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袁绍到底有多厉害?竟能成为讨董卓联盟的盟主
东汉末年乱世初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袁绍绝对算得上名号,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竟能成为讨董卓联盟的盟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在书中,因领地徐州被吕布占领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刘备整日以种菜为乐。
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亭中饮酒食青梅。席间,二人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讨论,并最终以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刘备则装作怕雷而渡过难关告终。
在这段精彩的描述中,刘备曾经询问道:“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而曹操则不以为然。在《三国志》中,刘备并没有列举各路诸侯,曹操是直接说出了“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的豪言。即使曹操似乎对袁绍感到不屑,但专门提到他的名字,或许并非无心。
东汉末年,袁绍一度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那么,袁绍前期那么厉害,到底是靠谁呢?
首先在东汉末期,袁绍能够成为最早崛起的枭雄或诸侯,单靠家族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家族背景的积极作用,但是袁绍虽然出身是“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但袁绍本人在这个家族中的地位却是并不太好的,原因是他是庶出。比如袁术等人,就常因此而瞧不起袁绍,在袁术眼里,甚至把袁绍看作他袁家的家奴,袁术曾说过一句话:“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这还不算,袁术在给袁绍的死敌公孙瓒写的信中干脆就说:“云绍非袁氏子。”。
此后,在公孙瓒和袁绍因河北而争夺不休的时候,公孙瓒也曾经给汉献帝上了一道奏折,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春秋》之义,子以母贵,(袁)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
在古代,庶出和嫡出在地位上的差别是很大的。也因正因此短板,袁绍自己也很清楚这个事实。类似于曹操很清楚自己被人骂作阉宦之后一样,因此,袁绍其实是和曹操一样努力的。袁绍不但努力修炼自己的言行,制造好的舆论。此外,他还是一个孝子,在《三国志集注》中引周寿昌之言:“绍为庶出,此必其嫡母也。然汉臣久不服亲丧,绍为母服三年丧,又能追行父服,此正绍少年养名之时也。”
可见袁绍对于自己的名声的培养,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的。但是在乱世之中,光靠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成就大事,还得结交豪杰或有才之士。在这一点上,袁绍做得也非常好。《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中载曰:“(袁绍)又好游侠。”袁绍结交了好几个游侠之士,结为“奔走之友”,准备在乱世中大显身手。袁绍之友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但是在东汉末期,袁绍的发展却要快于曹操。
范晔的《后汉书》载曰:“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后汉书·何进传》也有记载说:“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可见袁绍在当时的影响力,绝非是浪得虚名。至少真实情况是,袁绍在初露头角的时候,有三大优势,其一是出身豪族,其二是身为游侠,其三是又为豪杰。其实,后两者占据了主要作用,因为袁绍的游侠和豪杰本色,使得更多豪杰和游侠等各类人才纷纷追随,袁绍也是因此逐渐成为他们的代表人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反董卓的时候,推举袁绍为盟军的盟主。
袁绍举义旗,开启自己的诸侯大业。粗略来看,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袁绍只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就击败了公孙瓒等枭雄,统一了河北等地,成为拥有四州之地的最强霸主。当时,放眼三国,袁绍绝对是气场和未来最光明的一位雄主。
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另外的情况,被人嫌弃的一方诸侯袁绍:原本最有可能终结东汉的枭雄,却因一失误成就了曹操。
这便是放弃汉献帝,而被曹操拿走,典型的“自尊束缚”。因为袁绍本比曹操要有机会抢走汉献帝的,且他手下谋士沮授,是三国第一个敏锐觉察到汉献帝价值的人,主张把汉献帝抓在手中。
仅一年后机会就来了,汉献帝开始了逃亡生涯,但哪料袁绍却放弃了。因为谋士郭图,说出了他的心声:如今汉室就要垮台,为何还把这个没用的皇上,供奉起来?听他命令的不是,不听他的也不是。这纯属找罪受!
许多人都说,袁绍有当皇上的心思。但从事后袁绍被曹操用汉献帝的圣旨,戏弄时的表现来看,袁绍其实很清醒,知道还不是当皇上的时机。所以袁绍放弃汉献帝的根本原因,是放不下自己最强诸侯的面子或尊严,对汉献帝表示起码的臣服,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曹操说袁绍是:志大而智小!见小利而忘命!正是此点,一个不会装孙子的人,是绝不可能做成真正大爷的!不是因为没智慧,而是太好面子,束缚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