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几次看梅兰芳戏的往事
本人有幸,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赶上欣赏了梅兰芳先生的几出戏,其中有几回的买票经历让人终生难忘。
1955年读中学时。
寒假期中,听说梅兰芳先生元月14号要在天桥剧场公演《宇宙锋》的消息,急忙跑去排队买票,真不容易,坐上了“末班车”,幸运地当了最后一名购票者,买到了两张三楼最后一排紧靠边的两张入场券。和同学许凤山(他后来成为北昆剧院的知名小生演员)一道,第一次欣赏了梅兰芳先生的演出。兴高采烈时甚至站了起来看(反正是后一排“靠大墙”后面没人干涉)。
两周之后,就是农历乙未羊年的春节,梅先生决定在吉祥和中和戏院各演一场《霸王别姬》。报纸上的广告一经登出,立即就有人在剧场门外排起了队,本人和几个戏迷同学也在中和门前轮班的队列之中。此时距售票时间还有两天之久,谁知当晚来了一位警察,说夜间不得在街头集结,劝大家散去,可人们不干,非让警察保证能买到戏票不可。于是本人被推举为群众代表之一,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了派出所协商,在施家胡同派出所长的调解下,请中和戏院的经理,打开剧场休息室,让群众夜间在里面等候,白天再出来排队。就这样,经过“两天两宿”花了“两万”(旧币),终于买到了称心满意的戏票。
1959年的两次红运
其一:初夏的5月28日,梅先生在文化宫的劳动剧场第二轮演出新排的《穆桂英挂帅》,得知消息后请母亲帮忙买票,感谢老人家排了半夜队,买回了二十多排的两张戏票,座位虽差,总比没有强。看戏的那天,天安门左金水桥畔,云集着许多等候机会买退票的人。不料我们母子刚步入文化宫的南门,售票处窗口正好在处理“留售外宾的40张机动票”,座位是“特排”,(就是在第一排前加摆的一行折叠椅)。真是喜出望外,连忙买进两张,然后再出“宫门”,卖掉原有的两张。洋洋得意的、近距离的欣赏了梅先生《穆桂英挂帅》的第三场公演。
其二:建国十年大庆刚过,18日,梅先生偕同俞振飞、言慧珠、华传浩等人,在民族文化宫礼堂演出昆曲《游园惊梦》(是为将要开拍的电影做前期准备,专门演给有关单位的),前场还有上海戏校梁谷音、刘异龙的《双下山》、陈治平、蔡正仁、华文漪的《钟馗嫁妹》、王芝泉、甘明智、张铭荣等人的《八仙过海》。可喜的是有朋友送了两张票,可惜同伴临时有事去不了,只好一人前往。碰巧的是在剧场入场口,有一位大姐,带着一个小孩,但只有一张票,领不进去,正在和收票员交涉之际,我凑近一看,啊!座位太好了,2排1号。于是不好意思的和她商量,是否同意用我手里的两张后排票,换取她的这张好票?这位老大姐为了让孩子能够看到梅兰芳,既不情愿又很无奈地答应了我“趁火打劫”的要求。于是又一次近距离的欣赏了梅先生的昆曲《游园惊梦》。
以上几场戏票的票根儿,连同当天的演出说明书,我都一起珍藏着。每当闲时翻阅,都能引起一番愉悦的往事回想。
“戏迷看戏报,侃菊苑旧事,一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