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权倾天下,但是他的儿子却各个下场凄惨,唯独一位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一个以女子登基称帝的皇帝,她在位期间权倾天下做了许多的功绩,但是他的儿子却各个下场凄惨,唯独一位得到善终。
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李弘,二儿子李贤,三儿子李显和小儿子李旦。这四人都曾被立为太子,其中名气最大,最有才华,结局也是最悲惨的是章怀太子二儿子李贤,其他三位也命运各异,得到善终的只有四子李旦。
大儿子李弘(652年—675年),即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永徽六年(655年),王皇后因“振喉绝襁褓之儿”一事被废,改立武则天为后,时年仅三岁的李弘取代李忠成为太子。后来李弘染上痨瘵,就是肺结核,又受唐高宗致命带病监国,使旧病加剧,最终病死。
关于李弘之死,并不像《旧唐书》说的:“已亥,天后杀皇太子”,而是病死。肺结核病在当时相当于绝症,根本无药可救。比较可靠的说法出自《旧唐书》的记载:“己亥,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没有提到是武则天所害。强于考证的《资治通鉴》也这样说:“已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在一向视武则天为“毒妇”的司马光看来,李弘被武后毒死一说,无非是“反武势力”的政治宣传罢了。
二儿子李贤(655年—684年)在胞兄李弘死后被高宗立为太子,并大赦天下,即历史上颇具盛名的章怀太子。李贤自小便受到良好教育,王勃曾做过他的侍读,举止端庄,才华横溢。在二十九年的生命里,李贤著有《春宫要录》、《修身要览》和《君臣相起发事》等书,还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有比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史称“章怀注”。
加上容貌俊秀,才思敏捷,且熟悉兵法韬略,深得唐高宗喜爱,满朝文武十分看重他。但是,出类拔萃的李贤为武则天所惧怕,她甚至认为儿子太优秀将是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绊脚石。在皇位和权力的诱惑下,这对母子斗得你死我活,李贤在公元680年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几年后武则天因担心文韬武略的李贤反扑,逼令自尽。李贤之死,唐高宗负有一定责任,如果在临终前传位于李贤,而不是让武则天摄政,他就不会早死。
三儿子李显(656年—710年)在两位皇兄一死一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并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死当日继承帝位,史称唐中宗。李贤曾两度在位,分别是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共在位五年半。
第一次即位的李显较为昏庸无能,由于武则天临朝称制,手握摄政大权,李贤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开始重用韦后亲戚,甚至要把老丈人韦玄贞从一个普州参军连跳几级升至侍中(宰相职),遭到反对后竟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武则天忍无可忍,把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第二次即位是神龙政变的当年,即705年复位。不过令李显想不到的是第一次被武则天罢黜后的十几年里,日夜心惊胆颤害怕自己像兄长李贤一样被母亲逼死,却安然无恙,最后却被韦后和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
四儿子李旦,684年,武则天废掉了中宗,当时的李旦是22岁,便被母后立为新皇,是为唐睿宗,面对这“天上掉的馅饼”,李旦并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他知道母后有称帝的心思,而他被立为皇帝,也只是作为一个过度,安抚大臣。所以在他当皇帝的这些日子,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一切都是按照母后的旨意办事,但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以天后自居,掌握大权,亲自临朝,而身为皇帝的他也需要让位,住在别殿。
但是有些忠于李家的大臣很不满意天后的做法,为皇帝抱不平,垂拱二年,武则天感觉到徐敬业等人在谋划叛乱,所以她假意要将大权归还给睿宗,看看睿宗是否也心存不满,想要夺权,而心思通透的睿宗知道这是母后的试探,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的反应让武则天很是满意,她继续把握朝政,大臣们看皇帝如此,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当武则天要使用周历,改元为载初元年,还要用自己的新名字“曌”,这些做法再大臣眼中看来是大逆不道,他们无法再忍受李唐江山被篡改,所以群臣激愤,大加斥责武则天的做法,即使是武则天重用的刘祎之也在反对,他说:“太后既然废了昏君,又立了明君,可见是为江山社稷考虑的,可为什么要代皇帝掌权呢?这些事情都只能是皇帝做,如今天下人议论,为了安定人心,太后还是将朝政交给皇帝吧。”
被人如此反对,武则天大为愤怒,说道:“我一向重用刘祎之,将他提拔到高位,如今他竟然背叛我,忘记恩情。”朝中有些人见风使舵,开始污蔑刘祎之,而武则天也趁此打压他,下旨让肃州刺史查清此事。刘祎之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他也不怕了,再次说道:“太后不是皇帝,怎么能用皇帝的敕书呢?“这让武则天更加生气了,直接将他打入大牢,严惩治罪。
身为皇帝的睿宗也无法再假装看不到了,他为刘祎之开脱,但如今睿宗的插手只是让他的死期来得更快些,武则天怎么可能容忍让别人阻止她呢?刘祎之预料到了,在他死前,他沐浴更衣,让儿子替自己写谢表,儿子哭得泣不成声,但监刑之人还在催促,刘祎之被赐自尽。一时间朝中大臣都惶恐不安,不敢表明对刘祎之的惋惜,只能是赞美谢表的文采,但赞美之人也被武则天下令革职,以树立她的威严。
事已至此,睿宗请求母后称帝,还让母后给自己赐姓为武,眼见皇帝这样做,朝中大臣也别无他法,只能任由着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睿宗被赐名“武轮”,以皇太子的名义住在东宫,他仍然还是过着谨慎安分的日子,不敢违背武则天的心思。
698年,武则天被逼退位,而原先被废的中宗李显被拥立为帝,身为弟弟的李旦被被封为安国相王,拜为太尉,但经历了一切的睿宗已经看淡了一切,荣华富贵和权力都是浮云,不久他便辞官,可随后他又被立为皇太弟,但睿宗已经决定不再掺杂皇宫事务,所以还是拒绝了。710年,中宗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了中宗,想要效仿武后亲临朝政,而睿宗身为正统继承人,很有可能会被当作绊脚石,所以他再次让权以保全性命。
但很快睿宗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夺回了李唐江山,并且让睿宗登基为皇,如此睿宗再次成为了皇帝,朝中没有了阻碍,这一次他能够掌握大权,真正为国家做一些事,任用姚崇、松璟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之下肃清朝政,拨乱反正,原先朝堂之上的不良风气被清除,历史称其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登基后的第二个月,他便将李隆基立为太子,两年过后政局已定,他再次让为,让太子继位李隆基听到消息后,立马进宫表示自己不能接受父皇的禅让。但睿宗意已决,他对太子说:“你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扫除了祸乱,安定国家,让朕再次登基,如今朕退位是想让你更好地为国为民做事,你不必推辞。”随后他又拿出父亲的威严,“你若是孝顺的话,就现在接受禅让,难道还要等到日后朕驾崩了,你在灵柩前即位吗?”如此李隆基才接受了禅让。
纵观他的一生,或许别人看来是胆小,但其实他是有着大智慧的人,大智若愚,对皇位没有野心,才能在云波诡谲的朝堂上活了下来,最后还得到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