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最有名的三个皇帝 元朝被灭的是哪些皇帝
元朝最有名的三个皇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最有名的皇帝有三个,第一个,自然是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位,在位35年。1271年,定都大都。改国号“元”。1279年,灭南宋。
第二个,元成宗:铁木尔,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儿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
第三个,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36年。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的明朝军队攻破大都,顺帝北逃,元朝灭亡。
蒙古国皇帝排列
1、孛儿只斤·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
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后,追谥圣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2、孛儿只斤·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
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
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
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3、孛儿只斤·贵由
孛儿只斤·贵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称“贵由汗”。
贵由是前任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长子,母为乃马真后。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
1246年通过忽里台大会即位,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翌年贵由死亡,汗位转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4、孛儿只斤·蒙哥
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的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称“蒙哥汗”。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
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
1259年在四川东钓鱼山下去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5、孛儿只斤·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
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
元朝六部归哪个省
元代六部隶属于中书省,是元世祖忽必烈提出的。
六部就是皇帝们智慧的结晶,成功的经验,他们付出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继承。
六部制度是我国政治家的智慧结晶,它是一个统治集团治理国家的主要机构,是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机构。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者、贯彻执行者和有力监督者。正是有了六部,国家这个机器才能稳定高速运转,政权才能得到巩固。
据专家考证,六部在周朝的时候就设立了,周天子就是靠着六部对国家进行治理的。
到了秦朝的时候,统治者有点迷信,心说周朝就是因为六部制度而失去天下的,我们不能沿用六部这个名称,晦气。于是他们就用九卿来替代,虽然名称换了,执行机构却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觉得秦朝的名称不吉利,所以就改称&"六曹&",各曹的首长称为尚书。
六曹到了隋朝的时候,被弃之不用,据说当时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说,六曹这个名字别扭,叫人想起阴曹地府,多瘆得慌,另外起个名字吧。于是大臣有人出点子,建议把六曹改成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到了唐朝,李世民觉得&"部&"这名称好听,高端大气上档次,叫起来朗朗上口的,干脆都叫六部吧。就这样,六部作为中央机关的名称被确定了下来。
六部依次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刑部和工部,唐宋时期的六部在尚书省统一管辖之下,尚书省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元朝的时候,尚书省改称中书省,不过也是新瓶子装旧酒,换了名称而已。
一转眼元朝灭亡,泥腿子朱元璋当了皇帝,他做皇帝后对前朝制度进行了彻底反思,他觉得中国那么多王朝之所以灭亡,是独裁搞得还不够,权力太下放了,要什么中书省、尚书省,皇帝直接管理多好。要想千秋万代,必须皇帝挂帅,要想永不变色,必须老朱专权。于是,中书省被取消,改成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
六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人叫尚书。部里设立有两个副手,被称为左右侍郎,他们三个负责管理各部的内部事务。
明朝时期担任各部一把手的尚书在朝廷里的官阶是正二品,左右侍郎则属于正三品级别。
说着说着,明朝也玩完了,满清入关做了主人,又一个封建王朝横空出世。满清作为当时的异族,也没有什么统治经验,沿用汉人的一套统治方法和管理制度,六部的机构也就延续下来。
有所不同的是,各部的尚书被提高了一级成为一品大员,左右侍郎成为正二品。要不说还是满人会治国,国家机关的领导们仅仅是提了一级,待遇改变了一点,大家伙就会死心塌地为皇帝干活。
雍正做了皇帝之后,自信心满满,他觉得皇帝不必什么事都操心,就设立了一个大学士,负责协调、监管六部工作。
吏部:吏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织部和人事部。主要负责选拔官员、任用官员,对官员进行管理。
通过了八股考试的学子,吏部负责分配他们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做官。官员有成绩了就提拔他们。有过错了就处分他们。错误更大的、性质较严重的,就要降职处分。犯了原则性错误,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就要免除职务,交予司法部门定罪。
户部:户部类似于民政部和土地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全国的土地情况,耕地情况,农田管理,各地收成,农业税额的制定;以及各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和信息,国库收支盈余,全在户部职责范围。
· 兵部:兵部就是现在的国防部和国家安全部,是国家的枪杆子的大拿,为皇帝保驾护航的最高机关。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武器研发和更新,军队人才的培养,军队干部的升迁调动,兵员的召集和分配,军备的分配和调度,人才的选拔;以及战争、动乱时的军队指挥,战术战略,都是兵部的职责。
礼部:礼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外交部和礼仪司。国庆、皇帝寿诞、驾崩皇帝治丧,重大活动策划和管理,来访使者和宾客的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等。
· 刑部:刑部是国家刑法的最高权力机关。比如重大案件审理、量刑,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审察,上访群众的接待,大案要案的复审,越级上访案件的复审,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各地法医、法官的培训。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最高法院和检察院。
· 工部:工部就是我们现在的水利建设部。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皇帝行宫的建造,各地招待所宾馆的审批、建造。纪念馆的选址和建造,皇帝和皇亲陵墓的选址和建造;以及河道疏通,防务工程和水利设施的施工和维修等等。
元朝历代皇帝的年号
一、年号列表(在位 皇帝/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 1、 2、 3、 二、年号 1、至元 至元(1264年—1294年)是中国 元朝第1代 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的年号,榷易经》“至哉坤元”之意。 从1264年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一共使用了三
一、年号列表(在位皇帝/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
1、
2、
3、
二、年号
1、至元
至元(1264年—1294年)是中国元朝第1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
从1264年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一共使用了三十一年。由于忽必烈主要使用这个年号,因此他又被称为“至元大帝”。
一、年号列表(在位皇帝/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
1、
2、
3、
二、年号
1、至元
至元(1264年—1294年)是中国元朝第1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
从1264年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一共使用了三十一年。由于忽必烈主要使用这个年号,因此他又被称为“至元大帝”。
2、元统
元统(元年:1333年 - 末年:1335年)是元惠宗的第二个年号。元朝使用元统这个年号一共2年。
3、泰定
泰定,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年号。元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山西晋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的六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4、至顺
至顺(元年:1330年 - 末年:1333年)是元朝时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该年号在元宁宗、元惠宗时被重复使用,共计4年。
元朝历代皇帝元朝:1279~1368帝王:太祖( 铁木真) 在位时间:1206~1227帝王:监国(拖雷) 在位时间:1228帝王:太宗(窝阔台) 在位时间:1229~1241帝王:定宗(贵由) 在位时间:1241~1246帝王:宪宗(蒙哥) 在位时间:1251~1259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帝王:文宗(图贴睦尔) 在位时间:1328~1329 年号:致和帝王:明宗(和世剌) 在位时间:1329~1332 年号:天顺帝王:宁宗(懿麟质班) 在位时间:1332 年号:天历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蒙古帝国可汗,元朝庙号为惠宗,明朝谥号为顺皇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遁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后元朝在北方的朝廷被称为北元,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3日,在位37年。
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长子,元武宗的长孙,他的生母是迈来迪,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至顺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杀,妥欢帖睦尔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大青岛,后来到广西静江(今桂林)。
至顺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宁宗逝世,太后弘吉剌·卜答失里坚持弃子立侄,下令立妥欢帖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钦察人燕帖木儿反对,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燕帖木儿病死,至顺四年农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欢帖睦尔最终得以继位。
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右丞相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坚决支持下,元惠宗终于力排众议,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随后,伯颜以前很多不当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废除,例如恢复了科举等等。
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于黄河水灾频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
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一定胜利,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政府统一指挥,这一切给南方农民起义壮大的机会。
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元大都齐化门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病逝于应昌,庙号惠宗,蒙古语称“乌哈噶图汗”,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给他上谥号顺皇帝。
北元是如何灭亡的
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京师大都,元朝至此灭亡。但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自知无法抵抗明朝的北伐大军,遂主动弃守北京,率领百官、宫妃逃往上都。元朝虽然丢掉了大都,但是仍然保有相当大的势力。元顺帝仍能控制蒙古故地、陕甘一带、辽东、云南等广大地区,拥有兵力数十万,因此元朝的残余政权仍延续了一段时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的元朝残余政权就成为北元。
北元和明朝多次相互攻伐,蒙古贵族不甘心丢掉中原大地,一直试图恢复元朝的疆域。元顺帝在北逃之后,就命令手下大将王保保自太原北上,然后再攻居庸关,试图收复大都。明朝大将徐达得知王保保的动向后,率军直取太原,迫使王保保大军回援。徐达在路上设伏,趁夜劫营,大败王保保,最终把元军赶出山西。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北元的威胁,也曾多次对北方用兵。洪武三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再次大败北元大将王保保,俘虏北元官员近2000人。此时元顺帝已经驾崩,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领残余势力退往和林。经此一战,北元的实力大损,势力全面北缩。洪武五年,朱元璋再次起大军十五万,分兵三路,出击漠北。这次用兵,虽然明军兵力雄厚,但是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只有西路军获胜。
此次战役之后,朱元璋改变了对北元的策略,主要以防守为主,北元和明朝开始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对峙时期。洪武二十年(1378),朱元璋又任命冯胜为大将军,率军征讨北元,收回了辽东地区,迫使北元西撤。次年,蓝玉又奉旨率军十万,追击北元残余势力,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西逃,后被部将所杀。元主死后,北元陷入混乱之中,《明史》中称:“部帅纷孥,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
建文三年(1401年),鬼力赤杀掉了北元最后一位君主坤帖木儿,自立为汗,废除北元国号,该称鞑靼,北元至此灭亡
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消灭了立都于北京的元朝,然而当时的元朝,还没有彻底灭亡,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逃往北面方向的脱古斯帖木儿又建立起一个北元王朝,那么,这个王朝最终是如何灭亡的呢?
回首当时,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大将军永昌侯蓝玉率师十五万,由大宁进庆州,闻虏主脱古思贴木儿在捕鱼儿海,从间道,兼程而进”。面对从天而降的明朝大军,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儿派其大将蛮子率众拒战。然而,却被蓝玉杀的大败。其手下数千军士,都投降了。这种情况下,只有脱古思贴木儿与其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带领数十骑兵逃脱了。
直到此时,这位大元皇帝已经狼狈不堪,环顾四周,只剩下了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和丞相失烈门,而数万的十余万大军也仅剩数十人。既没有了臣民,也没有了士兵。
后来,他的手下大将也速迭儿在杀死脱古思帖木儿后,自己当上了蒙古大汗,称卓里克图汗。但他的胜利也没有延续多久,不久便死去了,而死亡的魔咒似乎也就此附在了中国历史上这个黄金家族的身上,他的继任者也都在登基不久后就死掉了,直到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者坤帖木儿在公元(1402)年死掉后,他的部将鬼力赤篡夺了汗位,取消了元的国号,恢复了鞑靼的古称,宣告北元正式灭亡。
北元灭亡原因:
1、贵族生活糜烂,吏治腐败,政府信用破产,土地兼并严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制度,以及对人民压迫欺凌严重;
3、财政赤字高居不下,赋税过重,外加自然灾害严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学习,只会用武力打江山。
元朝建立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造成了宰相专权和内乱频发。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我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后期因统治腐败和民族压迫,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北元1368年开始到1635年灭亡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1368年元惠宗迁都 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 塞北,故称“北元”。共二十八位大汗,享国二百六十七年。
1368年中原局势彻底失控, 元惠宗出逃大都,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此后 元国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而明国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后明国重修 长城,沿边设立重镇, 元、明以 长城为界形成对峙局面。到 元朝中后期乱臣频出,朝政糜烂腐败,而处于东北平原的 女真人开始崛起,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 后金,在征服女真三部后开始大举入侵蒙古,直到1635年 额哲献 传国玉玺降金,蒙古亡。
北元虽偏安于 蒙古高原,却是蒙古族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时期。 北元与 明朝、 东察合台汗国、 高丽国、 朝鲜王朝及17世纪初兴起的 后金政权并存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