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主持的维新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有何隐情
大婚之后,光绪帝名义上接管了国家大权,但实际上,遇到真正的大事情,还是得向慈禧太后请示,并没有多少决定权。不过这些都无法抑制少年皇帝参政的热情。他求知若渴,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光绪十六年(1890),驻美公使张荫桓回国了,光绪帝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国外的情况。后来,他又通过阅读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了解了东洋的情况。日本的明治维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萌发了变法强国的志向。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之后,光绪帝毅然站在了主战派一边,他迫切地希望建功立业,希望看到国家在自己的手中变得强大。但是,当时的军费都被慈禧太后挪用去修颐和园了,而且军中主帅李鸿章也对光绪帝的旨意漫不经心。最终,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光绪帝不得已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批准条约时,他用朱笔写下了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可见他振兴国家的决心。
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重,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些有志之士挺身而出,力图挽狂澜于既倒,重整天朝雄威。他们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二十二日联合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
公车上书一举激发了光绪帝的爱国热情,他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准备启用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效仿日本的维新变法,富国强兵。但是,他也明白慈禧太后依然没有放松对他的控制,但他决定将一切置之度外,拼死一搏,挽救民族危亡,也向世人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四月十三日,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二十三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里,光绪帝颁布了一百多条新政上谕。
蓝月传奇美女陪玩热血传奇套装赠送但最终这些法令在执行的时候受到了重重阻碍,尤其是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抵抗,很难落实下去。慈禧太后并没有将光绪帝的变法放在眼里,在她看来,这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一旦光绪帝的旨令真正威胁到她的利益时,她立刻露出本性,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的中坚人物翁同革职查办了。
但光绪帝也不甘示弱,将守旧的怀塔布、许应揆等六名礼部堂官革职了,重新换上了七名新堂官,其中有四名都是维新派人士。这一来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她偷偷叫来荣禄,准备血腥镇压维新变法,并企图借天津阅兵之际,胁迫光绪帝退位。
听到了密报之后,光绪帝在七月三十日密诏杨锐,告诉他当前的危险,让他和林旭、刘光第、谭嗣同等速议对策。谭嗣同本来寄希望于天津训练新军的袁世凯,企图通过他除掉荣禄,营救光绪帝。没想到,袁世凯口头上答应,暗地里却密报了荣禄。
八月六日,震惊中外的戊戌政变发生,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康有为之弟)被处斩,世称“戊戌六君子”。
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就这样惨淡地落下了帷幕,那些颁布的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因条件不成熟而失败,却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尝试。
- 上一篇:群英会【第七场】到【第八场】
- 下一篇:清朝对外战争唯一大胜:追敌至河内迫其总理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