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太监的郑和,是如何留下后代子嗣的?
明朝的航海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不然朱棣也不会有自信派郑和下西洋,说起郑和,可谓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了,他下西洋的壮举也被永久载入了世界航海史,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他作为一个宦官之身,是如何留下子嗣的呢?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下云南,把刚满10岁的三宝掳进军中,后来又送给燕天朱棣,于是三宝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个小宦官。三宝聪明好学,有智谋韬略,又懂兵法,在“靖难”中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奖赏“靖难”功臣的时候,晋升三宝为内官监太监(内官监太监是宦官中最高的官职)。过去说“马不能登殿”,明成祖亲自写了一个大大的“郑”字赐给三宝,让他以郑为姓,从此,便叫郑和了。
有一天,明成祖问大臣袁忠彻:“我想让三宝率领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你看怎么样?”那时候,把现在苏门答腊以西的整个印度洋都叫“西洋”。就当时的航海技术说来,西洋是海陆险远的地方。袁忠彻想了想,说:“无论从相貌还是才能,三宝在宦官中都是没说的,完全可以胜任。”郑和是回族,远祖从西域来到中国,祖父和父亲都曾有过航海的经验,郑和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懂得了一些进行海外贸易的知识。所以,郑和确实是完成明成祖联络各国、发展海外贸易的最好人选。郑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别使命,经过充分准备,各方面都就绪之后,选定吉日,启程远航。
公元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郑和告别了欢送的官员和黎民百姓,登上船队中最大的船只——宝船,缓缓向东驶去。这只船队总共有208艘船,光是长44丈、宽18丈的宝船就有62艘,其中有航海技术人员、管理事务人员和翻译、医生等。郑和此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相互间的了解,发展了海外贸易。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28年的航海活动,耗尽了他的心血。宣德八年三月中旬(公元1433年4月上旬),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最后一次航行的归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岛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
- 上一篇:普洱茶与清王朝:清朝为什么特别喜爱普洱茶?
- 下一篇:御碑亭【第十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