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诸侯袁绍,为什么最终败于曹操之手?概因这三点
东汉末年乱世初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袁绍绝对算得上名号,他被称为三国最强诸侯,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又为何最终败于曹操之手?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首先我们来说说,袁绍有何能力被称为最强诸侯。
东汉末年,袁绍出生于汝南郡汝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他身处于东汉中后期的一个庞大家族——“汝南袁氏”。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称袁绍是“四世三公”,这指的是从名臣袁安在朝中担任司空、司徒起,袁家四代都有人官至"三公",在朝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袁绍的父亲袁逢官至司空、叔父袁隗则官至太傅。作为他们的后辈,袁绍自然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许多常人所难以拥有的素养。
据《三国志》记载:“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在几乎是出身决定命运的古代,名门之后的袁绍从小就养成了贵族的气质和风度,具备着相当强的魅力,这吸引了许多的豪杰前来依附。
据《英雄记》记载:“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由此可见,袁绍的个人条件还是十分不错的,有魅力的领导者会吸引并团结周边的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部因素。
首先要讲的便是上文已经提及的,袁绍的家世。作为名门之后,袁绍自幼便能够得到最好的资源,拥有比常人多许多的机会,这锻炼了他的能力,培养了他的气质。此外,名门的标签也帮他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为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举例来说,袁绍先是因为身份而被推举为讨董卓联盟的盟主。之后,曾经是袁家故吏的冀州牧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使得袁绍不费吹灰之力便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袁氏在朝中发展多年,许多重臣都曾受其恩惠,于是袁绍利用这层关系,得到了许多好处。
其中一大好处,便是人才对汝南袁氏这一金字招牌的向往。
在袁绍发展的初期,就有沮授、郭图、田丰等谋臣辅佐。其中,沮授为袁绍定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的发展方略。而郭图则曾经劝说袁绍抢先迎接汉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田丰协助袁绍攻灭了统一河北的最大敌人公孙瓒,又在曹操东征刘备时提出偷袭其后方的良策。在官渡之战中,他建议袁绍进行持久战,不过因为他性格刚直,所以袁绍常常对他的建议不予采纳。在袁绍的创业初期,许多谋臣的帮助使得他顺利统一河北,雄踞北方。
当然,武将也是十分重要的。
袁绍虽然不像小说中的蜀汉,拥有骁勇善战的“五虎将”。但在后世评话小说中,他也有着自己的"河北四庭柱"。他们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
其中,颜良、文丑被孔融称为“勇冠三军”,在史书中,关羽“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而文丑则死于乱军之中。
张郃、高览在官渡之战后期投靠曹操。张郃在曹魏屡立战功,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地位十分显赫。而高览则销声匿迹,没有了什么存在感。
综上所述,袁绍前期的强势,和家世、个人能力,以及手下的谋臣武将都是离不开的,河北四庭柱虽然不及五虎将,却也是一时猛将。
袁绍虽然被称为是三国最强诸侯,但历史却好像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竟惨败给了弱小的曹操,成了三国最失败者的典型人物。
公元200年爆发的官渡之战改变了袁绍和曹操双方力量的对比,是那个乱世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根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袁绍的兵力远远胜过曹操,拥兵十万,曹操的兵力却不足一万,一些人甚至断言:曹操必败。然而,在总体作战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曹操却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他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地位;而袁绍集团被彻底打败,从此一蹶不振。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袁绍的惨败呢?
其实深究袁绍惨败的原因,就在于袁绍有三点“穷人思维”。
先看第一点:这便是放弃汉献帝,而被曹操拿走,典型的“自尊束缚”。因为袁绍本比曹操要有机会抢走汉献帝的,且他手下谋士沮授,是三国第一个敏锐觉察到汉献帝价值的人,主张把汉献帝抓在手中。
仅一年后机会就来了,汉献帝开始了逃亡生涯,但哪料袁绍却放弃了。因为谋士郭图,说出了他的心声:如今汉室就要垮台,为何还把这个没用的皇上,供奉起来?听他命令的不是,不听他的也不是。这纯属找罪受!
许多人都说,袁绍有当皇上的心思。但从事后袁绍被曹操用汉献帝的圣旨,戏弄时的表现来看,袁绍其实很清醒,知道还不是当皇上的时机。所以袁绍放弃汉献帝的根本原因,是放不下自己最强诸侯的面子或尊严,对汉献帝表示起码的臣服,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曹操说袁绍是:志大而智小!见小利而忘命!正是此点,一个不会装孙子的人,是绝不可能做成真正大爷的!不是因为没智慧,而是太好面子,束缚住了自己。
袁绍第二点穷人思维的体现,是在官渡之战中。虽袁绍内部矛盾重重,但在绝对实力支撑下,依然取得了绝对优势,哪怕是许攸投奔曹操,提出奇袭乌巢时,袁绍也是有机会翻盘的。
因为奇袭乌巢,对曹操和袁绍都意味着一次巨大的危机。先看曹操,直面面对!曹操亲自带队伍前去乌巢。因为他意识到了,所谓危机,是危险和机会并存的一种状态,自己必须亲临,才能抓住机会,渡过危险。
再看袁绍,采取的是逃避!在得知乌巢被袭后,一边让主力强攻曹操大营——结果没攻下。另一边又派出部分骑兵救援乌巢——这支救援部队,曾一度杀到曹操身后,但曹操却挥剑在手,下了死令:不要管后面,就给我全力拿下乌巢!终于攻克乌巢。
倘若当时袁绍也如曹操一样亲征呢?显然,无论他去强攻曹操大营,还是亲自救援乌巢,有袁绍压阵,其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暴涨,官渡之战的胜负还真难说。
但可惜,正是因为袁绍的逃避,从而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做出判断,使危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所以顶不住压力,不能正视危机的人,哪怕如袁绍一般强大,也终会失败——这正是穷人思维的第二点,缺乏富贵险中求的心理素质和准备。
袁绍第三点穷人思维的体现,是在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很快就死了。无论他是病死还是怎么死的,显然袁绍之死,就死在了“心死”之上,即绝望了!这正是穷人思维中,最糟糕的一种表现,即,认命服输!
关于这一点,只须对比下曹操和刘备。先看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曹操竟然打肿脸充胖子,给孙权写了封信:我的士兵得病不得战斗了,所以我才烧了战船作掩护,安然退走,根本就不是被周瑜打败的。至于刘备更是例子一抓一把,几乎次次绝境,却次次起死回生,堪称三国打不死的小强。所以三国最强诸侯袁绍,最终失败,是必然!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 上一篇:武则天豢养男宠,还全国物色优秀的年轻男子
- 下一篇:金锁缘 第十一场 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