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甲午海战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源于内部的腐朽

2024-07-14

  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清王朝一瞬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也摇摇欲坠。

  在意识到弱国没有外交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改造陆军,组建海军,开展军事教育,进行军事改革,一场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

  这场陆续持续了30余年的近代军事改革,也有所成果,陆军主力基本上都配备了火器;加上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的建立,此时的清政府俨然一副“自强”的新姿态。

  可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清政府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却也被撕了下来,泱泱大国竟然惨败于“蕞尔小国”,30年的近代化努力灰飞烟灭,让人悲痛不已。

  甲午战争中,从兵力上对比清朝是具备一定优势的,海陆总军可达80万人,日本全军30万人不到。

  从兵力上看谁也无法想象清政府会败的一塌糊涂,但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受到了日本和西方列强的窥视,而他们却还沉迷在过去的荣耀和享乐腐败当中,没有丝毫警惕,最终落得个全面惨败的结局。

  一、军事改革注重形势

  30年的近代化军事改革,并没有建立真正的近代化军队,始终流于表面。不仅缺乏核心的参谋团,兵种方面也并没有太多变化,依旧只有步兵和骑兵,辅助的工兵和负责攻坚杀伤的炮兵并没有形成规模。

  虽然配备了新式的枪炮,但是因为没有区别使用,依旧沿用老的一套战术,使得新的武器装备并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在兵力招募方面,实施募兵制,多数士兵只是为了吃饱饭当兵,并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很难形成有效战力,加上服役时间不同,士兵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尤其是没有预备兵制度,使得后期在招募的时候,只能临时招募民兵“只求足额,不择强弱”。新兵入伍后,只有简单的训练,甚至有些都没有经过训练就上阵。部队虽号称80万人,可实际具备近代化战斗力的部队并不多。

  结果可想而知,一群乌合之众未见敌人就望风而逃,反将利器资敌。

  二、缺乏统一领导和规划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近代军事改革也是在各地督抚的呼声中进行。这也使得,改革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各地督抚各自为政,没有建立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

  加上各路诸侯相互制衡,各谋利益,不但没有提升战斗力,反而使得军队的内部变得混乱不堪,派系横生毫无配合可言。

  这场近代化军事改革,结果必然是失败告终。

  三、缺乏近代化军事人才

  除了士兵之外,军官的领导更能体现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虽有派遣留洋学习的军官,但因为数量不多,军队中多数的军官都还是行伍出身,仅有传统步战、骑战的经验。

  军官尚且如此,没有什么文化的的士兵可想而知。很多士兵连新式武器装备都不认识,一上战场就心慌手乱,甚至有些士兵“只知托平乱打”。

  四、日本备战态度

  甲物战争前,日本就已经完成了近代化军事改革。相比清政府的被动流于形式的改革,日本则是举全国上下之力扩充军备。不仅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军队,还将文武百官薪资的10%抽出注入,全国上下一心以赶超中国为目标。

  同时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还大量派遣学员前往西方学习深造,培养了大量的近代化军事人才。可以说这场战争,日本早有预谋。

  五、陆军战争中的表现

  从朝鲜的平壤战役到收复海城之战,整个甲午战争中,晚清陆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战斗力,没有打赢过什么像样的战役,一遇到日军强大的攻势,清军撒丫子就跑路,军官还带头跑路,几乎是输的一派涂地。

  这么打下去,又怎么可能有胜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