些情况险恶的逆风战中,沙陀军事贵族也会像过去的先辈一般,主动从营地内冲出,反败为胜。就连大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的父亲,也曾在李存勖的禁军中为将。

当然,再勇武的部众也经不起成功的诱惑与四散各地的稀释。沙陀人就是在他们最辉煌的五代时期,耗尽了过往的锐气。随着宋朝的建立,最后的一批沙陀人也加入了宋太宗北伐幽州的部队。在宋军大败的高粱河战役后,一些幸存者还被安排在北方边境地区居住。只是在防范武人与多元文化胜于外患的宋朝,维系沙陀武力源泉的旧习俗制度也被政策全部磨平。

到了童贯北伐与靖康之变的年代,我们再也无法从记载中找寻出任何沙陀勇士的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