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护生画集》的由来是什么?丰子恺《护生画集》的价值
《护生画集》,450幅作品,延续半个世纪,讲述了450则爱与善的小故事,它是“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的代表作,早已享誉江湖,但真正得以窥见全部真容的人,江湖上数得出来。
因为,从1985年开始,它就“隐居”在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
今年4月,时隔28年,本报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请”出丰子恺《护生画集》,全六集共450幅真迹,在浙博武林馆(西湖文化广场)整体展出。而此前,画集最轰动,也是唯一一次亮相,是在去年的香港文化艺术馆,当时也只拿出了100幅,就已经让各地闻讯赶去观展的粉丝感动、落泪。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为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所作,集合马一浮、夏丏尊、叶恭绰、虞愚、朱幼兰等诸位大师的智慧。它所倡导的“护生护心”思想,在今天这个多元价值观的世界,更显弥足珍贵。
今年是丰子恺诞辰115周年,这个展览,也是我们向一代艺术大师的致敬。
28年,《护生画集》低调隐居浙博
《护生画集》是1985年来到浙江省博物馆的。
那一年,丰子恺去世10周年,他的故乡桐乡石门镇,重建其故居“缘缘堂”。他的挚友、新加坡的广洽法师来到中国,希望捐赠丰子恺全集。
当时“缘缘堂”收藏条件不足,不敢接收这宝贝。于是,在丰子恺小女儿丰一吟的建议下,广洽法师来到杭州,将《护生画集》六集原稿450幅画、450幅字,全部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这28年来,《护生画集》始终珍藏在浙博库房里。
去年,香港文化艺术馆特别策划“有情世界——丰子恺的艺术”特展,《护生画集》作为其中一个专题板块。那是《护生画集》真迹首次公开露面。由于后四册为册页,不便拆分,仅在第一二集中精选了100幅作品展出。
这一回,浙江省博物馆与钱江晚报耗时半年精心策划,经过多次商讨,最终决定将450幅真迹整体展出。通过固定展柜、移动展柜、高清数码等各种形式展现。
这一次,你可以真正亲近它。
450幅画,简洁通俗又打动人心
450幅画,有的描绘了万物和谐的世间美景,有的抒发了对生命的礼赞或感伤。一花一草、小猫小狗、小孩老人……画面上一幕幕,都是寻常世界的平凡样子,简洁通俗,虽然出自大师手笔,缺一点也不难懂或晦涩。
这平凡样子里包含着种种情感:一只鸟儿觅食的欢快,一只蜻蜓受伤的痛苦,一匹马儿念母的伤感,一条黄鳝护子的情怀,一只小狗护主的忠诚……
而丰子恺想说的,又何止“护生”而已。诚如马一浮先生在《护生画集》序言中所说:“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
去年,众多艺术爱好者专程奔赴香港观展,有人在微博上以“饱含热泪”记录观展后的内心触动。
《护生画集》超越时空限制,传递有关善良与爱的正能量,那正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渴望,也因此打动每一位观众。
将于4月举行的这场真迹展,是钱江晚报文艺生活体验品牌文艺+带来的开年大展,我们期待与你一起解读内心的渴望——关于人性、关于自然、关于博爱、关于慈悲、关于师恩、关于友情……
《护生画集》的珍与奇
被称为“中国漫画之父”的丰子恺,集画家、文学家、翻译家与艺术教育家于一身。
他的“子恺漫画”,画面简洁朴实,却深有情味,创造了一个真挚诗意的隽永世界,影响深远。他曾经说:“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我希望一幅画可以看看,又可以想想。”
[page]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漫画风格的代表作,450幅的创作总共历时46年,是丰子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巨作。
《护生画集》的诞生,缘起一份深厚的师生情谊。
丰子恺一生最崇拜的,就是恩师弘一法师,也就是李叔同。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艺术大师与艺术教育家。1914年到1919年,丰子恺求学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大学、杭州高级中学共同的前身,旧址位于现杭州高级中学内)时,李叔同正是他的音乐美术老师。
39岁那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27年,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弘一法师与丰子恺共同拟定了创作计划。
第一集《护生画集》共50幅,每幅都由弘一法师配诗题字,并于1929年出版。
遵老师嘱托,此后,丰子恺每10年作一集,各为60幅、70幅、80幅、90幅与100幅,以作圆满。
1973年,预感将不久于世的丰子恺,提前完成了第六集。两年后,他在上海因病去世。
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弘一法师、叶恭绰、虞愚、朱幼兰前后为该书写配文,马一浮、夏丏尊等则为之作序、跋,使《护生画集》成为诸位大师先贤携手合作的结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这部作品都具有特殊地位。
作品中深藏的仁爱慈悲之心,又使得《护生画集》跨越时代所限,超越文化艺术的范畴,成为一部历久弥新的永恒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