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神话提出的问题 南宋历史的提问

2024-07-14

中国古代神话提出的问题

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底是不是元始天尊

首先,关于盘古的记载,在三国时期,吴国有所记载:

首生盘古,垂死化生,气成风云,声为雷霆。——《五运历年纪》

另外山海经中也有记载盘古开天辟地

而后在魏晋南北朝,道教三清才出现在梁国的《真灵位业图》中。

之前是没有过道教三清的记载的。在这一时期,也诞生了这么一种说法:元始天尊以盘古之身开天辟地。

到底有没有鸿钧道祖这号人物?

女娲造人是用泥土造人,还是和兄长伏羲结合才有了人类?

女娲造人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楚辞》以及《风俗通义》中,记录的都是用泥土造人。在战国时期已经有流传,但是却没有在传记上有专门的记载,都是一笔带过。

在南宋期间,却有这么一个记载:

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

——《通志·三皇考》

而后又说,大洪水而后,伏羲女娲结合,才有了后来的人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可以提出的问题

一、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二、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南宋时可不可以读到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北宋在前南宋在后所以南宋时可以读到资治通鉴

南宋通鉴学大盛,有袁枢改编的《通鉴纪事本末》,有朱熹改编的《通鉴纲目》,更有众多的仿作、续作,如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刘时举的《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等等。可见,胡三省的归纳其实是反映了南宋人的普遍认知。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认知,宁宗君臣才在经筵坚持了19年的阅读。

从奏疏还可以了解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宁宗君臣的经筵阅读,并非逐字逐句的阅读,而是稍稍做了一些有意的节略,“东西魏、陈、隋及五季渎乱之事,有旨不读”。宁宗在未读之前,怎么会知道这些章节记有“渎乱之事”?无疑是应讲读侍臣的请求而下旨的。因为侍臣讲读之前事先需要认真备课。其时觉得这些章节“皇帝不宜”,所以才提出不读的请求的。由此可见,用什么内容做教材,如何教育君主,参与经筵的士大夫们是有着缜密心思和明确目的的。

对三百万言的19年阅读,宁宗很有成就感,不仅同意宣付史馆流芳后世,还大张宴席,款待陪伴他一同阅读的讲读官和相关人员。《玉牒初草》卷上在四月己未条载:“以经筵进读《资治通鉴》终篇,赐宰执、讲读、修注官等燕于秘书省。

从宁宗即位之始,士大夫们便通过经筵的方式,用《资治通鉴》给这位已经27岁的新皇帝上课,并且一上就上了19年。其间,士大夫政治经历了韩?腚泻褪访衷吨髡?。思想文化领域则经历了庆元党禁和开禁,从此道学成为弱势王朝的精神支撑。后继的皇帝继承先皇的衣钵,大力提倡,还获得了颇有褒奖意味的理宗庙号。

除了上述君臣花费19年时光读完《资治通鉴》的奏疏,仅有两年记事的《玉牒初草》,在卷下的嘉定十二年(1219)还有一些涉及《资治通鉴》的文字:

(二月)癸卯,徐应龙因进读奏云:“前读《资治通鉴》所载仇士良事,陛下能记之否?”上曰:“士良归老,语其徒云,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纳谏,智深虑远,吾属恩薄而权轻矣。”应龙云:“陛下能记此,天下幸甚。”

读了19年《通鉴》,不是读过就算了。老师不时还要抽查提问考试,看皇帝读过的内容忘记了没有?侍读官徐应龙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在宋代的士大夫们看来,作为教科书《资治通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玉牒初草》嘉定十二年九月我们看到了君臣共读《资治通鉴》的记载。

提问;古代有,现代无。商周有,秦汉无。唐朝有,宋朝无。打一字

古代有,现代无。商周有,秦汉无。唐朝有,宋朝无。 打一字是“口”字。

解析:

1、“古代有,现代无”这一句中,“古代”中的“古”字包含“口”,而“现代”二字中没有“口”。

2、“商周有,秦汉无”这一句中,“商周”二字内部都包含“口”字,而“秦汉”二字都没有。

3、“唐朝有,宋朝无”这一句中,“唐朝”的“唐”字中有“口”字,而“宋朝”二字中都没有“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