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变脸”奇人的坎坷人生
2022-05-19
扭头、甩袖、转身,一副副色彩迥异的面孔在瞬间更替……提起“变脸”,人们自然会想到川剧中那些喷烟吐火的“抹脸变”。江城的“变脸奇人”楚汉就在这条艺术道路上,经过了三次痛苦的人生嬗变。 楚汉其人 2004年的最后一天,楚汉坐到了记者面前。年末是各种演出活动的高峰期,他的演出安排已经不允许他接受记者采访,但他还是挤出了一点时间。 楚汉的“变脸”艺术对大众而言,显得神秘、深不可测,他能在短短的10分钟内变出18张惟妙惟肖的脸谱,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今年已经55岁的楚汉原名胡志明,出身于湖南的梨园世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供职于武汉市京剧团。打小起,楚汉就随父兄学京剧,练的就是武生、武丑行当。1970年,楚汉进了部队的京剧团,并很快成了部队京剧团的“台柱子”。 1981年,他转业到武汉市京剧团,为他的人生找到了最好的平台。然而,10年后,京剧市场萎缩,演出机会日渐稀少。他意识到,人生的危机到来了。 离职从商 1991年后的楚汉,对舞台充满了渴望??他一年可能只有八到九次上台的机会,多数时候困守在家,等待单位给他的演出电话。 有人下海了。过年过节时,他的亲友们热烈地讨论着这个极为时髦的话题,他对此却不屑一顾。 “我宁可通过表演,下乡去赚那点多数人瞧不起的报酬!”楚汉当时甚至激愤地说。接下来的几年里,坚守艺术与贫困的楚汉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家庭濒临解体,能上舞台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半年没有一次机会。 在写了“无数首悲痛的诗”后,他一跺脚作出了一个重要而痛苦的决定:停薪留职,做服装生意。他在长江一桥附近找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面。直至现在,楚汉似乎不大愿意提这件事:“没想到一个艺术家最终的结果是摆地摊”。 楚汉自称“生来不是做生意的料”,在他“下海”的5年时间里,第一年仅仅做到了收支平衡;第二、三年赚了一点小钱,不想到了第四年全给赔进去了。他“下海”5年的最终结果是:从生活拮据沦落到一家人生活费都成了问题。2000年底,失意的楚汉回到了老家湖南,“和几个哥哥坐而论道”。 四川拜师 谈起京剧市场,兄弟几个唏嘘不已。“同是戏剧,川剧这几年市场前途可是非常广阔,”有人感叹,“尤其是川剧的变脸‘绝技’。” 无意中的一句话打醒了楚汉:“我对画脸谱可是相当在行,父亲也曾简单教过一些‘变脸’小技巧。能否将川剧中的绝招引入京剧,增强角色的舞台冲击力?现在观众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何不在这个领域闯一闯?我的舞台本来就在戏剧上。” 楚汉迅速赶回武汉,收拾行装前往四川。满怀希望而去的楚汉,没想到吃了闭门羹。“变脸”乃川剧独门绝活,其特点是通过瞬间变换不同的脸谱,刻画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角色的法术神通,以神秘莫测的变换术打动观众。然而,川剧同仁谨遵传统规矩:“变脸”技艺秘不示人。学艺不成,楚汉决定“背水一战”:别人不教,他就跟着剧团每场不落地看,散场后给对方的表演“挑刺”,并将自己所学的京剧表演技艺与人家“换”变脸绝技,此举令对方另眼相看。 为多学点东西,晚上只能“睡成都最便宜的旅社”的楚汉还经常大方地请人吃饭、喝茶。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楚汉终于学到了“变脸”技法,能在短短10分钟内变出18张不同的脸谱。 他注意到川剧“变脸”只注意脸上功夫,而对道具不作要求。“如果能脸、扇子、衣服同时变,不是更能满足观众的口味?”他于是借鉴起魔术表演中的高难度动作,在“变脸”的同时,还能变戏服,手中的扇子撕了又变好,还能变出火来。 经过长时间的苦练,楚汉变一张脸谱只用0.2秒的惊人速度,当地正宗的川剧弟子都啧啧称奇。 再创辉煌 酒酿得好,但并不代表就有人买。楚汉干起了“推销员”??卖他的“绝技”。他到处递名片,请求免费表演给别人看,“如果行,那您今后有事就找我!” 别人看这阵势,就不好拒绝。机会来了。台下一阵阵喝彩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舞台荣誉感涌了上来,第一次上台表演的楚汉陶醉了…… 舞厅、夜总会、剧院……这个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汉子,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奔跑。他的演出市场迅速膨胀,他也逐渐成了江城甚至是全国名人。 这期间,他也付出了很多。有一次上台演出,因为场地矮,从手中抛起的戟还来不及转两圈就掉下来,不慎划到了眼睛上,鲜血直流。他忍住痛迅速变了张猴脸,将失误掩盖了。就连在观众席上的妻子都没注意到,台下只有一片掌声。 在同儿子上山锻炼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儿子对京剧和变脸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很好的天赋,他决定在不耽误儿子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领着儿子一起挑战人生。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1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戏曲晚会请楚汉和孩子参加,观众们喝彩阵阵。导演对他说,会唱打会魔术又会“变脸”的全国没几人,而父子俩同台演出的,“你们是第一家”。2004年全国少儿才艺比赛中,他7岁的儿子10分钟内变出7张脸,夺取了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