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魏晋玄学
2022-05-19
太康年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生活有了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玄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称谓,是从魏晋开始的。后世说到玄学,也一般是指魏晋玄学,而魏晋的玄学则发端于正始前后。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何晏、夏侯玄、王弼。
首屈一指的人物当属何晏。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何晏之母尹氏为妾,何晏的境遇与秦朗一样被曹操收养,成了曹操的继子。何晏是位有名的帅哥,脸庞很白皙,年少的时候就“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为曹操所宠爱。
《世说新语》记载,还是在何晏7岁的时候,就已经“明慧若神”,曹操非常喜欢他,就把他带到宫中,想收为自己的亲儿子,而何晏聪明过人,立即知道了曹操 的意思,他还真的没想着姓曹有什么高贵的,但是又不好正面拒绝。小小年纪的他,就在宫中找个地方,画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正方形,自己站在其中。有人问他做什 么,何晏回答说:“这是我姓何的家。”曹操听说后,马上就把何晏送出了宫廷,任其回家了。
在曹丕称帝的时候,因为得不到曹丕的赏识,所以在曹丕执政的几年里,何晏只是个闲散的官——这对于一个长期处于权力中心、有激情创业的人,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打击归打击,不过,也使得他有很多闲暇时间,去研究他喜爱的老庄哲学,尝试服用五石散,并和一群失意的才子们谈玄学。
第二个人物是:夏侯玄。
夏侯玄,字太初。夏侯玄的父亲就是夏侯尚,母亲就是曹真之妹,魏德阳乡主。
说到夏侯玄一家,真是个悲剧。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儿,本来他与曹丕的关系很好。后来,夏侯尚宠爱自己的小妾,而冷落了夏侯玄的母亲德阳乡主,德阳乡主回到娘家给自己的哥哥曹真说 了,曹真又把这个夏侯尚家的家务事报告给了皇帝曹丕。当时,曹真是曹魏大司马,曹丕正用曹真去应付吴蜀呢!怎么能叫我的大司马为这种小事分心呢?更何况曹 丕又喜欢插手这些琐事,于是,曹丕下令把夏侯尚宠爱无比的小妾绞死,小妾死后,夏侯尚哀痛过分,神情恍惚,时常命人挖开棺木,对着小妾的尸体痛哭流涕,不 久,也郁郁而终。夏侯玄的思想上估计也是继承了爸爸这种不顾名教、不循规蹈矩的作风吧!
因为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夏侯玄和曹爽其实就是姑表弟兄。
而夏侯玄的一个妹妹,嫁给了和洽之子礼部尚书和迪,生下和峤、和郁兄弟,后来和峤成为晋朝名臣,他十分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
夏侯玄的另一个妹妹夏侯徽,嫁给了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有反叛之心(“非魏之纯臣”),而夏侯徽妈妈又是曹真的妹妹,于是,在曹真刚死、司马懿刚刚成为帝国的最高司令的时候,夏侯徽就被司马师残忍地毒死了。
青龙二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伐魏。三月,刘协死。四月,魏国发生大的传染病。五月,吴国大规模进攻魏国。七月,魏明帝南下亲征。八月,诸葛亮死。十一月,洛阳地震。可以说,前半年的魏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被任命为帝国西北军区的最高统帅,抵抗着诸葛亮,并把军心不满的怨气转嫁到魏明帝身上,逼迫魏明帝派辛毗去弹压。板荡不仅是识忠臣,也是识奸臣的。司马氏家族可能在蠢蠢欲动,在做一些帝国崩溃前的准备?
夏侯玄、何晏和司马师本来玩得也很好,何晏曾经品评夏侯玄和司马师说:“看问题深刻,能通达天下之哲理,就数夏侯玄;看问题细微,能处理好天下事务的, 那是司马师。至于能达到不行而至、不谋而成的神化地步的人,我还没见到第二个。”当时,以通达哲理为上流,对处理俗务为下等,何晏这样区分,明显把司马师 排在下等,从此,司马师对何晏恨之又恨,对夏侯玄嫉妒得不行。
魏明帝的时候,诸葛诞、邓飚喜欢品评人物,与夏侯玄关系很好,相互品定,把夏侯玄等四人列为“四聪”,诸葛诞等为“八达”,虽然刘放、孙资、卫臻的儿子,被这些人看不上眼,但是碍于他们父亲的地位,也把他们三人列为“在豫”(三个预备人才)。
不光是谈玄,夏侯玄的文采也很高,他写的《乐毅论》,后被王羲之手书而名驰四海,成为宝贝。
第三个人是王弼。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王弼也十分了得,东汉末年的“八俊”有两个都和他有关系:他的外曾祖父就是刘表;他的五世祖就是王畅,位列三公;而他的继祖父则是大名鼎鼎的王粲(“建 安七子”之首,和曹植并称为“曹王”)。东汉末年,王弼的祖父王凯与族弟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十分看重王粲之才,想把女儿嫁给王粲,可是又嫌他形 貌丑陋,就把女儿嫁给了王凯,生子王业,王业生了王弼。后来王粲绝嗣,以王业为继嗣。因为王粲年轻的时候十分了得,过目成诵,14岁到长安大学者蔡邕(蔡 文姬之父)家,蔡邕是倒穿着鞋迎接,并把家藏书籍文章万卷送给了王粲,王粲最后又把这些书传给了王弼。
王弼从小就喜欢黄老之学。当时 的名士一起谈论哲学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某个道理是正确的,等王弼一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大家说的道理给推翻了,令名士们全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始初年,何 晏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在学术界声气很大,而当时王弼才只有15岁,何晏呢,已经50岁左右了,可他一见到王弼就大为欣赏,认为可以与自己共同探讨“天人之 际”的高深问题,何晏感叹着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孚?”
那么,他们究竟在谈些什么呢?
人活着,总要给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每天,阳光像金子般地撒在身上,洁净无比的空气荡涤了胸中的污浊。那么,仅此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是,对于一个从小尊贵无比、聪颖美貌、有学有识、有志于建功立业而被搁置一旁、无所事事的何晏来说,肯定不是。每天,日出日落,吃喝拉撒,有意义吗? 家庭悲剧,官场失意,现实生活的平庸和冷酷,也不得不使夏侯玄把头伸到“窗外”透透空气。如果不让做事,那么,就要好好地生活,开开文化沙龙,探讨探讨哲 学,著著书立立说,也很惬意嘛。
玄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称谓,是从魏晋开始的。后世说到玄学,也一般是指魏晋玄学,而魏晋的玄学则发端于正始前后。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何晏、夏侯玄、王弼。
首屈一指的人物当属何晏。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何晏之母尹氏为妾,何晏的境遇与秦朗一样被曹操收养,成了曹操的继子。何晏是位有名的帅哥,脸庞很白皙,年少的时候就“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为曹操所宠爱。
《世说新语》记载,还是在何晏7岁的时候,就已经“明慧若神”,曹操非常喜欢他,就把他带到宫中,想收为自己的亲儿子,而何晏聪明过人,立即知道了曹操 的意思,他还真的没想着姓曹有什么高贵的,但是又不好正面拒绝。小小年纪的他,就在宫中找个地方,画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正方形,自己站在其中。有人问他做什 么,何晏回答说:“这是我姓何的家。”曹操听说后,马上就把何晏送出了宫廷,任其回家了。
在曹丕称帝的时候,因为得不到曹丕的赏识,所以在曹丕执政的几年里,何晏只是个闲散的官——这对于一个长期处于权力中心、有激情创业的人,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打击归打击,不过,也使得他有很多闲暇时间,去研究他喜爱的老庄哲学,尝试服用五石散,并和一群失意的才子们谈玄学。
第二个人物是:夏侯玄。
夏侯玄,字太初。夏侯玄的父亲就是夏侯尚,母亲就是曹真之妹,魏德阳乡主。
说到夏侯玄一家,真是个悲剧。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儿,本来他与曹丕的关系很好。后来,夏侯尚宠爱自己的小妾,而冷落了夏侯玄的母亲德阳乡主,德阳乡主回到娘家给自己的哥哥曹真说 了,曹真又把这个夏侯尚家的家务事报告给了皇帝曹丕。当时,曹真是曹魏大司马,曹丕正用曹真去应付吴蜀呢!怎么能叫我的大司马为这种小事分心呢?更何况曹 丕又喜欢插手这些琐事,于是,曹丕下令把夏侯尚宠爱无比的小妾绞死,小妾死后,夏侯尚哀痛过分,神情恍惚,时常命人挖开棺木,对着小妾的尸体痛哭流涕,不 久,也郁郁而终。夏侯玄的思想上估计也是继承了爸爸这种不顾名教、不循规蹈矩的作风吧!
因为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夏侯玄和曹爽其实就是姑表弟兄。
而夏侯玄的一个妹妹,嫁给了和洽之子礼部尚书和迪,生下和峤、和郁兄弟,后来和峤成为晋朝名臣,他十分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
夏侯玄的另一个妹妹夏侯徽,嫁给了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有反叛之心(“非魏之纯臣”),而夏侯徽妈妈又是曹真的妹妹,于是,在曹真刚死、司马懿刚刚成为帝国的最高司令的时候,夏侯徽就被司马师残忍地毒死了。
青龙二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伐魏。三月,刘协死。四月,魏国发生大的传染病。五月,吴国大规模进攻魏国。七月,魏明帝南下亲征。八月,诸葛亮死。十一月,洛阳地震。可以说,前半年的魏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被任命为帝国西北军区的最高统帅,抵抗着诸葛亮,并把军心不满的怨气转嫁到魏明帝身上,逼迫魏明帝派辛毗去弹压。板荡不仅是识忠臣,也是识奸臣的。司马氏家族可能在蠢蠢欲动,在做一些帝国崩溃前的准备?
夏侯玄、何晏和司马师本来玩得也很好,何晏曾经品评夏侯玄和司马师说:“看问题深刻,能通达天下之哲理,就数夏侯玄;看问题细微,能处理好天下事务的, 那是司马师。至于能达到不行而至、不谋而成的神化地步的人,我还没见到第二个。”当时,以通达哲理为上流,对处理俗务为下等,何晏这样区分,明显把司马师 排在下等,从此,司马师对何晏恨之又恨,对夏侯玄嫉妒得不行。
魏明帝的时候,诸葛诞、邓飚喜欢品评人物,与夏侯玄关系很好,相互品定,把夏侯玄等四人列为“四聪”,诸葛诞等为“八达”,虽然刘放、孙资、卫臻的儿子,被这些人看不上眼,但是碍于他们父亲的地位,也把他们三人列为“在豫”(三个预备人才)。
不光是谈玄,夏侯玄的文采也很高,他写的《乐毅论》,后被王羲之手书而名驰四海,成为宝贝。
第三个人是王弼。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王弼也十分了得,东汉末年的“八俊”有两个都和他有关系:他的外曾祖父就是刘表;他的五世祖就是王畅,位列三公;而他的继祖父则是大名鼎鼎的王粲(“建 安七子”之首,和曹植并称为“曹王”)。东汉末年,王弼的祖父王凯与族弟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十分看重王粲之才,想把女儿嫁给王粲,可是又嫌他形 貌丑陋,就把女儿嫁给了王凯,生子王业,王业生了王弼。后来王粲绝嗣,以王业为继嗣。因为王粲年轻的时候十分了得,过目成诵,14岁到长安大学者蔡邕(蔡 文姬之父)家,蔡邕是倒穿着鞋迎接,并把家藏书籍文章万卷送给了王粲,王粲最后又把这些书传给了王弼。
王弼从小就喜欢黄老之学。当时 的名士一起谈论哲学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某个道理是正确的,等王弼一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大家说的道理给推翻了,令名士们全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始初年,何 晏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在学术界声气很大,而当时王弼才只有15岁,何晏呢,已经50岁左右了,可他一见到王弼就大为欣赏,认为可以与自己共同探讨“天人之 际”的高深问题,何晏感叹着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孚?”
那么,他们究竟在谈些什么呢?
人活着,总要给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每天,阳光像金子般地撒在身上,洁净无比的空气荡涤了胸中的污浊。那么,仅此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是,对于一个从小尊贵无比、聪颖美貌、有学有识、有志于建功立业而被搁置一旁、无所事事的何晏来说,肯定不是。每天,日出日落,吃喝拉撒,有意义吗? 家庭悲剧,官场失意,现实生活的平庸和冷酷,也不得不使夏侯玄把头伸到“窗外”透透空气。如果不让做事,那么,就要好好地生活,开开文化沙龙,探讨探讨哲 学,著著书立立说,也很惬意嘛。