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京剧服装-铠甲类

2022-05-19

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有专用名词,叫做靠。演员穿上这身铠甲,也有个专用名称,叫作披靠,或叫扎靠,就是把铠甲披在身上或系在身上,生活中的铠甲一般是用皮革或铁叶子做成的。每副铁甲大约有四、五十斤重,穿在身上沉重冰凉。看到它,使人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走起路来也是希里哗啦作响。在舞台上的靠,就完全不是那样了。靠是一种美化了的舞蹈服装。靠分成前后两扇披在身上。肚子处,是一块比腰围要宽,长方形的,叫靠肚子。靠肚子一般绣有凸出来的虎头,现在有的经过改良也有例外。靠肚下边垂着的一扇,叫作“吊鱼”。在大腿的两侧,系有两片长方形绣有鱼鳞图案的甲叶子,名为下甲,或靠腿。演员经常把两片下甲提起来,进行一些舞蹈动作。靠的两个袖口是收紧的瘦袖。两个肩膀头上绣成蝴蝶翅膀形的,也有绣虎头的,名为护肩。脖子上一般围有一块护领,上面绣着云头,有个俗名,叫三尖。实际上应该叫作“苫肩”,是遮盖住肩膀的意思,三尖是苫肩的讹音。靠是用各种颜色的素缎子制作的。在素缎上用金、银、彩线绣满了鳞,甲,看上去辉煌夺目。外国朋友对我们的靠非常欣赏。它不仅是戏曲服装,而且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靠,一般可分以下几种: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硬靠,又叫作大靠。在靠背的背后绑着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的靠旗子。这种带靠旗的靠叫作大靠,或叫作硬靠。一般武将都穿大靠,再衬上四面靠旗,看上去特别显得威武、勇猛。如果舞台上站着四名或八名披着大靠的武将,每个人都张着胳膊把下边两片下甲提溜起来,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有千军万马之势了。这就是京剧服装所起的特殊作用。靠的形状采取这样的设计,主要为的是渲染气氛,便于舞蹈。

靠旗是插在背后的三角形的四面旗子,又叫护背旗。旗上有用各种彩线绣的龙纹。每面旗上附有一条彩色飘带。动作时,旗子连同飘带飞扬招展,潇洒优美。靠旗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的。很难想象穿着铁叶子做的铠甲,背后插着四面靠旗,那样怎么能够进行战斗呢?有人认为靠旗是从古代传令旗变化而来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猜想,没有任何根据。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四面旗子与发号施令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令旗只有一面,怎么发展也不会发展成四面。再说靠旗是插在背后,不是插在脖子里,也不能随时拔下来。因此,靠旗只是一种装饰性的舞蹈工具,是为了渲染武将的威风,显示表演者的技巧,增加舞蹈时的动态美,以此来帮助塑造人物的一种专用舞蹈工具。后来,由于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运用靠旗设计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把靠旗从一般的舞蹈服装装饰又发展了一步,变成了高难度技巧的一种辅助工具。比如,云南的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在打出手的时候,就运用靠旗杆的弹力,把对方的兵器弹回去。我们知道,通常打出手用手、用脚、用腿来进行一些动作。可是,关肃霜却利用靠旗杆的弹力来进行表演,这就加强了紧张、惊险的效果。又如,天津表演艺术家厉慧良,他在《金沙滩》这出戏中的一次下场以前,就把兵器??鞭,抛在半空中,然后,一转身恰好鞭就落在四面靠旗的夹缝里边,同时显示一个很威武的亮相。构成了一个很优美、予人以很精确感觉的造型。

第二种是软靠。软靠背后不插靠旗。例如《群英会》里的黄盖,《碰碑》里的杨继业,穿的都是软靠。因为他们都是老将,年老力衰。虽然也顶盔贯甲,但就不再用靠旗来渲染他们勇猛的神态了。又如《走麦城》,关羽手下的武将全穿软靠,这样处理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关羽的扮相很特别,他不穿大靠,若他手下的将官穿大靠,就会把主将关羽的威风盖下去。其二是这出戏的末尾,关羽手下的将官是全军覆没的。因此,一开始在服装上,就给予暗示。在京剧里,结合着剧情和人物来选择服装,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手法。

第三种是改良靠。是比较晚出的经过改良的一种服装。改良靠的样式跟软靠相似,只是腰身既紧又瘦,几乎就像用腰带系在身上。这样在开打时,显得轻便灵活一些。有的在改良靠上不绣什么鳞甲,只绣上一些花纹或镶上一些镀镍的金属凸片或看着晶光闪亮,像圆钉子形的装饰品。

前面介绍的大靠、软靠和改良靠,都是男性角色穿的。

另外,还有女靠。女靠也分三种:硬靠、软靠、改良靠。女靠的上身跟男靠的形式差不多。下身就比较复杂了,都缀着五色绣花的飘带。同时,在靠里面衬着裙子,有的在开打激烈的时候,里面也不衬裙子。穿大靠的女角色如《樊江关》的樊梨花,《天门阵》、《穆柯寨》、《战洪州》等戏中的穆桂英都是扎大靠的。《樊江关》里的另外一个角色薛金莲则是穿软靠,也有的角色穿改良靠。上面这两个角色都是旦角,而且同属花衫。一个穿大靠表示是元帅,一个穿软靠或改良靠,表示是一般将领,两人有所区别,因此穿着也各异。

靠的颜色和蟒一样,也是十分复杂的。在一般剧团里有这么一句话:“十蟒”、“十靠”,这就是说有10种颜色的蟒,有10种颜色的靠。在一般设备比较完备齐全的剧团里,都备有十蟒、十靠。以近代来说,甚至比十蟒、十靠还多一些,那就更完备了。一般能够备全十蟒、十靠的,就相当不错了。穿什么颜色的靠,与角色的扮相、脸谱、身分、年龄、性格都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是根据年龄和性格的,比如扮演年龄较轻,英武俊秀的一些武将,像周瑜吕布赵云马超等这样角色都穿白靠。还有的是一些智勇双全,清秀潇洒的儒将,像岳飞、杨延昭、伍子胥等也都穿白靠。还有一些特别要突出表现角色的年轻,表示他风流倜傥而穿粉红色靠的角色,如《银空山》的高思继。有的戏里周瑜、吕布也穿粉靠。按照人物的脸色,即脸谱的颜色来穿相同颜色的靠,也有不少。像黑脸的张飞牛皋、焦赞、项羽等人物都穿黑靠;蓝脸的或主色是蓝色的如夏侯渊,就穿蓝靠;紫脸的魏延,则穿紫靠。按照演义小说秦琼的脸是发黄的,因此他穿的靠就是杏黄色的。然而,关羽算是典型的红脸了,可他却穿绿靠。这是因为绿色靠象征着威武、刚毅。因为红脸的关羽穿绿靠或绿蟒,所以许多红脸的角色,如《收关胜》里的关胜、《铁笼山》里的姜维、《伐子都》里的颖考叔,都穿绿靠,还有《挑华车》里的高宠,因为他的性格勇猛绝伦,刚毅不屈,最后英勇牺牲,所以也穿绿靠。也有高宠穿蓝靠的,这是一种变格。穿红靠的,大都是有身分,有威望,或者是忠义正直的一些大将,像《战太平》里的花云,《将相和》里的廉颇等。还有一种是很特别的情况,人物姓什么,就穿什么颜色的靠,例如黄忠姓黄;还有的是按照国号,例如金朝的兀术,俗称金冗术,因金子是黄色的,所以他们都穿黄靠。当然,这种黄靠是深黄色,杏黄色的。这种把姓氏、国号和靠色或蟒色联系起来的穿法,显然没有什么性格上的意义了。当然,以上这些穿法基本上是由于习惯或按当时的设计沿袭下来的,并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