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一个文官,后转为武官,仅用7000人大败30万大军,成一代名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名将,今天我们说的这位本是一个文官,后转为武官,仅用7000人大败30万大军,成一代名将。
此人就是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陈庆之的出生并没有清晰记载,但是,据梁武帝对其的夸赞前两句“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可以得知,陈庆之大概是出生于庶族或是寒门。自幼跟随萧衍的陈庆之,在萧衍建梁后被升到主书之位。这一职位是个实实在在的文职,陈庆之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机会去实现。
他唯有散尽家财,广招贤士,耐心等待一个能让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而最终,也没有让陈庆之失望,四十一岁的他,等到了这个机会并在抓住之后牢牢不放。因为,一件意外的事儿,陈庆之第一次从文官转为武官。
公元525年,与南梁对立的北魏朝中,叛乱不成的元法僧反而在彭州向南梁投降了,这就相当于主动“被招安”。当然,都知道这是因为元法僧叛乱的结果,又打不过北魏朝廷,便想到:被北魏抓了肯定是没好果子吃,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南梁投降算了。
但是,这却成了陈庆之的机遇。
接受元法僧投降的梁武帝偏偏就封了陈庆之为将军,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源于梁武帝对他的了解,让其与胡龙牙等人前去接应。
从此,陈庆之的武将之路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同年五月,回军后的陈庆之再次领着两千人护送豫章王入徐州。陈庆之第一次领兵是以一位“降官”的身份,而从,这次以后陈庆之正式转变成一位能够让上面放心,真正能率兵打仗的大将军。因其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护送途中,面对魏国的两万士兵,陈庆之一鼓击溃魏军营垒,若非豫章王投降,士气不振,梁也不一定会输。但是,即使在这种局面下,陈庆之依然带领部下全身而退。次年,随元树出征,担任总知军事,接连攻下两座城池,一直到结束俘获七万五千人。
在之后的十五年间,陈庆之先后参与涡阳之战、北伐之战等四十余次战役,接连拿下北魏三十余座城池,横扫洛阳。敢领着两百人就敢深夜袭营,以少胜多更是常态。陈庆之着实是让人惊叹,毕竟,老老实实当了几十年的文官,史料记载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这么个文弱先生率兵打仗,竟然还能当个常胜将军。
陈庆之在十多年领军生涯中,每一次的的胜利那都是打得非常的漂亮,甚至称得上是经典的战斗,最有名的一次则是他带7000人破了敌军30万大军,简直是牛的不得了。
大通初年,魏北海王元颢率队投降梁朝,并请梁朝出兵帮他坐上王位,梁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出陈庆之率7000人护送其还朝。而这7000人在陈庆之的带领下,破了魏朝的30万大军,当然不是一次击破,是分而破之。陈庆之这次北送元颢,从铚县至洛阳,行程3000余里,47战功克魏32城,一往无前,可谓神勇。我们来看看这30万敌军是如何组成的。
陈庆之大破魏丘大千7万人;破魏元晖业羽林军2万人;魏大梁守军望白袍而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击破魏杨昱7万人;破魏援军元天穆、尔东兆步骑兵1.4万;虎牢关将领弃关而走。在这些战斗中,有人数记载的加起来有17.4万,投降人数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根据陈庆之在虎牢关喊话的内容来看,他自己的说的数目是“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
其实,后来陈庆之还破了很多魏国兵马:鲁安乞降;魏将领费穆率2万兵攻虎牢,元天穆畏之而率4万众北渡黄河,都被陈庆之带兵一一破之,元颢(已经称帝)所在的京城洛阳危机解除。也就说,如果从送元颢还国开始计算,到最后扫清所有的障碍,那得接近打败了魏军40万人啊。
7000人在陈庆之的带领下破了那么多敌军,陈庆之被人称为战神,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但是任何名将都有落幕的时候,他也不例外,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因不利而还。
大同二年(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
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大同五年(539)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关于他的事迹在《梁书.陈庆之传》都有记载,毛泽东曾评价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上一篇:她是成吉思汗的情人,曾救了他的命
- 下一篇:渡阴平 【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