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的时候,为何东吴会出现二宫之争呢?
三国当中孙权无疑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了,起初他一直以一个明君的形象示人,东吴也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可惜晚年的孙权喜怒无常,有些昏君的味道,而且还爆发了二宫之争,这是怎么回事呢?
赤乌四年五月,孙权长子太子孙登病逝。孙登死后,太子之位空悬。当时,孙权诸子中最年长者,是第三子孙和,孙和幼时天资聪慧,他的生母王夫人也很受孙权宠爱。经过各种势力的激烈博弈,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和“顺理成章”地被孙权选立为太子。百官上奏,要求立皇后,并封孙权其余四子为王。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子为由,予以拒绝。八月,臣僚再次上奏,请求分封其他皇子。最终,孙权同意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
孙权封太子和鲁王后,规定太子、鲁王享受同样的待遇:“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等对孙权此项规定,提出了异议:“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还有大臣建议,让鲁王出镇地方,以避争端。孙权认为群臣所奏有理,于是令太子、鲁王分宫而居,各选僚属。这在古代宫廷中,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然而,野心勃勃的鲁王孙霸却认为,自己地位的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陷害所致。因此,孙霸暗中唆使鲁王宫的侍御宾客,诋毁太子及其支持者,以便取而代之。孙和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拉党结派之风逐渐滋盛:“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因孙吴称太子宫为“南宫”,故后人也称孙和、孙霸兄弟储位之争为“南、鲁之争”,也称作“二宫之争”。
赤乌七年,孙权逐渐听闻孙和、孙霸因争储而不和的消息。为避免兄弟手足相残,孙权命二人禁止和宾客往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孙权的苦心,不仅没有打消孙和、孙霸及其各自党羽的仇视和竞争,反而使他们变本加厉,储争愈发激烈。随着孙和、孙霸党羽的深入卷入,他们各自所属的家族成员,也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储争。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遵循礼仪,坚决维护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依附鲁王,后人称这种情况为“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众公卿大臣们将个人、家族的一些恩怨,也羼杂其中,使得储争更加诡谲激荡。
为争取重量级朝臣的支持,太子党和鲁王党都瞄准了丞相陆逊,千方百计的想争取他的支持。陆逊最初“奉礼而行”,他认为,太子、鲁王既然名分已定,自当循礼而行,无所偏袒。他还写信劝大司马全琮,不要卷入宫廷储争。全琮不听。孙霸也让杨竺出面,拉拢陆逊;孙和也命陆逊族人陆胤前往武昌,劝说陆逊明确表态,支持太子孙和。
陆逊从陆胤处得知太子、鲁王储争的详情后,极感不安。他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考虑,多次上奏孙权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陆逊甚至要求孙权批准自己亲自前往建业,向皇帝当面论述储争危害。陆逊为国、为公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孙权本以为孙和、孙霸兄弟失和,只是宫廷隐秘,最初不以为意。后来见事态越发严重,甚至有失控的趋势;尤其是朝廷大臣分党结派,攻讦不已,已严重威胁到孙吴统治集团的稳定、统一,使孙吴政权面临崩溃、解体的严重危机。孙权对此极度震怒。陆逊此时多次上奏,成为引爆孙权怒火的导火索。
孙权首先对太子党予以严惩。顾谭、顾承等太子党的首脑人物,或被下狱,或被流放;即便遵循礼制,表面上维护太子孙和,实则中立的孙吴栋梁陆逊,也被孙权视为太子党,而屡加严谴。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因亲附太子,被判流放之刑。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与陆逊通信,交流信息,也被关押入狱,死于狱中。孙权还多次派遣使者,严厉斥责陆逊,导致陆逊愤恚交加,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一代重臣名将,未象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未死于冲锋陷阵的沙场,却陨落于储争内讧,令人感慨。鲁王党的一些首脑人物,也纷纷或被罢免,或被拘押。
当孙吴出现二宫之争的时候,这是孙权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为国家的根基会因此动摇。二宫之争影响之大,它让孙吴因此走下坡路,也使孙权的精神倍受打击。研究三国的人都会研究二宫之争影响,因为它有借鉴的作用。
二宫之争影响深远,可以从两个角度上看,一个是国家发展的影响,一个是朝廷稳定的影响。二宫之争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它使吴国分成两派。两派之间明争暗斗不止,很多人都因为此事结仇,还有很多人因为此事而被暗杀。百官的精力都耗费在谁是储君的问题上,而不是用在国家发展上面。孙权知道这对国家的发展不利,所以非常气愤,凡是与此事有关的人就采用诛杀的极端方式。孙权并不是嗜杀之人,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二宫之争能早点结束。
二宫之争影响到朝政的稳定,无论哪一方最终获胜,输的一方可能会死于这场夺嫡之争,这将使国家失去大量的栋梁。陆逊一代将才,曾经被称为孙吴的姜尚,因为牵扯这件事情先是下狱,然后含恨而死。杨竺是孙权信任的官员,因为下人偷听了他和孙权的谈话而被冤枉是此事泄密的罪魁祸首,并最终处死。朝中无论哪一方的官员被罢免,另一派都会在暗中加害。
二宫之争影响不仅如此,由于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孙权改立年幼的儿子登基,结果导致吴国在后期出现乱臣干政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