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著名的六大神枪手,一人受命刺杀日军军官,一次就杀了四个军官,一人125发子弹干掉一个连,第一战绩竟如此惊人?
在我军抗日战争时期到至今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神枪手,相比较抗日神剧中的神枪手,他们的技巧更是神乎其神,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我军著名的六大神枪手,一人受命刺杀日军军官,一次就杀了四个军官,一人125发子弹干掉一个连,第一战绩竟如此惊人?
志愿军传奇战斗英雄张桃芳:
在上甘岭打冷枪,以志愿军严苛的战果统计标准,创造了442发子弹歼敌214名的纪录——期间还有相当部分战果用的是没有瞄准镜的栓动步枪莫辛纳甘,并且与美军狙击手有过交手纪录,当然也少不了经历敌人的报复性炮击,自己却毫发无伤。如果光看不到三百的毙敌数或者平均2发以上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的比例(二战时美军平均每杀死一名敌军士兵需要2万余发子弹,但专业的狙击手可以压到1点几到2之间这个样子),这个战绩似乎并不出彩。然而张老当时是新兵蛋子上阵,初期使用的是一杆普普通通的步骑枪,没有经受过任何正规的狙击训练(整个志愿军都没有),而且上述战绩是三个多月时间内完成的——从上前线开始算。考虑到这些,这个战绩就相当了不起了。就是在张老和战友们这些“神枪手”(志愿军并没有专业的“狙击手”,当然冷枪队的神枪手们在血火考验下成长起来之后,逐渐起到了精确射手甚至狙击手的作用)的努力下,高地被打成了敌人口中的“狙击岭”——对于一支根本没有专业“狙击手”的部队,来自敌人的称号无疑也是巨大的肯定。
杨长顺:
挑煤工出身。1937年,年仅18岁的他抱着参军抗日的目的来到山西,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当时部队很少有重武器,打仗主要靠步枪,杨长顺便下决心要练出一手好枪法来。他训练非常刻苦,除了每天部队规定的训练科目外,整天都抱着发给他的那支三八式步枪,自己抽空捎带着练,白天瞄树枝、瞄飞鸟,晚上瞄星星、瞄远处的灯火,很快射击成绩就有了很大提高。杨长顺学习军事技术肯动脑子,他凭着参军前在老家打野兔的经验,总结出掌握提前量的诀窍,特别擅长打运动目标。后来在谈起这段经历时,他曾这样说道: “苦练枪法的目的,节约弹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敌我对阵,动作要果断勇猛,一枪制敌,你一枪摞不倒他,他就要打倒你了。”
岩龙:
傣族战斗英雄。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他摸到距敌不到百米处,突然射击,孤身奋战四小时,击毙越军二十余人。后在搜索残敌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部队党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称号。从抗日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五大神枪手,第一实至名归!
魏来国:
魏来国, 1925年11月出生,山东荣成市东山镇干占村人,曾任27集团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一级人民英雄、华东野战军射击英雄。
小的时候正好赶上二战日寇侵略中国,魏来国的两位年轻的叔叔都为了赶走日本的侵略者而参加了八路军,当时的日伪军队抓不住身为八路军的两位叔叔,所以就来村里捣乱,魏来国家更是深受其害,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魏来国下定了决心,要把日本侵略者赶走。因此刚刚16岁的魏来国就怀着对日寇的恨意加入了八路军。
1942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两次战斗中,他用265发子弹,打死202个敌人。当时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十分兴奋,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全区都要开展向魏来国学习的活动。'消息传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陈毅司令员高兴地对副司令粟裕、副政委谭震林等领导同志说:'魏来国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战士有高度的觉悟,精湛的技术,就一定能战胜国民党。'不久,陈毅到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讲到魏来国一次战斗用125发子弹,打死110个敌人的事迹时,毛主席兴奋地说:'一个人就消灭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
吴凤翔:
要说这吴凤翔,也是一号传奇人物,曾先后三次被捕入狱,三次都成功越狱,还曾带着十八个战士硬抗上千名日伪军,结果毙敌上百人,成功脱险……总而言之,在吴凤翔身上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发生。
1939年,吉川贞佐进驻开封山陕甘会馆,拉开了大肆追捕地下抗日工作者的序幕。在此情况下,中原局决定派出一名枪法好的人前往执行刺杀任务,一番筛选之下,吴凤翔被选拔出来。
除了他之外,这支刺杀小队还包括王永泉、王宝义、徐敬武、李洋斋、刘胜武等几位地下工作者。
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才能顺利接近吉川贞佐。
去和日本人交涉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机会只有一个,就是收买吉川贞佐手下那几个大汉奸,一个是翻译官程凯,另一个是宪兵队长权沈斋。为此,吴凤翔等人还特意自编自演了一出好戏,假扮成当地山头的土匪,带着兄弟们下山投靠皇军。
当然了,红口白牙地去说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所以吴凤翔等人带了一堆银元和名贵药材,找到那两人的家里。有了钱,自然就有了门路,吴凤翔很快便被引荐给吉川贞佐,而且经验丰富的吴凤翔顺利通过了吉川贞佐的几次考验,一来二去之下,吴凤翔成功拿到了自由进出日军总部的许可证。
1940年6月22日黄昏,眼看时机已经成熟,吴凤翔与王宝义两人结伴来到日军总部,准备执行刺杀计划。任务分工也很明确,王宝义负责解决守卫,而吴凤翔进去刺杀吉川贞佐。
由于早已经出入很多次,守卫认识他们,所以并没有多加阻拦。王宝义假装闲聊,和守卫一起站在门口,既可以放风,又可以随时干掉守卫。而进入院子里的吴凤翔,很快循着说话声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吉川贞佐,屋里除了吉川贞佐,还有另外三个人,都是日军在开封的头脑人物。
没有多余的废话,吴凤翔双手掏出手枪,左右开弓,将四个人全部击毙。门口的守卫听到枪响后刚要往里冲,就被王宝义顺手解决了。
更幸运的是,由于吉川贞佐所在的院子属于深墙大院,在外面几乎听不到枪声,再加上守卫被除掉,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院子里发生了什么,这就为吴凤翔二人的撤离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当吉川贞佐的死讯被爆出来后,社会各界可以说是额手相庆,吴凤翔更是被媒体称赞为“大无畏的民族英雄”。
后来,吴凤翔去了延安,受到了主席和朱老总的亲自接见,主席对他的义举也是赞叹不已,说他是“艺高人胆大”。
罗炳辉:
罗炳辉将军早年参加讨袁护国以及孙中山领导北伐战争,曾日夜急行190里报吿战况被称为神行太保.29年率部起义参加红军, 创造了“麻雀战”、“跳梁阵”等游击战术,长征途中率九军团左右掩护中央红军北上,被军委称为 “战略轻骑”.抗战后创造"梅花桩"战术以少胜多,战功卓著.
美国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 先生的前夫人尼姆·韦尔斯在《 续西行漫记 》一书中赞颂罗炳辉是“ 神行太保 ”、“传奇式英雄”、“智勇兼全”的人物。
我军著战将人称小叶挺的叶飞仅在新四军一支队同罗将军接触一个多月就对其大加赞扬,叶飞在回忆录中写道"罗炳辉同志出身行伍,身经百战,作战练兵经验丰富,军事技术和战术都好。本人又是出名的神枪手,每天练习射击,从不间断,对部队训练也很严格。训练打麻雀战时,亲自示范,对部队影响很大."
罗炳辉17岁参加滇军后,旧军队中的吃喝嫖赌样样不沾,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军事本领和文化。为了练习射击,他不断提高难度,在枪前端挂上两支步枪,站在凹凸不平的地上或石头上练习,特别注重对活动物体的射击训练。不久就成为滇军中的“模范士兵”。三个月一次的升级考试,一次未脱。下面是罗炳辉作为神枪手的几真实的故事。
一枪打死三个半
“记得我在当排长的时候,有一次在夏天与军阀战争,奉命破坏一座桥梁,阻滞敌人的前进,全排只十七人,仅有三支好枪,有几支都打不响。该桥高一丈余(3米左右),宽一尺多,是个重要的口子,欲加以彻底破坏,缺乏器械,临时又无法借到,敌人已快逼近。当时我决心将部队埋伏起来,待其接近给予杀伤,延缓其进展的时间。计划是这样:敌人前进来时,待其尖兵班先行过来,求得白刃歼灭,换取枪支弹药。我等在与桥头成直线距约六十米的小堆小树蓬下隐蔽。不久,其尖兵本队的敌人成一路纵队重叠着向桥这边开来,我预先依托好估计将可击中敌胸脯的步枪,即行开火,一枪过去击中四人,战斗后,下河捞起三个已四的敌人,弹着点全在胸腹部,未死的第四个射中肋骨部重伤倒在桥下,故名之谓一枪命中三个半敌人。当时敌后续部队迅速缩回,隔河展开。过来的七个敌尖兵,当我枪响后,埋伏部队也即动起手来,用梭镖刺刀缴了械。后来我又打了几枪,全部命中。相持至旁晚,敌人不敢前进开始退去。这天敌人伤亡六七十,我缴十一支枪,毫无伤亡。该战斗特点,布置精密,仅依靠准确的步枪火力(没有手榴弹),占地势好的便宜,获得完满战果,过后受到上级奖励。”
重机枪点射
1935年3月初,长征途中,红九军团奉命以娄山关要塞为据点,阻击敌人追击。战斗打响以后,敌军凭着十几倍于我军的力量,猛烈进攻。我军边战边退,一直退到娄山关。娄山关,双峰对峙,只有中间一条大路通过,是易守难攻的好地形。我军刚刚在山头构筑好简易工事,敌军就赶到攻了上来。敌军人数多,只见满山遍野都是敌军涌来。这时我军的子弹所剩无几,罗炳辉便亲自操作重机枪,专门射击地指挥官,他命令警卫员负责用望远镜搜寻敌军官,定好距离,然后亲自用重机枪瞄准敌军官点射,击毙了不少敌军官,引起了敌军的混乱。不久,敌人就撤退了。
神枪惊头人
1935年5月,长征途中,红九军团进入四川凉山布拖一带彝族聚居区。彝胞对红军有成见,在沿途设置障碍,阻挠红军前进。一位彝族头人见罗炳辉身高体胖,提出要和他比枪法。彝族头人拿过猎枪,对准200米外的一只羊仔细瞄准,然后打了一枪,羊应声倒地,头人脸上显出得意之色,他要罗炳辉也打一枪。罗炳辉一面翘起大姆指,称赞他枪法好,一面从警卫员手中接过一支崭新的盒子枪,恰好这时空中飞来一只孤雁,罗炳辉“叭”的一枪,枪响雁落。那头人和彝民们目瞪口呆,连连称赞。罗将盒子枪递给头人,说:“送给你!喜欢吗?”那头人十分高兴,接过手枪,连声说:“红军卡沙沙!红军卡沙沙!”(意思是谢谢红军)。
老套筒子管不管?
1939年初冬,罗炳辉率五支队来到舜山集南边不远的梁庄。庄上有个姓梁的地主,司令部就设在他家的瓦房内。第二天,天气变了,空中堆满了淳厚的铅灰色云块,象是要下雨。罗司令在开会,部署战斗。
战土们在打谷场上、稻草堆边擦枪支、磨大刀,做作战前准备。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太郑重地问:“你们擦枪磨刀是准备打东洋鬼子吧?”
“是啊!”战土们响亮地回答:“我们新四军就是打鬼子的!”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打吧,狠狠地打:打走了那些害人贼,庄稼人才有太平日子!”
说话间,一个放猪的干瘦老头儿,赶着头百多斤重的肥猪走到跟前,停下脚,看看战士们手中的刀枪,凑到跟前,惶惑地说:“鬼子有飞机、钢炮、铁甲车,你们靠这些兵器打鬼子,能管?”
“管哪!”一个战士拍拍手中枪:“别小看这些老套筒子、汉阳造,拿在我们手里,照样能打败鬼子的飞机、大炮、铁甲车!”
“说得对!”人群后面响起洪亮的声音,回头一看,罗司令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罗司令正待说话,忽听到“喳喳喳”一阵鸟叫,抬头看时,场对面槐树枝头飞来一只喜鹊,翘着长尾巴,喳喳乱叫。罗司令敏捷地拿过身旁战士手中的一支老套简子,举枪瞄准,只听得“砰”地一声,枝头喜鹊应声落地。孩子们飞跑过去,拎起喜鹊:嘿嘿,鹊儿已没了脑袋!
人群中响起一阵“啧啧”赞叹声。
“老套筒子管不管?”战士笑着问放猪的老头儿。
“管!管!”老头儿脸上笑开了一朵金丝菊。
百步穿杨
1941年秋,罗师长给一个团的排以上干部讲课。参加听课的一位干部给罗师长递了一张纸条“请师长打只鸟给我们看看。”罗师长展开纸条看了一下,就将纸条压在茶缸下面,继续讲课。
课间休息时,罗师长从警卫员手中拿过“汉阳造”步枪。罗师长右腿跪地,用讲课的桌子做依托,往一颗高高的大树上瞄准。那颗大树最高处的树梢上有一只喜鹊,随着树梢晃动。罗师长瞄了片刻,扣动扳机。喜鹊应声落地。听课的干部们鼓掌、叫好。称赞师长“百步穿杨”是神功。
枪打飞铜钱
罗炳辉为了帮助老百姓家10来岁的孤儿,在司令部成了了“小鬼班”。罗炳辉从前线作战回来,便把“小鬼班”叫来,把“小鬼班”用得着的战利品全部送给“小鬼班”。一次,小鬼们缠着司令员表演枪法,司令员笑呵呵地说:“你们往天上扔个东西吧。”一个小鬼掏出一枚铜钱扔上去,司令员手一挥,一枪就把铜钱打下来,惊得小鬼们目瞪口呆。
打野鸡
1943年3月19日,国际友人罗生特医生来到安徽来安大刘郢新四军二师驻地。
罗生特的到来,受到了罗炳辉师长和谭震林政委的热烈欢迎,他们亲自为他接风。
这天,罗炳辉把管理科长叫来,问他今天都有些什么菜?管理科长说,素菜有青菜、竹笋、豌豆苗、荠菜,荤菜有猪肉和鱼。罗炳辉为搞不到像样的菜肴招待这位远涉重洋来新四军工作的外国客人而内心不安,认为“光有粗鱼笨肉不行”,即让警卫员给他拿了一支枪来,请谭震林陪陪罗生特,与罗生特打了招呼,提着枪便出门了。
不一会儿,只听见“砰……砰”几声枪响。大约过了一刻钟,罗炳辉兴致勃勃地回来了,只见跟在罗炳辉后面的警卫员提着几只野鸭子。罗炳辉高兴地说道:“今天咱们吃烧野鸭子,尝尝鲜。俗话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一筐。这野鸭子可是难得的美味呀!”
罗生特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罗师长真是好枪法。”谭震林说:“他呀,从小当兵,行伍出身,打起枪来百发百中,有名的神枪手。
一枪击落两兵麻雀
1944年,在一次民兵的比武大会上,罗司令摆下了一个垒台,接受民兵的射击挑战,赢者可获得一支步枪。大家都知道罗司令是有名的神枪手,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敢上台挑战。
这时,上来一个背着猎枪的小挑战者,罗司令就问他几岁了,小挑战者回答,13岁。罗司令指着停在不远处树梢上的几只麻雀对那个孩子说,你先来。
那个孩子端起猎枪瞄准麻雀,“呯”的一声,从树上掉下来两只麻雀。大家非常纳闷,怎么会一枪两只麻雀?这时,有人说,就在小猎手开枪的瞬间,罗司令也拔出左轮枪射击,所以才会出现一枪击落两只麻雀的“怪事”。这时,与会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罗炳辉高兴地把小猎手抱了起来。
罗司令宣布,小猎手获胜。并亲自把一支崭新的短小的马步枪奖给了小猎手。
后来,警卫员们问罗司令,为什么要帮助小猎手。罗司令说:“我怕他打不下来,所以才帮助他。”
两次打麻雀
这天晌午,罗灿辉司令正在屋里看文件,忽听外面传来的响声,开门一看,只见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骑在高高的墙头上,一只小手仲在屋檐里,不知在掏着什么。
“你们在干什么?”罗司令轻声问,语气却很严肃。
“掏麻雀。”小男孩转过脸来,沾满汗水和泥巴的脸上露出不安的神情。
“奶奶病重,医生开了约方,要麻雀做药引子。”小女孩哭丧着脸补充说。
“爬高危险,快下来。”罗司令见孩不愿下来,招招手说“下来吧!我替你们去打麻雀。”
“用什么打?”小男孩显然有些高兴,但他却仍然伏在墙头上。
“用抢打!”罗司令从腰里抽出于枪,向孩子亮了亮,两个孩子又惊又喜,从墙上滑下来。他一手提枪,一手拉着孩子向村外走去。村外树头上,有两只麻雀正摇尾摆翅叽叽喳喳地叫高孩子用手指着说:“罗司令!麻雀……”话音没落,见司令手一抬“叭、叭”两枪,两只麻雀棱棱掉了下来。两个孩子高兴得跳了起来,拣起麻雀:道了声:“谢谢司令!”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下午,司令带部队出发。刚出村子,两个孩子从后面哭着喊着追了上来。“出什么事了?”司令问,孩子说“司令,麻雀被猫吃了!你再给我们打两只吧”。
“傻孩子,我不打鬼子,专给你打麻雀?”
“好司令呀!”两个孩子紧紧跟在司令的骡子后面,跑着,哭着,衰求着说 “没有麻雀奶奶的病就好不了啦。”
罗司令坐在骡子上.走着瞧着。说来也巧,就在这时,一群麻雀掠空而过,他随手扬起手枪。“叭、叭”两声,两只麻雀应声坠下……
从此,罗司令跑马打麻雀得故事就传开了。
正是在抗战时期有许多诸如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如今国家的强盛。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