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战国名将白起,为什么最终会被秦昭襄王赐死?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豪杰将才,其中战国时期要说最为著名的那么非白起莫属了,可是最终却被他所效忠的秦昭襄王赐死,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秦昭襄王即王位后,国政被他母亲宣太后和舅舅穰侯魏冉把持,秦昭襄王做了整整40年的傀儡。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 ,魏国人范雎入秦,秦昭襄王借助范雎的计策收回王权,立即亲政,免去穰侯魏冉的丞相职位,改任范雎为相,“四贵”则全部失势,被驱出都城到封地,连同宣太后也被废了。
白起就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一手提拔上来的。在秦昭襄王亲政的前几年,白起已经暗地里投靠了秦昭襄王,所以在秦王废后废相之后,没有被牵连,反而更加受到重用。但是白起曾经是魏冉一党的印记永远无法抹去,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秦昭襄王亲政后,对白起更为信任,凡有大战,皆由白起指挥。白起为秦国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将东方六国打得凄凄惨惨,损失惨重。白起的人生转折点在长平之战,公元前262至260年,白起率军攻占长平后,将赵国40多万降兵全部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国力极度空虚。
因此,白起看到了灭赵的机会,不顾秦军的伤亡,率军攻向邯郸。说句马后炮的话,如果秦王没有命令白起撤兵,赵国真有可能被白起所灭。赵国上下惊恐万分,赵王派人贿赂秦相范睢,给了大量钱财,并行离间计,对范睢说,如果放任白起灭了赵国,到时候,白起在秦国的地位必定高于他,让他劝秦王退兵。
范睢本来就与白起不和,赵国的想法正合他意,于是,劝说秦王退兵。理由也很充足,长平之战,秦军虽胜,但也多有伤亡,粮草也不足,不适合再进行大战,不如先撤回来修整,之后再图赵国。秦昭襄王觉得有道理,以赵国割让六城的条件退兵。
白起,不理解秦王之意,对秦王的撤兵命令非常不满,认为白白丧失了灭赵良机,心不甘情不愿的撤兵了。白起的埋怨,却被有心人记下来了。
长平之战第二年,秦军得到修整,秦昭襄王决定再次攻赵。任命白起为帅,统兵攻赵。没想到,白起竟然连续三次拒绝秦王的命令,不出征。他跟秦王分析,灭赵良机已经错失了。长平之战后,赵国紧急动员全国军民,大力发展生产,积极备战并加强了秦赵边境的防御;赵国上下对秦恨之入骨,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如果此时进攻,必然遭到赵国的强烈抵抗。另外,赵国派使者游说各国君主,与齐国、楚国、魏国、燕国四国达成军事同盟。几个国家团结一致,秦国这个时候去攻赵,只能碰个头破血流。不如等待时机,再徐徐图之。
秦王执意灭赵,听不进白起之言,第一次白起拒绝后,开始对白起不满,派了王陵攻打赵国,失败了;第二次命令白起出征,再度被拒绝,秦王对白起的怒火继续积攒,派另一个将军王龁,再次攻打赵国,大败而归,秦王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把失败的原因归在白起身上;第三次命令白起统军征伐赵国,这时白起生病,还是拒绝了。
秦昭襄王看这样还能忍啊,直接大声的骂道,你就是躺在担架上,也得给我出征!如果打赢了,我重重有赏。如果你再推辞,我会恨你。
白起没办法了,只能带病出征。但是由于生病,行军缓慢,秦王问范睢怎么回事。范雎说了一句话,要了白起的命,范雎说:“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秦昭襄王这个时候,终于对白起失望了,于是派使者带了一把宝剑给白起,让他自尽。
白起心如死灰,眼神失去了光芒,觉得自己一辈子为国效力,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于是拔剑自刎,死前他说:“秦不听臣言,今如何矣!”。白起自尽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那么白起为什么被秦昭襄王赐死呢?说一下小编的个人看法。
第一,从白起与秦昭襄王个人关系来讲,当年16岁的秦昭襄王还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后,是白起千里潜入燕国,不顾当时燕国内乱,护送秦昭襄王回秦,并支持其称王;此后,白起再次入燕,迎回秦昭襄王之母芈八子,从而开创秦国崛起之大业。从这个角度讲,白起对秦昭襄王,大功。
第二,从白起为秦国征战来讲,白起先后攻占河西、河内、南海、云中等郡,并在长平之战中杀掉赵国近50万的士兵,韩、魏、赵、楚以及齐(与燕国等5国伐齐)均受沉痛打击而国力衰退,为秦国最终荡平六国扫清道路。从这个角度讲,白起对秦国,大功。
第三,从白起个人性格来讲,白起做事光明磊落,不好色(仅有一妻),不贪功名(其官爵是一步步升上来的,宣太后芈八子和秦相魏冄根据其战功越级提拔,白起不受,如白起先是升为国尉,然后才升为上将军),不贪利(魏冄等人实封土地,白起拒不受),不党私(当魏冄等人决意违反秦国法时,白起坚定地与秦昭襄王等一起铲除魏冄,不因其与魏冄关系良好而维护魏冄),与其他官僚打成一片(与芈八子、魏冄四贵、军内将领、范雎等),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
纵观整个秦国崛起史,除秦君王外,我个人钦佩三个人,一是商鞅,一是白起,一是李斯。然三人均下场很惨。
只说白起,为什么白起会被赐死?芈八子去世时,明确告知秦昭襄王要善待白起,说白起为鼎国柱石。但是,秦昭襄王还是对白起动了屠刀。有说,白起杀降不祥,此是宿命论;有说,白起对范雎和秦昭襄王阻止其灭赵国,故意托病不给秦昭襄王面子,此说于私可也,与国不当。
我以为,秦昭襄王杀白起,即是帝王用人之术--能用即用,不用即杀。当然,这儿的人,指的是大才,如前面提到的商鞅、李斯等。白起能为秦国征伐,用;白起不为秦国征伐,为防止其为其他国家所用,杀。一句话,为了国家利益,一切都可以丢弃。
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将其葬在咸阳城东郊的渭河北岸任家咀,并且建祠祭祀。1970年,在施工的时候,发现了墓道,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数件。白起墓呈圆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古墓的现状并不乐观,发现有很多盗洞,周边杂草丛生,一片破败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