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司马昭弑君引发众怒 司马昭后面是如何平息下来的

2024-07-14

  还不知道:司马昭杀死曹髦后,被忠臣们责骂,他是如何善后平息众怒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悲催的曹髦,被司马昭弑杀之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当街杀死的皇帝,事后司马昭为了甩锅,就找了个替罪羊来平息众怒,实在令人不齿。

  01,司马昭为何要杀死曹髦?

  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铲除了以曹爽为首的一党,之后他大肆残杀曹魏忠臣,并杀掉了许多曹魏宗室,因此掌握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去世后,儿子司马师继承权力,魏帝曹芳不甘心当傀儡,便联合反对司马师之人,准备发起政变,但事情泄露了,司马师恼羞成怒之下,将曹芳给废黜了,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

  曹髦,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王曹霖的长子,继承皇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别看他年纪小,却颇有才学,且胸怀大志。

  事实上,司马师原本打算立任城王曹据(曹操之子,曹冲的弟弟)为帝的,但郭太后(曹叡的皇后,不是)坚持按照辈分来确立皇帝,因此坚持立魏明帝的庶长孙曹髦为帝,司马师觉得理亏,就没有反驳,曹髦这才当上了皇帝。

  曹髦继位之后,司马师欺负他年纪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所有诏令都不经过他,将他彻底架空了。

  曹髦其实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在朝中没什么根基,因此选择隐忍,平时只跟一帮儒生在一起研究学问,对军国大事不管不顾。

  实际上,曹髦暗地里与一些忠于曹魏的大臣取得了联系,也拥有自己的势力,但比较弱小,因此他一直未能采取行动。

  255年,司马师在征讨淮南二叛的时候去世,曹髦看到了机会,于是下令司马昭在许昌镇守,准备伺机掌握大权。

  司马昭本打算从命,但钟会等人看出了曹髦的心思,他便率军返回京城,自任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由此接替司马师掌握了军政大权。

  这是曹髦发起的第一次反抗,但因为没有做到太露骨,加之他事后主动册封司马昭,因此没有遭到司马昭的打击报复。

  司马昭掌权的时候,司马氏一族的权势已经非常大了,党羽遍及朝野,他的野心因此越发膨胀。

  256年,司马昭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让曹髦封他为公爵,封地增加七百里,并享受奏事不名、穿履上殿的待遇。

  司马昭的这个做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比如大将诸葛诞,他作为曹魏忠臣,对曹髦的境遇感到十分不满,于是联合吴国,总计出兵二十万讨伐司马昭。

  司马昭也不含糊,带着郭太后和曹髦一起迎战,双方爆发寿春之战,结果司马昭几乎全歼了诸葛诞及吴国二十万大军。

  随着诸葛诞的覆灭,支持曹魏的军事力量基本上图本瓦解,这对曹髦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更让曹髦感到气馁的是,司马昭开始对他也感到不满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曹髦见自己权力越来越小,还不得不不断封赏司马昭,以此来自保,就感到十分郁闷,于是写了一首《潜龙诗》,他在诗中自嘲没有皇权,这引起了司马昭的警觉。

  自那之后,司马昭明里暗里威胁曹髦,要他老实当皇帝,不要搞事情,这让曹髦如坐针毡。

  曹髦知道,司马昭已经产生篡位之心了,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就越不利,该怎么办才好呢?

  最终,曹髦决定搏一把大的,他准备发动政变杀掉司马昭,夺回皇权。

  260年6月1日,曹髦亲自带着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来到陵云台,在那里存放了大量武器和盔甲,准备出宫讨伐司马昭,但因为突然下大雨而未能成行。

  之后,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与其等到被废除之后遭受屈辱,不如现在出宫讨伐司马昭。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此话一出,众人惊讶不已,但大多数人都表示跟随,只有王沈、王业表示担忧,理由是司马昭的实力太大,曹髦的实力太小,发动政变等于是以卵击石,不如学习鲁昭公,选择继续隐忍。

  但是,曹髦却说,既然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要随意更改了,还是各自做准备吧!

  说完,曹髦就去拜见郭太后,请求郭太后的帮助,但王沈、王业害怕牵连自己,竟然连夜出宫向司马昭告密,司马昭因此有所防备。

  02,事后,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曹髦被杀的消息传来,司马昭听完嚎啕大哭,他当然不是为曹髦之死而哭泣了,而是为自己无法对天下人交代而哭泣,毕竟弑杀皇帝是谋逆之举,对他的名声极为不利,也阻碍他日后篡位。

  据记载,司马昭得知曹髦被杀的第一时间,就召集亲信们到宫中商议对策,讨论的重点当然是如何堵住悠悠之口了。

  有个叫陈泰的大臣说,曹髦是贾充下令杀死的,只有杀掉贾充,才能对天下人有所交代。

  司马昭听了这话,很不情愿的样子,因为贾充是他的左膀右臂,他实在不忍心,陈泰见状又对他说,即便不杀贾充,也应该杀掉成济。

  司马昭听到成济的名字,虽然有些不忍,但表示默认,但这件事其实并不只是单单杀掉成济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做一些其他事情。

  曹髦被杀的当天,司马昭就以郭太后的名义,发布了一道诏令,说曹髦不孝,起兵准备杀掉郭太后,司马昭得知消息后,这才派人去将曹髦给杀了,现在郭太后下诏贬曹髦为庶人,以庶人的礼仪下葬。

  就这样,曹髦被杀之事的性质就变了,曹髦变成了罪犯,而司马昭则是主持正义之人,这件事当然是贼喊捉贼了,但曹髦毕竟是皇帝,杀掉皇帝之人免不了是死罪。

  尤其是,司马孚作为司马氏一族中为数不多的忠于曹魏之人,且是司马氏一族的长辈,德高望重,他第一时间去给曹髦收尸,并上书朝廷,要求司马昭严惩凶手,司马昭就不得不有所表示了。

  于是,司马昭下令,将杀死曹髦的凶手成济处死,成济的哥哥成倅也一同被杀。

  这成济是何许人也?他其实是司马昭心腹爱将,当初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埋伏在皇帝身边,是司马昭的铁杆亲信,对司马昭忠心耿耿,因此才会弑杀曹髦。

  只不过,成济以为自己杀掉曹髦会立下不世之功,最后等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成济得知司马昭准备过河拆桥,将自己给杀掉,就感到非常生气,与哥哥成倅一起光着身子爬上屋顶,大骂司马昭不仁不义,结果被士卒给射杀了。

  成济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就这样,成济成为了司马昭的替罪羊,背负了杀害曹髦的所有罪责。

  并且,司马昭在推脱责任的同时,也不忘记夹带私货,借机打击政敌。

  6月3日,司马昭下令,将王经及其家属全部逮捕,理由是王经跟着曹髦一起起兵诛杀郭太后,是罪魁祸首之一,不杀不足以平息众怒。

  实际上,司马昭只不过是在借机铲除异己而已,因为王沈、王业告密有功,等于是投靠到他门下了,只有王经一心跟自己作对,竟然跟着曹髦一起起兵攻打自己,必须杀掉才行。

  除了王经之外,司马昭还杀掉了满长武,满长武是曹操宠臣满宠的孙子,当时是皇宫阊闾门的守将。

  司马干入宫的时候,曾被满长武阻拦下来,事后司马干找司马昭告状,刚好那时候司马昭对满氏一族不效忠自己感到不满,就借机杀掉满长武,并将满长伟的父亲满伟贬为庶人。

  当然了,光是杀人还是不足以让人心腹的,为此司马昭又开始了表演。

  6月3日,司马昭联合司马孚、太尉高柔、司徒郑冲等人上书郭太后,一方面指责曹髦弑杀太后是大逆不道、人神共愤和自取灭亡之举,另一方面又“劝说”郭太后不要生气,看在曹髦当过曹魏皇帝的面子上,追封曹髦为王,并以王的礼仪将其下葬。

  结果毫不例外,郭太后同意了司马昭的建议,就这样司马昭又当了回好人,他在洗白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是,还是有许多人认为,成济是贾充的部下,贾充是司马昭的人,成济杀了曹髦,司马昭就一点罪过也没有吗?

  为此,司马昭在6月21日上书郭太后,说自己原本打算交权给曹髦,等候曹髦的裁决,但他听说曹髦起兵诛杀郭太后,就不能忍,于是出兵讨伐曹髦,但依然下令将士不要伤害曹髦,谁知道成济这个天杀的是怎么想的,竟然杀掉了曹髦,他对此十分伤心,建议郭太后下令杀掉成济三族。

  就这样,成济又付出了三族被灭的代价,作为司马昭洗白的工具。

  这还没完,司马昭又说,他其实很同情曹髦,也很欣赏那些忠于曹髦的臣子,为此他建议郭太后册封给曹髦收尸的司马孚升爵为长乐公,给在曹髦葬礼上哭泣的大臣王祥升官为司空。

  与此同时,作为告密者的王沈和王业,也都升官加爵,作为维护郭太后生命安全之功的赏赐。

  到这个时候,司马昭还没有停止表演,他又上书郭太后,说之前曹髦打算给他封晋公、升相国、加九锡,因为他对曹髦之死有责任,所以就不接受任命了。

  并且,司马昭还积极配合郭太后挑选新的皇帝,最终将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之子曹璜过继给魏明帝曹叡,继位为新的皇帝。

  至此,司马昭在明面上完成了洗白,没有人能够说出他的半点不是,这件事也暂时告一段落。

  03,有人可能要问,司马昭真的洗白自己了吗?

  其实并没有,司马昭虽然可以通过一番操作来堵住悠悠之口,但是堵不住人心。

  自曹髦被杀之后,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司马昭难逃干系,再加上他大权独揽,野心勃勃,因此人们就更加不相信他了。

  无论是舆论也好,还是民心也罢,随着时间的发酵,都对司马昭是不利的,这极大阻碍了他篡位的进程。

  为此,司马昭决定发起灭蜀之战,用巨大的战功来洗刷自身污点,后来他确实灭掉了蜀国,也达到了个人威望的顶点,但因为弑杀曹髦一事,他直到去世也未能完成篡位。

  265年,司马昭含恨去世,儿子司马炎继位,由于司马炎相对清白,且司马氏一族的实力足够强大,所以他一上位就将篡夺了曹魏江山,建立了晋朝。

  司马氏一族执掌江山一百五十五年,别看这个时间不算短,但其实一直无法真正得到民心,这与司马懿到司马昭两代三人的所作所为不无关系,尤其是司马昭,历来被认为是弑君者,他开启了中国权臣杀害皇帝的不良风气,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就连司马昭的后人晋明帝司马绍,在得知他的弑君之举后,也羞耻到用袖子掩面,还说晋朝如果是这样得到天下的,国祚怎么能长久呢?

  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由此可见,尽快司马昭在弑杀曹髦之后找了替罪羊,还采取了许多手段来洗白自己,但依然无法磨灭自己的恶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人们还因此认为他是个虚伪之人,自己做的事,却不敢承认。

  当然了,成济作为弑君的执行者,死得其实也不冤,只不过他被主子司马昭杀掉,这就让他觉得冤枉了。

  从成济之死,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氏一族为了自身利益,连身边人也可以杀掉,这就注定司马氏一族的统治不会长久,而现实也确实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