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新城公主是什么身份?她去世后为以皇后之礼下葬?

2024-07-14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女、唐高宗李治的胞妹,生母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的一座唐朝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而这座古墓的主人,便是新城公主。然而,这位唐朝公主去世后,却是以皇后之礼下葬,而其墓中壁画上的人物则全部被刮去了脸部,这又是为何呢?

  01.新城公主深受太宗喜爱,赐婚魏征之子却又被取消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幼女出生,中年得女的李世民,可以说对这个新出生的女儿极为喜爱,尤其是这位小公主年仅两岁之时,随着长孙皇后的去世,李世民更是将对长孙皇后的爱,也一并转嫁到了这个小女儿身上。

  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年仅八岁的小公主,便被封为了衡山郡公主,不仅实封而且又得增赋。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唐朝规定“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也就是说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而李世民却违例将衡山所在的衡山郡,作了小女的封号,可见李世民对小女的疼爱。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初唐时期的公主,直到出家之时才能拿到汤沐邑,然而从新城公主的墓志铭来看,这位小公主八岁之时,不仅获得了实封,而且还得到了増赋。 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可见李世民对其宠爱。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十六日,魏征重病临终之际,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前往探望,看着即将离世的魏征,李世民决定将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书玉,便指着跟随而来的衡山公主对魏征说道,“魏公,勉强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吧!”然而,就在许婚的第二日,魏征便病逝了。

  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爆发,侯君集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而魏征曾推荐此两人具有宰相之才,李世民便怀疑魏征与侯君集等人结党,再加上魏征曾将自己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认为这是魏征意图在史书上标榜自己。

  然而,此时魏征已经离世数月,此时非但无法坐实其罪名,且即使坐实了,对一个已死之人予以追究,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于是,一气之下便下诏书,停了衡山公主与魏书玉的婚事,此婚事至此便算是告终了。

  02.唐高宗李治同样疼爱妹妹,新城公主婚变后不幸离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精心挑选,终于为自己已经十五岁的女儿选定了驸马,人选便是长孙操之子长孙诠,为此长孙操也被提拔为岐州刺史。由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感情极深,长孙家族在唐初极受荣宠,如果算上长孙诠,长孙家族已是四尚公主。

  或许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李世民敲定婚事之后,便开始筹备起了婚礼,然而由于公主的婚礼筹备起来太过繁复,结果到李世民去世,婚礼也没能成功举行。李世民去世之后,由于子女要服丧,婚礼筹备事宜也就此中断。

  皇室子女自小缺少玩伴,因此唐高宗李治对于这个只比自己小六岁的妹妹,同样极为疼爱。为了不耽误妹妹的青春,唐高宗李治在永徽元年(650年)除服丧后,便下令继续筹备妹妹的婚礼,并打算等秋天公主守孝满一年后便为其与长孙诠完婚。然而,此举却遭到大臣于志宁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子女必须为父守孝满三年方合礼仪,李治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放下此事。

  永徽三年(652年)五月二十三日,衡山公主守孝满三年的前三天,唐高宗李治便下诏将妹妹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增邑5000户,以庆贺妹妹出嫁,新城公主与长孙诠就此完婚。从新城公主的墓志铭来看,两人婚后可谓感情和睦,琴瑟相谐。

  然而,公主与驸马的恩爱仅仅持续了七年。显庆四年(659年),由于长孙无忌曾反对唐高宗李治废后、立武则天为后,再加上唐高宗李治为了实现集权,长孙家族遭难,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后被赐自缢。而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也受此事牵连,惨遭诬陷,被流放至巂州(今四川越西县),后被地方官奉旨赐死。

  新城公主墓志铭有载,“虽外尊大义,不登叛人之党。而内怀专一,无亏字(缺)之(缺)。兰泽靡加,尘弥(缺二字)之镜;铅(缺)罢饰,网缀回鸾之机。贯秋柏以居贞,掩寒松而立劲”。可见,由于长孙诠之死,新城公主与李治的兄妹之情遭受重创,新城公主表面上虽未对李治表示愤怒,但却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表达愤懑。

  唐高宗李治不忍妹妹如此消沉,为了让妹妹尽快走出丧夫之痛,便想着再为妹妹再谋一桩婚事。不久后,唐高宗便下诏,将新城公主下嫁给了京兆韦氏的韦正矩。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治还接连下旨,短期内便将韦正矩连升八级,从奉冕大夫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可谓平步青云。

  03.因妹妹之死迁怒于新驸马,墓室壁画或为愤怒所致

  再次为妹妹赐婚,唐高宗李治本是想着让妹妹尽快忘掉长孙诠,谁知道由于新城公主与长孙诠感情太深,反而导致新城公主短期内根本无法接纳新驸马,丧夫之痛,加上婚姻不和睦,新城公主竟然很快便患上了重病。

  虽说韦正矩不敢得罪公主,但由于始终无法接纳新驸马,再加上自己身体不好,病中的新城公主难免脾气暴躁,与驸马产生争吵,结果导致两人成婚后不久,便传出了驸马“遇主不以礼”的传言,而这则为韦正矩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病重,唐高宗下旨为妹妹兴建建福寺祈福,希望妹妹病情康复。然而天不假年,同年三月,新城公主病逝于长安通轨坊南园,终年三十岁。妹妹的突然离世,不仅让唐高宗建寺祈福的希望骤然落空,更让李治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于是一怒之下便下令有司审问调查,然而这种事情韦正矩又如何辩解,结果被唐高宗李治迁怒,认为是他没有好好照顾妹妹,并与妹妹经常吵架,这才导致了妹妹的突然离世,随即将韦正矩处死。

  龙朔三年(664年)三月,骤失爱妹的唐高宗在极度悲痛之下,下令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身为公主,却在死后享有皇后葬礼规格,整个唐朝也仅此一例,如此破格的行为,也是高宗对妹妹最后的心意。不过必须指出,无论史书还是墓志,从来都是说“葬事宜依后礼”。结合史料及墓葬情况可知,此处的“葬事”应是指葬礼规格,而非陵墓规格。

  而在对新城公主墓进行清理发掘时,考古队发现墓中壁画上的侍女头部全部被人为抹去。因此,便有专家猜测,这是由于唐高宗李治因妹妹去世,导致李治迁怒于妹妹身边的侍女,觉得她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所以下令将壁画之中所有宫女的头都“砍掉”。

  这种猜测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个人认为却并不一定准确,毕竟他能下令处死驸马韦正矩,如果真的迁怒于这些宫女,下令将其全部处死不就行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在这些壁画上动手脚。而从新城公主墓多次被盗的情况来看,个人认为这更可能是盗墓者破坏所致。

  事实上,虽然唐高宗李治处死了驸马韦正矩,但事后冷静下来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因此又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了,而且驸马碑至宋朝还存在。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册府元龟·总录部·智智识》也证明韦正矩被杀乃是冤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