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历史上三“大人物”告诉你,会说话的人才能成功

2022-05-19

现在许多人们都说情商很重要,而情商的体现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说话方面,这从历史上的三位人物就可以看出,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一,晏婴

晏子,字仲谥平,原名晏婴。

晏子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三朝元老。

晏子会说话到什么地步呢?

01 “嘲笑”主公怕死

有一天,闲来无事的齐景公带上晏子等一班臣子去牛山游玩。

到了山顶,齐景公一望,看到了自己金碧辉煌的宫殿,想到自己人到暮年,感叹道:我的国家多美呀!我要是长生不老该多好呀!

说完,齐景公痛哭流涕。

看到国君哭了,作为臣子的也不能干愣着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景公的宠臣梁丘据赶紧大哭起来,其他大臣也都低头叹息。

看到此种情景,晏子反倒乐了,在旁边笑出声来。

见晏子笑了,齐景公非常不满,责问到:“你不哭也就罢了,反而自己独自的发笑,是不是在讥笑我多情善感么?”

晏子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假如这大好河山应该让贤明的人长期拥有的话,那么应该是让齐太公、齐桓公、齐灵公、齐庄公等前面的几个君主拥有,那么我的国君您怎么会得到齐国的君主之位呢?正是因为先人们一代一代地拥有了齐国,然后又一代一代地离去了,所以现在才轮到国君您,假如古人都长生不死,哪能轮到您住在皇宫里呢?”

说到这里,晏子笑了笑,表示自己看到了一个不仁慈的国君,还有阿谀奉承的臣子,自己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便笑了出来。

后来齐景公在一些其他场合多次流露出自己怕死的心情,每每此时,晏子便抓住时机,从姜太公、老百姓、后世子孙等各方面,多角度地劝说,齐景公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天真荒唐,后来也就不再提长生不死的事了。

晏子会说话,不等于没有原则、附和拍马,而是即说清楚了事实,又保住了君主的脸面。

会说话是高情商的体现,更是一种技能。

02劝阻杀人

齐景公喜欢射鸟玩,就让侍从烛邹专门给他养鸟。烛邹小心饲养,精心呵护,但很不幸,因一时大意鸟儿就飞走了。

齐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烛邹。

晏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景公说:“这个烛邹真该杀,让我列举出他罪名,再杀他也不迟。”

晏子把烛邹召来,开始数落他的罪名:“烛邹啊,你知道你都犯了什么罪吗?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这是第一项罪;因为鸟跑了而让我们国君开杀戒,这是第二项罪;这件事如果传出去,被其他国家的知道了,就会说我们的国君爱鸟胜过了爱手下人,这是第三项罪。”

晏子说完对景公说:“好啦,烛邹的罪名我列举完了,大王可以杀他了!”

景公心里气都让晏子说没了,说:“算了吧,不要杀他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晏子如此会说话,表面上看起来是在骂烛邹,实际上通过这三条罪状,反讽齐景公为了一只鸟竟然要杀人的荒谬举动。

一番话就将本来杀气腾腾的事,处理得体面,让愤怒化成了理解。

03巧妙回击

晏子被任命去楚国访问。

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就让晏子在大门旁边的一处小门中进去。晏子于是停住,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进去,今天我来楚国相访,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初次拜见楚王,楚王故意怼他,说:“楚国是没人了吗,竟派你来作使臣。”

晏子转念一想,回答道:“齐国派使臣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选派,贤能的人自然会到贤国的国家访问,像我这般不肖,只能来到楚国了。

于是楚王心怀不甘,想羞辱他一下。

酒宴上特地安排两个差人押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道:“被绑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

差人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晏子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其原因,还是水土不同。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楚国就偷盗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会导致人民偷盗吗?”

楚王苦笑着说:“我这是在自讨没趣。”

凭借出色的说话之道,晏子赢得了楚王的尊重,展现出自己的高价值,化解了两国之间的一些冲突,达到了出访的目的。

除此之外,晏子还多次巧妙劝谏,让齐景公停止奢侈,实行廉政,甚至言听计从,这也是司马迁对“矮大紧”晏子的劝谏技巧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原因。

历史上,晏子也因为会说话,创造了很多历史典故,二桃杀三士、挨肩接踵、挥汗如雨、折冲樽俎等典故都和他有关。

二,范蠡

要说古代的商人代表,肯定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了。对于一些商人来说,范蠡的名字肯定不陌生。现如今大部分人祭拜的财神,就是范蠡。早在春秋时期,范蠡就是富甲一方的商人了,不过对于他来说,钱财看得非常轻。

最初的范蠡是没有出山的,他先是辅佐了越王勾践,同时他的一生只辅佐了这一位国君。对于后人来说,越王勾践肯定是不陌生的,大家在学生阶段,就学习过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刚刚继位时,属于盛气凌人的状态。

这时候的勾践打了胜仗,根本不将谋士的建议放在眼里。到了吴王夫差的时候,吴国经过了大力的发展,对越国进行了全面攻击,结果越国灭亡,可是在文种和范蠡的辅佐下,只是将勾践和妻子放到了吴国做人质。

好歹没有将勾践杀死,否则就没有勾践复国的事情了。在吴国的时候,除了勾践夫妇之外,还有文种陪同。这时候的范蠡仍然属于谋士,本来想要前去的范蠡,被勾践留了下来。《国语·越语下》:王曰:“ 蠡为我守於国。”

勾践说出这句话,意思就是让范蠡照顾好已经名存实亡的越国。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让越国得以继续辉煌。同时也能看出勾践对范蠡的信任,勾践前往吴国做人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勾践让范蠡主掌越国,足以看出范蠡的为人是非常好的。

可是对于这样的信任,范蠡没有接受。范蠡对勾践说道:“四封之内,百姓之事, 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这样的话贬低了自己,巧妙的抬高了文种,同时表达了自己擅于决断,而且熟悉敌国内部的情况,有我范蠡跟着去,自然能省下很多麻烦。范蠡的一句话,就让文种坚守越国,自己追随勾践到了吴国。

后来的事情就尽人皆知了,当时的范蠡给勾践出谋划策,甚至是让勾践尝了粪,这样的情况下吴王夫差对勾践非常信任,勾践的表现甚至是让夫差非常感动。当时的伍子胥是出面制止了,结果没有成功。最终勾践返回了越国。

本来成为功臣的范蠡,选择了离开勾践。这时候的范蠡对勾践进行了劝阻。《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的名言就出现在了这里。由此用来形容王朝的开国功臣要懂得全身而退。

范蠡的深谋远虑就体现在这里,勾践复国之后,对文种产生了不信任,于是赐文种自杀。这时候的范蠡已经选择了经商。范蠡最为厉害的表现就是在经商方面。《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范蠡对经商非常有天赋,懂得什么时候囤货,什么时候卖出。

更为让人敬佩的是,范蠡对金钱并不看重,他的一生中,三次散尽千金财富。《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为“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通过这样的记载来看,范蠡的为人更值得后人学习。

无论是经商还是生活,人们都要懂得深谋远虑,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放弃了之后的种种利益。过分纠结眼前的利益,而不把目光放长远,就会在某些关键时刻,将自己置于困境。现如今看来,范蠡当时明哲保身,为之后的经商做了铺垫。

三,朱元璋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朱元璋很想见见他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讲出一些以前一些不大光彩的事情,犹豫再三,还是让传了进来。那人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朱元璋听完他的这番话,心里非常高兴,重重地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消息传出,另一个当年一块放牛的伙伴也找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激动万分,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番描述让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只好喝令左右把他拉出去斩了。

由此可见会说话的好处真是简直太多了。

蔡康永说,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别人越喜欢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会越快乐。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