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中为什么古代王朝都要抑商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中国古代的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在农业文明社会里,对于职业的高低贵贱的排名就主要看这种职业能否进行生产,有没有劳动技能,逐渐的,中国古代就有“士农工商”这个说法了。
不过这毕竟是笼统着来说,历朝历代对于工作级别划分都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下九流应该是这些工作,“一戏子,二推,三王八,四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
不过,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思想,在周秦诸子之中仍相当普遍
古人并非不知道“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是司马迁说的,更多是特指以“末业”为“贫者之资”,略近于今日所谓“脱贫”。
且其所言有男女的分工,最后半句是指女性,“倚市门”明显指谓鄙贱之事。古人善用对偶表述,这里非常含蓄地暗指男性中的经商者类同于女性之倚门卖笑者;岂止是富而不尊,简直就是虽富却贱。也就是说,贫寒者可以借“末业”致富,若立志要成为国家栋梁的,就不宜如此了。
重视农民没有错误,那为何古代王朝都要抑商呢?
耕种和商业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然而放在古代这两者之间却又极大的关联,可以换个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古代的商业并不是不发达,只因太发达了,故此才需要国家来管控,中国人不笨,而且还非常能吃苦,只要用心做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国家垄断直接导致了中国儿千年来商业的不发达。首先,国家把需求最大、最稳定、最赚钱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据为已有,商人们不是无事可做,就是无利可图,显然风光不起来了。其次,国家实行垄断之后,那些从事私人经营的商人就成了国家的竞争对手,他们的活动就是从朝廷于手抢钱,必须进行严厉的打击。
其实,从字面上看,上中下三个“九流”合在一起才是三九二十七行,其实不然,连七十二行也包在里面了,因为每一流的行业名称都包括着很多同行或类似同行的职业,比如下九流中第三流“剃头的”,便把修脚的、跑堂的、拉车的,以及按摩、店员、舞女、帮闲等属服务性行业的均算在内。
现在的社会包容性很大,给人无限的机会与可能。就算是再下九流的职业,也会有很多成功人士。尽情大胆的去做,无论身处哪一行,都能够成为最拔尖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