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曹参除了饮酒作乐别的什么都不做,为何能受到推崇?

2024-07-14

  曹参(?—公元前189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曹参之所以千古留名,主要是因为他比较有自知之明。不懂的事情不去瞎管,也不会为了表现自己而瞎折腾。这种能够摆清位置,并且审时度势的智慧,才是后人最推崇的。

  曹参生于战国末期,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曹参也逐渐成年,于是便在沛县家乡,做了一份类似于监狱长之类的工作。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秦朝末年的时候,沛县是个相当神奇的地方,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猛人。曹参担任监狱长期间,便结识了许多朋友。在这其中,曹参的顶头上司,名叫萧何。曹参还有一个比较熟悉的所长,名叫刘邦

  再后来,随着陈胜吴广起兵,农民起义席卷天下。刘邦也在沛县拉起了一支队伍,正式加入到了反秦大军当中。刘邦起义后,曹参自然同时加入到起义军当中,而且成了刘邦的亲信。

  此后,曹参开始追随刘邦,南征北战,逐渐成为了刘邦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曹参这个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既能搞好文官工作,也能带兵打仗。在刘邦率兵攻入关中的过程当中,曹参多次独立领兵立功,就连秦朝名将王离,都曾败在曹参的手上。

  就这样,曹参跟着刘邦,自沛县起兵之后,一路越战越勇,麾下的军队也越来越多。后来,刘邦趁着项羽章邯巨鹿之战中对峙,抢先攻入关中,灭了秦朝。但刘邦攻入咸阳后不久,迫于项羽的压力,刘邦只能让出咸阳,最后被封到了关中地区。

  在刘邦被封为汉王的同时,曹参直接被封为建成侯!在整个汉王集团内部,此时能够被封侯的人,屈指可数。

  而随着刘邦西迁关中,没过多久,刘邦就在大将韩信的帮助下,暗度陈仓,拿下了三秦地区,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楚汉战争开始后,曹参依然冲锋在前,始终是刘邦麾下最得力的一位将领。

  等到刘邦控制了三秦之地后,为了击败项羽,刘邦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他自己统领,在正面牵制住项羽。另一路则是由韩信和曹参统领,由北线进攻,先拿下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最后对项羽完成战略性的合围。

  在这个过程当中,曹参其实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网上很多自媒体都曾提出过疑问,质疑韩信当时实力极强,为何不干脆独立出来,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复杂,但在这其中,曹参的存在,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因为曹参的存在,导致韩信就算想造反,也无法完全控制住下面的军队,自然也就谈不上自立一方了。等到韩信攻下山东地区,率领主力前往垓下,和刘邦一起围杀项羽的时候,曹参当时便负责留在山东。既是为了平定剩下的城池,也是为了彻底制约住韩信。

  公元前201年,随着项羽战死,西汉名义上统一天下,刘邦开始大封功臣。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曹参以灭两国、攻下122个县、俘虏两位诸侯王、三位丞相、六位大将的战绩,直接被排在了功臣榜的第二位!

  排在第一位的,是曹参的老上司萧何。在西汉开国过程当中,萧何一直坐镇后方,有效地保障了汉军的各种补给供应,给刘邦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没有萧何,西汉能不能开国,都是一个大问题。而曹参的排名,却只在萧何之下。

  相比曹参,刘邦的头号智囊张良,排名第62位!而大将军韩信,则是仅仅只排名第21位。

  这个排名,虽然不能准确说明,汉朝开国过程当中,功臣们的实际贡献。但能够排到第二位,足以说明,曹参在刘邦集团内部,是何等的重要了。

  西汉开国之后,曹参直接被调到了山东,担任齐国相国,辅佐刘邦的长子刘肥。曹参的这次调动,其实也颇有深意。一方面,之前山东这边,本就是韩信和曹参打下来的。韩信离开之后,曹参负责平定剩余的齐地,对山东这边也比较熟悉。

  另一方面,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但却并非刘邦和自己的正妻吕雉所生,而是刘邦早年的私生子。身为长子,刘肥虽然不能继承皇位,但是却分到了最大的一块封地。刘邦派曹参去辅佐刘肥,也有一部分保全刘肥,怕刘肥被吕雉害死的意思。

  此后的九年时间里,曹参一直呆在山东,辅佐刘肥管理齐国。在此期间,刘邦病逝,其子刘盈少年即位。刘盈即位后,大权都掌握在太后吕雉的手里。而吕雉为了维护刘盈的皇位,不仅大肆任用吕家外戚,同时还开始对刘氏宗亲下杀手。刘邦的八个儿子,至少有一半都死在了吕雉手里。

  但是,在面对封国最大的齐王刘肥时,吕雉却难得地放过一马。这其中,除了刘肥早年曾被吕雉抚养,和吕雉有一些感情。再加上刘肥本人没什么野心,也不会和刘盈争皇位之外。曹参的存在,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作为仅次于萧何的功臣之首,曹参在功臣集团内,话语权极大。这样的曹参,便是吕后也会感到有些忌惮。

  在刘邦去世两年之后,萧何也死了。而萧何临死之前,便向刘盈推荐了曹参。而曹参在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时,还没有收到任何委任命令,便断定自己会接替萧何的宰相之位。这其中,其实有着很深的政治智慧。因为在西汉开国功臣集团当中,除了萧何之位,就数曹参功劳最大。就算按照排名,也该轮到曹参了。

  另外,当时的西汉内部,也存在着权力斗争。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党,和西汉开国功臣党,也在明争暗斗。这种时候,只有曹参才有资格将功臣勋贵们凝聚起来,勉强抗衡外戚党。而且刘邦在去世之前,也曾明言,只有曹参可以接替萧何的位置。

  后来,就如同曹参预料的一样,没过多久,汉惠帝很快派人来请曹参,入京去担任宰相。而曹参入京之后,虽然接替了宰相之位,却完全没有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所有的规章制度,完全照抄萧何时代遗留下来的制度,没有丝毫更改。

  这件事,被后世称之为‘萧规曹随’。

  而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曹参除了饮酒作乐之外,基本上什么都不做。就连有人上门劝谏的时候,曹参也是饮酒无度,甚至直接用酒把访客给灌醉。

  曹参的这种做法,自然遭到了当时很多清流官员的批评。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曹参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首先,当时的汉朝,刚刚结束战乱,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不是什么激进的改革。很多上位者为了表现自己,在上位的同时,往往会急于表现,甚至将前人的政绩完全否定。但曹参却能看清局势,勇于做一个‘懒人’,这其实就是他最大的智慧!

  不折腾,往往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曹参整日饮酒,不问政务,则是更为高明。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以当时的局面,如果曹参积极进取,势必会引来外戚方面的针对。一旦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的矛盾被激化,势必会两败俱伤,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绝不是一件好事。

  而曹参的这种做法,则是恰好缓和了矛盾,从而实现了汉朝初年的平稳过渡。

  公元前189年,曹参去世。曹参去世后,不但本人得以善终,而且曹家也没有遭逢任何劫难,得以香火绵长。三国时代的曹操,便自称是曹参的后裔。

  功劳极大却不自傲,身居高位却依然被刘邦信任,当了宰相却能摆正位置……正是因为曹参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所以千百年来,曹参一直被后世推崇,千古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