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三国东吴君主孙权,为什么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始终不高?

2022-05-19

三国时期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人才辈出群雄争霸波澜壮阔,坏的是百姓苦不堪言,三国中的君主在后世都有很多高的评价,唯独孙权的评价始终不高,那么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一,孙权的昏庸

要说孙权有什么成绩,那就是将荆州攻打下来,杀掉了关羽。巧妙的夺取了荆州,令孙权进入了人生巅峰,开始洋洋得意,好像感觉到了无比的风光。到了晚年时,孙权开始犯糊涂,不会老老实实培养太子,而是对鲁王十分宠信,并分了一些权力。这样一来,太子与鲁王之间有了很深的矛盾,搅得朝堂很混乱。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灾难,令忠臣们特别失望。陆逊被气死,孙权也无动于衷,甚至将太子与鲁王都废掉了,立了孙亮

年轻的时候,孙权能屈能伸,只为给东吴创建有利的环境。对外很能容忍,对内还要安抚大臣,建立稳定的政权。但是后期,孙权开始不信任大臣们,甚至养了一批专门监视大臣的官员。甚至有时候还允许他们诬陷栽赃大臣,只要自己不开心,一定会大开杀戒。在他的宠臣中,有个人很会编造罪名,搞得大臣们人心惶惶。甚至有些大臣直接放弃官职,举家逃跑了。

,孙权的薄情

孙权的薄情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主要从这几件事我们就可以窥探端倪。

1、不给周瑜上谥号,或者追封

我们都知道,周瑜是东吴建国的头号功臣,后来的吕蒙鲁肃都比不上他。他不仅胆略过人、本领高强,而且慧眼识珠,早在孙坚还在世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孙家一定会强大,所以无怨无悔的资助他们。

后来孙策起兵后,周瑜更是倾尽全力投奔他,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孙权自己都说,没了周瑜,他可是当不了皇帝的。

但言论归言论,事实归事实,二者不能一概而论,事实就是孙权并不看重周瑜。在周瑜死后不仅没有追封官职和爵位,甚至连个谥号都没有。作为一名将军,这算的上是奇耻大辱了。但孙权却给别的将军追封追谥了,你说偏心不偏心?

2、侄子的爵位

孙策并非没有子嗣,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孙绍,活到了东吴开国。可孙权一没有给他重要的官职担任,二没有让他做亲王,或者继承父亲的长沙王,这些都没有。

相反,只是封他做了个侯爵,这也太低了,太让人寒心了,要不是孙策去世的早,谁当东吴皇帝还不一定呢?

3、冤杀卫温、诸葛直

孙权建国之后,为了沟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曾经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跨海南下。

二人历经艰险,最终来到了台湾,并将中原的文化和科技传播到了这里,可谓立下了大功,这不仅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对后世的交往也有着莫大的意义。

可二人回去后却懵逼了,因为孙权要杀他们,还真的杀死了他们。

原来出使台湾这件事一直没有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朝廷中的大部分人,比如大将军全琮,就非常反对。他认为这件事伤财劳民,风险太大,目前不适合执行。可孙权就是任性,将二人派了出去,等二人回来后,他又后悔了,为了给自己挽回面子,他便下令杀了两个功臣,罪名是违反圣旨、无功而返,这简直是无中生有,比岳飞还冤。

4、立太子反复无常

步皇后没死之前,孙权非常宠爱她,可她一死,孙权就变心了,打算立另外一个嫔妃做皇后,结果这件事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最后升级为太子之位的争夺。

老太子孙和、鲁王孙霸各竖朋党,安插亲信,势不两立。当时的大臣陆逊、全琮等人也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结果孙权感到十分为难,本人又反复无常,最后只好逼死了陆逊,全琮等人,又废了太子,杀了鲁王,这才了事。薄情寡义,天下第一。

孙权虽然是个情商很低的人,但还没有丧失本性。比如凌烈、凌封两个孩子,就是孙权的干儿子,孙权对待他们非常好,不仅让他们住在皇宫里,还亲自给他们安排老师,这一举一动,都凝聚了“父爱”。

而他们的亲生父亲是谁呢?是大将凌统

凌统是吴国的大将,十六岁就上了战场。在后来的合肥之战的时候更是立下了赫赫功劳。为了掩护孙权撤退,他独自一人与魏军战斗,亲手斩杀了几十个敌人,在确保孙权安全后,才穿上铠甲逃生。

当时孙权以为凌统已经死了,非常难过。看到凌统负伤游了回来后,异常吃惊,不仅亲自帮凌统擦眼泪,还安慰他道:死去的就已经死了,只要你还在,那就是最好的事情。

可惜孙权的祈祷并没有成功,凌统还是英年早逝了,二十九岁就死在了办公务的时候,而他的孩子还小,就只好让孙权照顾,毕竟孙权欠他一条命。

孙权打仗不行,屡战屡败;逼死陆逊;背盟弃约杀死关羽;薄情寡义对不起自己哥哥孙策和自己妹妹孙尚香,这应该是他名声不如刘备曹操被人称之为”渣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