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割让香港的内奸,琦善
自古以来,国家疆土的主权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弱国无外交,在晚清时期,最可怕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为敌人引路,做着亲者痛,仇者快的勾当,被冠上永世的骂名,鸦片战争的主和派代表琦善就是其中之一。
1840年8月,英国舰队开进了渤海湾,直逼天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隶总督的琦善,被道光帝派去与英军谈判。第一次与英军打交道的琦善,立刻被英国的先进武器刷新了三观,并坚定地认为这场仗清军是打不赢的。于是联合几个与林则徐有过节的大臣,一同向皇帝陈奏,认为这场战争都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将“锅”扣在了林则徐身上,并要求停战言和,与英军谈判。11月份,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任命琦善为两广总督,赶赴广州与英军谈判。
琦善到达广州后,打算以让步换取和平,但他的示弱换来的是英军的更加嚣张与贪婪,对方狮子大张口,割地赔款毫无底线。琦善将这些要求上奏给朝廷,道光帝看了怒火中烧,认为英国实在欺人太甚,下令全面备战。就这样谈判陷入僵局,1841年1月,英军首先打破僵局,开始进攻虎门。虎门战役只持续了10个小时,英军以38人受伤的极小代价,占领了沙角、大角炮台。琦善连忙请求和谈,并私下同意了英军的《穿鼻草约》,这其中就包括割让香港岛、赔款600万银元。当然这样的大事,琦善是没有权利同意的,所以他暂时没有签字,打算奏报道皇帝后再正式签订。
只是还没等琦善向清廷汇报工作,英国就向外界公布了《穿鼻草约》,并猴急地占领了香港。事情败露,琦善连忙给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为了说服皇帝同意条约,他大肆渲染英军军械之厉害,清军之各种不给力。结果道光帝在奏折上将琦善骂个半死,下令抵抗到底,并以战事不利,畏敌,擅自割让香港等罪名,将琦善撤职查办,抄没家产,发配军台。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后来竟被赦免了,还当上了驻藏大臣,混得风生水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虽然在一系列的干预下,香港被割出去,但是总有一天还是会还回来的。
鸦片战争开始,英国开始和清政府开战,一直坐享其成的满人军队虽然进入关内的时候战力惊人,如今在不断的堕落腐蚀之下,已经没有当初的骁勇善战。面对小股部队的英军也是抱头鼠窜。1842年清政府战败,进行苟且偷安的求和,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南京条约》这个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割让出自己的第一块国土香港岛。香港岛是清政府正式的文件割让给对方的。入侵中国的英国尝到了甜头之后,更是加紧对中国的后续侵略,其他列强也是争先恐后的希望自己能分上一杯羹。
紧接着,在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进行割地赔款事宜,这次不同的是,已经从和英国单挑变成了被列强的群殴。失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进一步的丧失主权和领土。英国从清政府的手中取得割让的九龙半岛。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之后英国趁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机会,开始进一步的谋取自己的利益。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英国向清廷租借香港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为届满。
就这样,英国通过战争掠夺和敲诈,清政府先后失去1106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主权。国家与国家之间只讲求利益。“弱国无外交”早在三国其实,诸葛亮曾对白帝城托孤的刘备说。1945年在国际社会中这句话再次被提出来。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无论是国家的地位和主权利益都不被重视。198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年,这个时候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打赢一场又一场的边境战争,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变得不同。改革开放更是垫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来到中国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受到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引领者的接见。两国商谈香港回归的问题,最终双发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无论是割让出去的土地,还是租赁出去的土地,随着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1997年7月1日中国国旗升起在香港,标志着阔别一个世纪的领土再次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